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这篇文章首次披露不少相关细节,怎么做到的? | 中国新闻奖秘笈

2023-08-22 10:08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扫码可查看获奖作品

  讲好总书记的精彩故事,是《砥柱人间是此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亿万人民走向民族复兴纪实》一稿的最大特色,也是它的成功之处。

  在这篇通讯中,涉及总书记的故事、场景、对话等共计30余处,这些生动细节同宏观叙事有机结合,充分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非凡的战略定力、高超的政治智慧、卓越的领导能力、深厚的为民情怀。其中,不少内容是首次披露。

  比如:

  在河北阜平县看真贫时,总书记特意嘱咐工作人员给贫困户顾成虎多加一件棉大衣的故事;

  总书记两次走进山西太钢考察调研,激励这家企业锐意创新、百炼钢做成绕指柔的故事;

  在因水而困的宁夏西海固,总书记关切询问小男孩能不能洗澡的场景;

  在江苏镇江,总书记被老党员崔荣海赞为“腐败分子的克星,全国人民的福星”的场景;

  总书记首次谈及中央审计委成立初衷,坦言“中国共产党是当家人,当家就要管好钱”;

  ……

  为了讲好总书记的精彩故事,我们报道团队下了三种功夫。

  把握主题 下了深功夫

  2020年以来,团队前往中央档案馆、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国家博物馆等部门单位实地采访调研,参观《复兴之路》等主题展览,同相关负责同志座谈,寻找线索、挖掘史料,激发灵感、理清思路。

  稿件结尾,将首都北京城市中轴线上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两座恢弘大气的建筑遥相呼应,将时隔8年多总书记的两次参观相提并论,这一意蕴深刻而隽永的构思就是在这样的采访调研过程中形成的。

  同时,我们还多方联系采访到了一些重要历史事件的亲历者、部委负责同志和知名专家,了解到了总书记重大决策过程中的许多细节。

  我们在生态环境部对相关负责同志进行了一个上午的专访。这位负责同志全面、深入、系统地分析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形成的脉络逻辑,还给我们提供了许多有关总书记的生动鲜活的故事场景。

  他告诉我们,2016年新年伊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在重庆召开。沿线11个省市主要负责同志都来参会,大家一开始满怀期待,有的地方负责同志还提前准备好了“发展蓝图”、带来了项目方案。没想到总书记在会议一开始就给大家“泼了一盆冷水”,开门见山,这样定调:“今天可能要让你们失望了,这次讨论的不是发展问题,而是保护的问题。”这些生动细节令我们印象深刻。

  深入基层 下了苦功夫

  2020年底我们形成初步提纲后,共开展了两轮调研。大家分赴陕西、河北、广东、浙江、上海等地,冒着严寒深入中共一大会址、延安、梁家河、西柏坡、正定的农村、社区、纪念馆进行采访调研,找寻故事线索,挖掘鲜活素材。在两轮调研基础上,大家对稿件反复打磨,几易其稿,丰富了稿件内容。

  新华社记者在浙西景宁县采访。习近平总书记担任浙江省委书记时曾到景宁县双后岗村调研,对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关系进行了深刻思考。

  新华社记者在广东潮州采访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过的三环公司负责人,请他介绍总书记对科技创新的关心关注。

  新华社记者在陕西梁家河采访当地村民和有关专家学者,了解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锻炼成长经历,以及担任大队支部书记期间为民造福的故事。

  新华社记者在河北正定塔元庄村纪念馆采访村党支部书记,了解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馆考察时的情况。

  我们在河北正定塔元庄村纪念馆采访时,看到一副对联“须思官场吃喝一席宴,必耗民间劳苦半年粮”。据塔元庄村党支部书记介绍,2008年,习近平总书记来这里考察时也注意到了这副对联,当时还一字一句缓缓念了两遍,说“这副对联写得好,时刻警醒我们,一定要严格自律,多关心百姓疾苦”。

  在中共一大会址关闭装修之前,采访团队中有一位记者三次走进一大会址,仔细看每件文物,采访当时陪同领导参观的一大会址纪念馆馆长。这位馆长亲眼见证了十九大后,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赴一大会址重温入党誓词的场景,他告诉记者“在一大会址最不缺的是宣誓,但那次场景让人深深震撼。”

  梳理笔记 下了“笨”功夫

  为了尽可能挖掘独家的故事和生动的细节,我们决定下一番“笨”功夫。大家把党的十八大以来涉及总书记的通稿、笔记等找出来,一个又一个地“打捞”有价值的原材料,再结合主题进行加工提炼,花了半个多月时间,认真梳理出50多个故事,再优中选优,最终成稿中有10余个未披露的故事细节,成为稿件的亮点和看点。

  比如,稿件中披露了一个独家细节——

  2018年5月23日,中央审计委员会成立亮相,习近平总书记担任了委员会主任一职。为什么要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坦言:“中国共产党是当家人,当家就要管好钱。党中央要研究战略性问题,要决策拍板。”

  简单一句话,深刻而又形象地阐明了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党作为领导力量,只要是事关复兴伟业的重要领域,党中央都要组建顶层机关、总书记都要亲自挂师。而这个细节就是总书记在一次赴地方考察过程中讲述的,我们从大量的采访资料中把它挖了出来。

  在这篇稿件的写作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到,通讯是新华社的传统优势产品。而通讯的本义就是讲故事、讲好故事。发挥新华社的传统优势,讲好总书记的精彩故事,我们要持续下深功夫、苦功夫、“笨”功夫。

  中国新闻奖秘笈

  中国新闻奖是全国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自1991年设立的30多年来,8000余件作品获奖,树立了新闻报道的“样板”和“标杆”,成为优秀作品和经典案例的宝库。中国记协网编辑部开设“中国新闻奖秘笈”专栏,交流获奖作品创作体会,探寻获奖作者创意思路,借鉴创新经验,分享报道启示。

 

  供稿:新华社《砥柱人间是此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亿万人民走向民族复兴纪实》写作组

  本期编辑: 吕彩虹 陈果静 张君

  本文版权归中国记协所有,转发请注明来源为“中国记协”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 陈燕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37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