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参与·沟通·记录时代。”2012年7月,北京的那个暴雨夜,人民日报微博上线,如今已经11年,拥有1.53亿粉丝,有着极高的权威性和话题度。
如此大体量的官方账号,是怎样引导舆论热点的?如何做到“不失语,不误语”?
今天的中国记协微信“全媒体时代的热点引导”栏目,人民日报微博和我们分享了他们的答案。
全媒体时代如何做好热点引导:人民日报微博的速度、锐度与温度
人民日报微博自2012年7月北京暴雨之夜上线至今,已走过11年历程。我们深知,1.53亿粉丝的背后,是海量的关注、高度的期待。常年处于新媒体发布的第一线,我们认为,主流媒体要做到三个“度”。
一是注重“速度”,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当下网络信息鱼龙混杂,在热点事件发生时,如果没有权威的信息发出,那么不实的信息就可能发酵,导致“小事拖大、大事拖炸”。主流媒体如果不在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那么后期就必然处于被动。
例如,在胡鑫宇事件、“鼠头鸭脖”事件中,人民日报微博持续与分社记者、公安部门等联系沟通,在全网首发了事件调查处理的情况通报,相关话题均登上微博热搜高位,让准确的信息第一时间传达给广大网民,此后相关错误传言在网络上便自动失去了生存之地。
人民日报微博关于“鼠头鸭脖”事件报道截图
二是拥有“锐度”,评论体现鲜明立场。针对网络热点随时发生、裂变传播的新特点,人民日报微博努力做到注重评论、引领舆论。特别是在原则问题上,保证旗帜鲜明、立场坚定、毫不含糊,精准有效地引导网络舆论。
今年5月,有脱口秀演员被指冒犯人民子弟兵,其所属的笑果文化公司受到立案调查。当天网络上众说纷纭,许多网友指责其言行不当,也有个别人为其行为辩护。人民日报微博在当晚“你好,明天”栏目上发表评论,明确指出“脱口莫脱轨,玩梗须有度。片面追求笑果而不惜踩线,就陷入了误区”。该条评论系在中央媒体中最先发出的观点,随后多家媒体纷纷跟进。在“宝格丽官网将台湾列为国家”事件发生后,人民日报微博首先核准事实,而后第一时间发表了“宝格丽道歉别弄成专供中国大陆”的微评论。
人民日报微博关于“脱口秀演员冒犯子弟兵”事件的评论截图
三是保持“温度”,互动实现深度共情。当下,热点事件频发,要充分考虑和照顾互联网语境下网民心态的变化,真正理解人们热议的利益核心和痛点,用年轻人喜欢的话语方式、内容形态来互动、交流、沟通,不灌输不合时宜的“心灵鸡汤”,不做生硬教导的“励志文章”,而是实现深度共情。
今年以来,多起网暴事件受到广泛关注。人民日报微博通过海报、漫画、短视频等多种年轻人易于接受的方式,表达观点、传递呼吁、展现温度。例如,我们原创制作的漫画《不要做那个揉纸团的人》,用通俗易懂的方式生动揭示了网暴的危害,并借此呼吁广大网民“不做霸凌者,不当受害者,也不要做冷眼旁观者”,产生了良好的传播效果。此外,在“特种兵旅行”“淄博烧烤”等年轻人热议的话题上,人民日报微博策划了不少相关内容,收获了很多网友的点赞,“原来人民日报这么懂我们、懂年轻人”。
人民日报微博制作的漫画《不要做那个揉纸团的人》
“鼠标一点,转发万千”。信息环境越是复杂,越要保持清醒、拥有定力。人民日报微博将坚守“权威声音、主流价值、清新表达”的定位,以“友好不讨好、亲和不迎合、对话不对立”的姿态,在与网民的真诚交流中参与、沟通、记录时代。
本期编辑: 李永锡 吕彩虹 陈果静 问欣
实习:李羽萌 辛瑞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