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好几次差点没命,记者图什么呢?

2023-10-09 10:14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20年,美军给阿富汗留下了什么?

  崩溃的经济、混乱的城市、破碎的家庭、随处可见的弹坑……

  新华社记者邹学冕赴任阿富汗后,仍数次经历爆炸袭击的惊扰。

  “为他们发声,揭露战争的残酷,美国的罪行……”抱着这样的想法,邹学冕一次次深入战区、山区、禁区,走近当地居民,记述他们的故事。

  今天,中国记协“我在现场”栏目邀请到邹学冕,为我们讲述他在阿富汗的故事。

  我在现场 | 好几次差点没命,记者图什么呢?

  本文作者:邹学冕

  (一)

  阿富汗,一个与中国毗邻的中亚内陆国家。

  与战争和动荡相伴了40余载,近两年又因为美国撤军、阿富汗塔利班重掌政权而再次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2021年阿富汗地区局势发生重大变化后,面对阿塔再次掌权后的极大不确定性和迅速恶化的安全形势,大批原本在阿活跃的国际媒体纷纷撤离。

  经过讨论,我和我的同事决定坚守在这里。

  2022年,我赴任前后,喀布尔平均每天发生一两次爆炸袭击事件。

  距离最近的一次爆炸就发生在分社驻地旁不到200米处,飘扬的沙尘、剧烈抖动的窗户、爆炸升起的蘑菇云……至今仍常出现在我的梦中。

  如果不是分社在外墙布置了防冲击的沙袋,后果不堪设想。

  

  阿富汗南部赫尔曼德省遭美军空袭地区。

  (二)

  今年8月,距离美国从阿富汗撤军已经过去了整整两年。

  占领20年,一朝撤走,美军留下的是这些——

  崩溃的经济。外国商品进入阿富汗的渠道几乎被切断,可乐、咖啡这些在当地都算得上是“奢侈品”。

  就连中国人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酱油、醋等调料也无法在喀布尔的市场上买到。加上美国对阿银行业实施的制裁,分社接收日常经费都成了大问题。

  混乱的城市。缺少下水系统的喀布尔夏天全城散发着恶臭的味道,到了冬天则满是当地人焚烧垃圾取暖的刺鼻气味。

  如今的喀布尔公共电力供应平均每天不到5个小时。由于电力紧张,劈柴取暖成为了在喀布尔工作必备的生活技能。

  残破的土地。从阿富汗首都喀布尔到南部重镇坎大哈的距离不过450公里,我们却足足走了14个小时。沿途上倒塌多年的房屋废墟和残垣上大大小小的弹坑无言地讲述着那段战火侵袭的历史……

  

  邹学冕在阿富汗中部巴米扬省采访当地牧民。

  这条曾由美国援建,被誉为美国致力于阿富汗重建“最明显证据”的喀布尔-坎大哈公路如今弹坑遍布、断断续续,成为了美国在阿富汗援建失败的“明显标志”。

  当我们到达与坎大哈省相邻的赫尔曼德省桑金地区时,映入眼帘的是满目残垣断壁、多处瓦砾弹坑。

  当地曾经最繁华的市场,如今已在美军的数次无差别空袭下面目全非,遍布着一个个巨大弹坑。

  在采访进行时,数十名当地百姓走过来围在我的身边。

  

  记者邹学冕在阿富汗南部赫尔曼德省采访美军空袭受害者。

  当被问及是否有亲人在美军空袭中丧生时,他们都默默点头,然后难掩悲愤地控诉美军在阿富汗驻军20年间滥杀无辜平民的行为。

  这样的场景在我曾探访的每一处美军空袭现场都十分普遍。

  我真切地感受到,美国给阿富汗留下的是一个个破碎的家庭、一张张流泪的脸庞和永远无法忘却的伤痛……

  (三)

  从坎大哈归来后,一名曾被关押在关塔那摩监狱的前囚犯主动联系上了我们,希望揭露美军在关塔那摩监狱的虐囚行为,但前提是必须有中国人到他所生活的楠格哈尔省山区与他面谈。

  阿富汗东部的楠格哈尔省与巴基斯坦接壤,是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在阿富汗的“大本营”,常年以海外中国人为袭击目标,是巴基斯坦塔利班最活跃区域。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做好充分的行前准备后,我还是进入了楠格哈尔大山深处,成为数十年来唯一到访那里的外国记者,希望让世界感觉到在阿富汗还有中国的声音存在。

  

  邹学冕在阿富汗东部楠格哈尔省采访美军空袭受害者。

  为了不暴露目标,我在安保人员的建议下换上了当地人的服装,在沿途尽量隐藏我外国人的身份。

  经过一天一夜的长途行车,我终于见到这位受害者,他在自家破烂不堪的土坯房边,向我讲述了自己被美军关押的那段暗无天日的日子,他的泪水不断涌出。

  长期被关押在一米半见方的狭小房间里,看不到天空和太阳让不少被关押者患上了长期精神疾病。

  放狗咬、电击、剥夺睡眠……

  这些残忍的刑罚皆是高喊“民主、人权”口号的美国所作所为。

  (四)

  据了解,曾被关塔那摩监狱关押的约780人中,只有不到20人最终被正式起诉,大批无辜者被无端关押,惨遭酷刑,最终连一个解释都得不到,更遑论赔偿。

  美国入侵阿富汗20年,打烂了一个国家,毁掉了数不清的人的前途。

  在阿富汗各地,除了荷枪实弹的阿富汗塔利班武装人员和遍地瓦砾废墟,还有随处可见身患残疾、衣衫褴褛的当地民众,他们的眼里充满了对战争、苦难的麻木。

  

  阿富汗南部赫尔曼德省遭美军空袭地区。

  一次次深入战区、山区、禁区与阿富汗底层民众直接对话,让我掌握了揭露美国在阿富汗斑斑劣迹的一手材料。其中不少都是美国之音、英国广播公司等曾在阿富汗“呼风唤雨”的国际媒体从不掌握的独家新闻。

  在一阵阵爆炸声和持续不断的枪声中,我们向世界披露着战争的罪恶滔天和带来的无尽伤痛。

  每次出差前往外省,当车辆行驶过极端分子密布的区域时,紧张与恐惧裹挟着我,唯有手中的话筒让我心安,那是一份神圣的使命——“为他们发声,揭露战争的残酷,美国的罪行……”

 

  本期编辑:李永锡 吕彩虹 陈果静 问欣

  实习:陈祖明 辛瑞坤

  本文版权归中国记协所有,转发请注明来源为“中国记协”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 陈燕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445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