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4年,美国州长再度访华,首站深圳。
丰富的外事活动经验,让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何王子彧意识到,这将是一场中美地方接触的“破冰之旅”。第一时间,她赶往现场……
今天,何王子彧在前方为中国记协微信公众号“我在现场”栏目供稿,为我们带来美国州长访华的一线观察。
我在现场 | 美国加州州长访深圳,记者抓到了“活鱼”
本文作者:何王子彧
(一)
10月24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长加文·纽森开启中国内地访问行程,首站深圳。
作为曾经的驻京记者,我有过几年跑蓝厅(外交部例行记者会)的经历,对于外事活动的敏感早已刻进骨子里。这场中美地方接触的“破冰之旅”,我和同事们当仁不让奔走在一线。
坦白说,最近几年来,我一直隔着屏幕观察纽森。
“‘明日’总统”“政坛明星”“特朗普的‘死对头’”……他似乎被美国内外的舆论贴满了标签,我对他充满了好奇。这次采访让我可以近距离感受“三维立体”的他。
这次报道,我们有三名记者在前方。我负责新媒体报道,另两名同事唐萍、崔波负责电视端报道。
电视端由摄像机与手持麦克风成组搭配,确保电视新闻播出声画的专业品质;而我则是全程使用手机录制视频,确保信息量应有尽有,第一时间将现场动态消息发回“家里”(记者对编辑部的昵称)。
纽森在深圳,只安排了参观深圳巴士集团安托山智慧场站一个行程。在有限时间内,让客人尽可能了解更多有关中国公共交通转型的绿色发展情况,主办方这个地点的安排颇为周到。
24日到访当天,发生了一段小插曲:我们在出发前接到通知,纽森的到达时间将比原定时间提前40分钟。这在外事安排中,并不多见。他似乎对深圳很感兴趣,迫不及待地想感受这座城市。
上午9:24,由警车打头的车队陆续进场。一辆黑色商务车停下,车门缓缓打开,曾经新闻画面中的人物,出现在我面前,带着标志性的笑容。
10月底的深圳,气温居高不下。纽森手里提着西装外套,单穿衬衫下了车。随后,与现场人士一一握手、问候,口中说着“很开心来到深圳”。
2023年10月24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长加文·纽森到访深圳(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何王子彧摄)
同行的加州州长办公室高级气候顾问劳伦·桑切斯与现场人士问候的第一句话,则是感叹深圳的空气质量:“这里的空气真清新。”
(二)
简单寒暄后,我们便开始了第一轮“作战”,率先提问纽森——为何选择深圳巴士站作为内地访问的首站?
“深圳能够在短短几年内,将智慧公交网络建设得如此庞大,真是非同寻常的成就。我们在加州也有类似愿景。”
2分50秒的时间,纽森一共回答了在场媒体的3个提问。时间不长,但信息量很足。
“我认为没有什么议题比气候变化更重要。我们需要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和应对策略,并迅速行动起来。中国在这一领域做得最好、走得最快,规模也在不断扩大,我们希望可以互相分享、学习。”
“我认为我们都迫不及待地想要去往低碳、绿色、可持续的未来。这是一场全球竞赛,数万亿美元被投入这一领域,关乎技术、创新。我来到这里(中国),因为你们现阶段所做的是其他国家和地区尚未能达成的。我们已在该领域(气候变化)合作数十年,这是一种精神。”
一连串回答下来,我们欣喜地发现,他很有沟通欲!这让我们采访的劲头更足了,开始第二轮“作战”。
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何王子彧采访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长加文·纽森(图源南方日报)
(三)
这一次,我与同事们的合作换了新模式。大家都举起手机拍摄,在不同的站位,捕捉第一手信息。
现场聚集了多家中外媒体,大家都希望在纽森的举手投足间捕捉到有关中美关系的更多信息。对记者而言,在新闻现场抢位置既是技术活也是体力活,不仅得会选,也得会跑。
而“硬”新闻如何“软”呈现,让它变得更加有看点?更是件值得琢磨的事情。
安托山场站内,停放了几辆比亚迪新能源汽车,纽森对它们很感兴趣。他先是摸了摸其中一辆车的前盖,随后便和桑切斯坐进车里,车内响起《加州旅馆》,二人笑得合不拢嘴。随后,纽森开始了试驾。
我抓拍了纽森试驾全程,并提前跑到行程终点,在车辆缓缓停下后拿起手机对准他,问他感受如何?
他对着我的镜头,竖起大拇指,不假思索地说,“我得来一辆!”
在体验完比亚迪“易四方技术”即原地360度调头后又补充说道:“这是跨越性技术。我要买两辆!”“希望把它引进美国!”
2023年10月24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州长加文·纽森到访深圳,试驾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何王子彧摄)
结束访问时,纽森还忍不住同我们再次分享了对于深圳推动绿色发展、在全球率先完成公共交通全面新能源转型的感想,并做出鼓掌手势。
“非常难忘的一次访问,远超预期。你们在公共交通上的变革成就,很了不起。我们深受启发。”他诚邀我们未来去加州看看,也透露自己希望能常来深圳。
整场参访,虽仅持续半个多小时,但中美地方接触带来的能量,超乎想象。
24日中午12时至晚22时,我们推出的短视频报道《美国加州州长试驾比亚迪后:我想买两辆》仅在抖音平台就有超过1321万播放,收获31.6万个赞,由该新闻主导的话题稳居抖音同城榜首位。
微博话题#加州州长访深说想买两辆比亚迪# 阅读量超269.5万。外交部部长助理、新闻发言人华春莹的“X”账号(即原“推特”)转发了我们深圳卫视的采访视频。
外交部部长助理、新闻司司长、发言人华春莹“X”账号截图
这是“团队共同作战”的成果。
(四)
在结束深圳、广州之行后,纽森前往北京。
纽森是我近年第二次直接对话的美方高层政治人物。上一次我对话的是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
在2022年第十届世界和平论坛上,我与同事朱恩地采访了伯恩斯,那是他来华就任后首次对中国内地媒体发声。
第十届世界和平论坛(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何王子彧摄)
当时,伯恩斯与时任俄罗斯驻华大使杰尼索夫在和平论坛的场合,进行了面对面对话。乌克兰危机的爆发,令现场火药味颇为浓烈。在对话后,多位安保人员护送与会的驻华使节离开。但我们渴望得到除台上之外的更多内容。
于是,我和朱恩地在短暂相视后便飞奔上前,递上话筒,举着手机,大声喊出问题:“如何评价此次对话?”这也令我们成功追访到伯恩斯和杰尼索夫。令人惊喜的是,他们给出了一致的评价,“constructive(建设性)”。以此产出的新媒体视频与文章,同样引发各方关注。
实际上,类似这样的例子,在我短短几年的职业生涯中不胜枚举,而我资深的同事们就更多。因为深圳卫视拥有获得中国新闻奖一等奖“新闻专栏”的《直播港澳台》《军情直播间》,以及全媒体“直新闻”等系列知名新闻品牌,每年都有上百人次赴境外采访国际大型会议和高端论坛。
另外,密集来访的外宾,更是成为送上门来的采访对象。今年,我们不用出差,在家门口采访外国政要的机会也比较多。印象中,过去三个月内,访问深圳的外国元首和首脑级领导人就有多位。
如今,凡外国政商要人、国际知名专家学者到访深圳,除常见的官方报道外,我们往往都会通过独家专访、现场追访甚至“堵访”等形式完成对来访外宾的采访。
我想,这也是作为新闻工作者的我们在自己的岗位上为增进中外沟通交流、为新时代大国外交添砖加瓦吧。
曾有同行问我,深圳卫视直新闻记者仿佛可以去当地方媒体开展涉外报道“敢闯敢试”“深圳速度”的代言人了,这是深圳造就的吗?
我想了想,回复他:“或许这是这座城市与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们相互作用的结果。”
大国外交正在阔步前行,我们的现场见证还在持续。
本期编辑:李永锡、吕彩虹、陈果静、问欣
实习:陈祖明 李羽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