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消防员不让前进了!后来记者得知……

2023-08-16 10:41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连日强降雨,导致吉林舒兰部分乡镇出现险情,大水漫进村庄。

  人员被困、房屋倒塌、道路损毁、通讯中断……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吉林总站第一时间成立由7人组成的报道团队,跟随消防救援人员赶赴失联村庄。

  今天,中国记协“我在现场”栏目邀请到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吉林总站记者张傲然和王亚平,聊一聊他们在抗洪一线惊心动魄的故事。

  我在现场 | 消防员不让前进了!后来记者得知……

  本文作者:张傲然、王亚平‍

  (一)

  8月3日夜,吉林舒兰突降暴雨,舒兰市下辖的开原镇、金马镇、七里乡等地出现险情,有村民被困村中。

  闻此消息,报道团队跟随消防救援人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然而进村的唯一道路被洪水摧毁,救援团队只能徒步前行。

  8月4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吉林总站舒兰报道团队乘坐运输救援车辆涉水向核心点位探行。

  前方水深不明、人员伤亡不明、通信不畅,风险层层叠加。我们跟随救援人员一头扎进了受困村庄。

  受灾最严重的舒兰市开原镇属于典型山区,“两山夹一沟”的地形导致强降雨后迅速形成山洪,大水逐渐向中间村屯汇集,并从位于高点的青松林场,自东向西急剧直下。

  由于地形崎岖,救援船只根本无法行驶,大家只能摸索着慢慢前进。

  行进一半,道路已完全受阻,洪水没至屋顶。消防人员说,再走下去,随时可能被水冲走,不能再前进了。

  第一时间,我们进行了现场直播连线,将拍摄到的画面以及受灾信息传递出去。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吉林总站舒兰报道团队抵达现场第一时间组织直播连线。王亚平 张傲然 赵丹阳 卢正桥(从左到右)

  后来得知,我们当时抵达的极限点位,正是舒兰市委常委、副市长骆旭东遇难的点位。

  (二)

  次日,水位有所下降,我们跟随救援团队继续向受灾最严重的青松林场挺进。

  由于前方情况不明,救援团队分成了两部分。

  一部分是由14人组成的先遣部队打头阵,探明道路,并确定被困人员信息。

  另一部分是由180人组成的救援队,在得到前方消息后第一时间展开救援。

  经历洪水侵袭后的村庄已是一片狼藉。四周是被洪水掀翻的车辆,是被淤泥填没的房屋,是农民注入一年心血的倒伏庄稼地......

  来不及感慨,此时的首要任务是救援群众。

  附近村屯居住的多为老人、孩子,每经过一处村庄,救援人员都要涉水前往被困群众的家中逐户排查。200余名救援人员肩背人扛,向村外转移群众。

  救援人员正在转移被困群众。

  通往青松林场的道路已完全被毁,消防救援人员翻山而行,历经36小时的接力推进,最终抵达现场,成功转移161名被困群众。至此,舒兰市因本轮降雨导致失联的村屯全部复联。

  一路上,乡亲们眼含热泪,回忆着洪水来临时的场景:

  “就像一个大水球滚过来,我们根本没有反应的时间,赶紧躲到高的地方去。”

  “家没了,田也淹了,人活着就行。”

  (三)

  在舒兰市平安镇采访时,我们遇到了当地的党委书记梁多,他正协调人员安置和灾后重建工作。

  在梁多的微信中,保存着骆旭东给他下达的转移命令。

  “气象局副局长给咱们的提示是,形成山洪的可能性是100%,所以说,你所有经过的村,必须全部转移,坚决果断,不要抱侥幸心理。”

  梁多第一时间将平安镇2874名村民全部转移到安全地带,由于撤离及时,平安镇没有一人伤亡。

  这条微信语音的时间是8月3日晚7点43分,距离骆旭东遇难,还有不到3个小时。

  当晚,开原镇青松林场附近突降暴雨,小时雨强剧增至94.8毫米,引发特大山洪。

  正在开汛情调度会的骆旭东得到消息后十分着急,“如果不在现场,摸不清情况,没法指挥。”“不行,我得去看看,我熟悉情况。”

  21时许,他与舒兰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综合二科科长张郅昭、吉林市水利水电规划院高级工程师倪峰、司机王炳楷一行4人,驾车前往青松林场了解现场情况。

  车辆行驶到距离目的地青松林场还有16公里的新开村附近时,在一处丁字路口,司机王炳楷突然发现车辆右前方四五米处有一堵“黑墙”。

  他立即停车,骆旭东大喊让大家赶紧穿上救生衣,司机王炳楷也在第一时间将车窗摇下。前后不到半分钟,洪水瞬间将车淹没。

  4人从车窗爬向车顶,此时车已漂浮在水中,由于山洪迅猛,水流湍急,4人还未站稳就被洪水冲走。

  最终,只有司机王炳楷获救,其余3人不幸遇难,因公牺牲。

  我们见到王炳楷时,他还没有缓过神来,从手臂上的处处伤痕,我们能想象到遇险时的场景。采访过程中,王炳楷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捡回来一条命。”

  (四)

  我们采访了几位骆旭东的同事。

  舒兰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杜玉成在等待搜救结果的过程当中,给骆旭东发了一条微信:“小哥呀,苍天保佑,愿你平安归来,和你没处够啊。”

  8月6日,杜玉成接到了一个座机电话,这个工作号码,骆旭东曾使用过。恍惚间,他以为奇迹发生了,在电话中激动地喊着:“骆哥,骆哥......”但电话那头传来的却不是自己期待的声音。

  而在舒兰市市长陈雪松眼中,这个身高1米72、体态偏瘦的兄弟,是一个对工作极度负责,内心充满阳光的人,他的真诚和热情似乎总能点亮每一个人。

  与他搭班子的过程当中,骆旭东说过最多的话就是,“我去,我来,我上。”

  我们来到骆旭东生前的办公室,这里宁静得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一样。

  骆旭东办公桌上的记事本中详细记录着从8月1日汛期开始,各个乡镇村屯的人员转移情况。

  其中开原镇被重点标注出来,这个本轮受灾最为严重的区域,让他最为惦记,也是他遇难的点位。

  (五)

  雨后总会天晴,洪水退去,舒兰也进入到了灾后重建的阶段。

  大自然就是如此,给你伤痛,也会给你抚慰。

  一周时间,我们见证了洪水无情,见证了生离死别,也见证了无数救援人员冲锋在抗洪一线的身影,在洪水肆虐的紧要关头,他们依然义无反顾勇往直前。

  长时间高强度的救援,无论是救援人员还是村镇干部,体力早已到达极限。

  他们坐下,随即挣扎着站了起来,力有不逮,倒下再站起来。

  正是这种自强不息、患难与共的精神,让我们在每每经历磨难的时候,在痛过、伤过、流过泪之后,依然选择坚定前行。

 

  本期编辑:李永锡 吕彩虹 陈果静 张君

  实习:李羽萌 刘伟业

  本文版权归中国记协所有,转发请注明来源为“中国记协”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 陈燕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37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