7月27日,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传播硕士班的师生一行35人,到达了位于大理巍山县永建镇的东莲花村,开展国情调研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更为深切地体会到了东莲花村发展背后的精神密码。
文脉延续:文物保护中,马帮文化的精神传承
东莲花村被称为“马背上驼出来的村庄”,曾是茶马古道重镇。百年前,马如骥兄弟几人苦心经营,用马背驮出了东莲花村的繁荣,在这里建造了精雕细刻、气势宏伟的马家大院。
在大院中的马帮博物馆,当年马帮人曾使用过的马鞍、钉掌、马鞭、短刀等物件,都陈列其中。在讲解员绘声绘色的介绍中,一幅这样的景象映入大家眼帘:清晨伴着小铓锣声,马帮启程了,清脆的马铃声回荡在茶马古道上。
虽然马铃声早已消散在风中,但是在马帮的一次次往返中,被马蹄踏出深坑的石板路留了下来。他们用勤劳开拓事业、富足家乡,勇于探险,开拓创新的精神,也伴随着一次次落下的马蹄、一个个传扬的故事,深深地植根在了马帮人心中。
在这里了解到的马帮文化,也让我们意识到,马帮的故事应该走进国际传播的叙事中来。讲马帮的历史故事,去述说茶马古道缘何诞生,以及由此带来的上百年间云南各民族与藏族的文化交流;讲述中国人的开拓创新、积极进取与脚踏实地,让外国友人更好地感知中国文化等。
乡村振兴:庭院经济下,百姓生活的欣欣向荣
东莲花村历史悠久,民族文化氛围浓厚,作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具有很高的旅游业发展潜力。
走近村子里的民宿“丝路花寓”,漫步向前,花卉绿植围成一座小小园林,走向深处,回族面片汤等风味美食已经等候许久。每一处都精心设计,静谧中呈现出别样的民族风情。目前,东莲花全村有餐饮饭店8家,花卉、绿化苗木种植户10户,民居客栈经营户5户,每户年收入平均在5万元以上。
当然,作为我们,面对乡村振兴这个报道主题,单单看到、听到、写到现在所取得的成果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深入了解东莲花村脱贫的来龙去脉,并挖掘时代洪流中的个体故事。在这次活动中,我们兵分两路,大家一部分围坐在老村长周围,听他讲述过去的故事;一部分则分头采访一些村民,从不同方面获取需要的信息。
不识字却富有远见的老村长,这些年来带领村民修路,保护古建筑,发展美食餐饮民宿,从无到有,为东莲花村探索出了一条文旅融合发展道路;丈夫外出务工,在家照看老人小孩的妻子利用间隙,在家里做些零工,补贴家用,东莲花村的“零工经济”蔚然成风;青年人也被现在村子的蓬勃发展吸引,选择回到故乡,投身建设……在这个小小村落中,我们能够挖掘的还有很多很多。
漫步东莲花村,可以看到村民们或三三两两围坐在家门口闲谈,或是在庭院中打扫,或是坐在店里的躺椅上等待上门的顾客,悠哉悠哉。相同的是,从他们的笑容中流淌出来的幸福感,以及对未来发展的信心和期盼。
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在口头、在笔端努力探讨的话题。而这次的调研,恰恰给了我们一个践行的机会。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东莲花之行,扎根土地,深挖发展变革,是锤炼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的重要一环。国传班学子们走进乡村,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采访,锚定眼中有价值的点,并深挖下去,试图探究东莲花村蓬勃发展背后的故事。从小村子中看大发展,我们真切地体悟到了现实社会,完成了一次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我们将怀揣着探索的精神与向往的态度继续前行。(作者: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新闻传播硕士班学生杨佳烨、郝格林、唐珏、王一好、王唯一、罗家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