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中国新闻奖进校园”活动在广东汕头大学举行

2023-11-17 09:25 | 来源: 光明日报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近日,“中国新闻奖进校园”主题活动在广东汕头大学举行,多位第33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获得者走进汕大校园,与学子们分享获奖新闻作品背后的创作故事,畅谈从业感悟。

  “具象的一束光可以照亮黑暗,而思想的光芒可以照亮一个国家前行的道路。”新华社总编室编辑饶力文以制作团队的“追光故事”,生动解析了微政论片《真理之光》的创意由来和制作过程;

  “我们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时代的记录者。”华龙网集团融媒体新闻中心副总监白永茂讲述了《重庆山火突发,他们逆行而上——人民的英雄,英雄的人民》专题报道中,媒体人如何迎难而上,冲锋在灭火一线追踪并记录英雄群像;

  “是新闻工作者的情怀和责任,让我一次又一次的出发。” 江苏卫视《新闻眼》栏目制片人戴玲燕揭开了专题片《溜索女孩的人生之桥》制作幕后,是记者坚持15年对一个生命个体的倾情守望;

  “即使有过许多沮丧和挫败,我还是会坚持写下去,因为记录下来就有价值。” 每日经济新闻首席记者丁舟洋分享了舆论监督报道《婴儿之殇与“雅培母乳强化剂”召回疑云》颇为曲折的采访、调查过程……

  

  

  一边是侃侃而谈、倾囊相授,一边是专注聆听、争相提问,共同的新闻理想将富有经验的编辑记者与满怀激情的新闻学子凝聚在同一空间,共同体悟着在时代的浪潮中,新闻工作者所肩负的崇高使命与责任。

  “中国新闻奖是中国新闻界的最高奖,体现了我国的主流新闻价值观。在第33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揭晓后,我们第一时间举办了‘用镜头定格历史:第33届中国新闻奖新闻摄影获奖作品展’,展出91幅获奖作品;并马上邀请这些不同媒体的作者前来参加‘获奖作品分享会’。” 汕头大学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负责人表示,“对同学们来说,这既是一堂内容丰富生动的新闻实务课,更是一次宝贵的思想政治教育。”

  

  据了解,一年一度的记者节活动是汕头大学的传统,至今已持续14年。今年新增的“中国新闻奖进校园”活动是在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指导下,由汕头大学和汕头融媒集团联合举办,旨在打造新闻业务教育平台、特色实践平台和重要思政建设平台。

  长江新闻与传播学院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这样的平台,连接起高校与业界共育卓越新闻传播人才的桥梁,为新闻学子们树立事业榜样、坚定新闻理想。”

  “通过这次主题活动,我了解到中国新闻奖作品背后反复打磨的艰辛不易,加深了对新闻业务的理解,也更加坚定了把新闻当成人生志业的信念。”汕头大学2021级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学生吴善基说。

  “我深刻认识到了创意和技术革新在当今新闻工作中的重要性,也认识到了新闻工作的社会责任。我要用笔和镜头记录下时代的变迁和人们的奋斗。” 汕头大学 2022级国际新闻与传播专业姜扬涛说。

  

  在同学们眼中,闪烁着求知和理想的光芒。虽已夜幕低垂,分享会仍在氛围火热的“围聊”中依依难舍。每一位“前辈”都向未来的新闻工作者送出了真诚寄语——

  “全媒体时代,内容与创意缺一不可。”饶力文说,“在创作思路、采制手段、推广方案等新闻生产的每个环节,都得下功夫、拼创意。希望大家在努力掌握新闻专业知识的同时,也要从根本上转变思维,适应全媒体时代的话语体系。”

  “新闻要坚持以人为本,本着人文关怀的角度出发,但方法要秉持专业和理性。”丁舟洋说,“希望大家坚信自己的选择,找到心中热爱,并为之付出努力。”

  “新闻是一份职业,也是一份志业。” 白永茂说,“希望大家脚踏实地,磨砺意志,丰富本领,在未来的新闻之路上去记录,去守望,去引领,去绽放。”

  “回望采访中接触到的人,他们在我心中不断燃起温暖的光,成为我坚持下去的动力。” 戴玲燕说,“希望大家珍惜遇到的形形色色的普通人,在‘小人物’的身上,往往能看到时代浪潮最真实、最鲜活的投影。”

  脚下有泥,心中有光。“中国新闻奖进校园”主题活动在南海之滨的美丽校园中落下帷幕,而新时代的新闻人们正薪火相传,携手走在路上。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唐一歌 吴春燕)

责任编辑: 张泽月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50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