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郑保卫: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

2023-12-06 11:21 | 来源: 新闻战线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今年10月7日至8日,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上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是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强调“要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个首要政治任务,围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文化建设所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内涵十分丰富、论述极为深刻,是对新时代党领导我国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丰富发展,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

  一个民族的复兴,需要有强大的物质力量,更需要有强大的精神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举旗定向,准确把握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我国社会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的趋势,从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战略高度,始终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摆在极端重要位置,围绕新时代文化建设指导思想、目标任务、责任使命、功能价值等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科学回答了宣传思想文化领域一系列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战略性重大问题,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导并推动我国文化建设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全国各族人民的文化自信显著增强、精神面貌焕然一新。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标志着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全党和全国人民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为新闻战线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强调,要“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以强信心为重点加强正面宣传,提高舆论引导能力”。新闻战线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并将其贯彻落实到文化建设全过程各方面,融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领域全方位,更好地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力量、有利文化条件。

  从2012年党的十八大提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到2013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强调“必须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再到党的二十大和本次会议接续要求“巩固壮大奋进新时代的主流思想舆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这一概念的内涵不断丰富,这反映了我们党对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问题从全面贯彻坚持,向凸显“奋进新时代”的战略提升,实现了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统一,为新闻战线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价值取向、舆论导向,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新闻战线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更好地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以强信心为重点加强正面宣传,提高舆论引导能力,为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这一新的文化使命作出积极贡献。

  提高政治站位,让主流思想舆论更好占据主导地位

  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首要任务就是要提高政治站位,把牢政治方向、站稳政治立场、坚持政治原则、坚定政治道路,不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文化阵地,开拓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新格局,让主流思想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牢牢占据主导地位。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观点,作出了一整套重大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要求全党充分认识意识形态斗争的复杂性、长期性,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宣传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阵地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基本依托”“人在哪里,新闻舆论阵地就应该在哪里”“宣传思想战线的同志要履行好自己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使命,以战斗的姿态、战士的担当,积极投身宣传思想领域斗争一线”。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这些重要论述,就要充分认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增强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

  10月9日下午,中国人民大学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专题学习会召开,第一时间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能否坚守意识形态阵地、让主流思想舆论更好占据主导地位,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从这一意义上说,阵地意识就是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当前,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力显著提升。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文化思潮震荡与社会利益诉求多元化的复杂形势下,新闻战线要进一步巩固新时代文化建设成果,牢记千钧重托,旗帜鲜明地坚持党性原则,立破并举、激浊扬清,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以坚韧不拔的精神夯实主阵地、驰骋主战场、挺进最前沿,扎实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力量。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让主流思想舆论更加接地气顺民心

  坚持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民,是为了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需求,新闻战线工作者必须自觉涵养人民情怀,坚定站稳人民立场,让主流思想舆论更好地接地气、顺民心,真正深入到亿万人民群众的心中。

  一切为了人民,是习近平总书记关心、指导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强调要落实“以民为本、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强调新闻舆论工作要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相统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自觉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大局。总书记指出,“舆论导向正确,就能凝聚人心、汇聚力量,推动事业发展;舆论导向错误,就会动摇人心、瓦解斗志,危害党和人民事业”“要坚持正确工作取向,以人民为中心,心系人民、讴歌人民”“做党和人民信赖的新闻工作者”。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努力让党的创新理论更好地发挥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归根到底做的就是“人”的工作,因此,要推动主流思想舆论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就要不断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聚焦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这个首要政治任务,始终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当前,我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环境、对象、范围、方式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使命任务没有变。在全党开展主题教育、大兴调查研究之际,新闻战线要自觉拜人民为师,真诚向人民学习,始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全面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牢记党的根本宗旨,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做到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大局不错位、党和人民需要时不缺位。

  坚定文化自信,让主流思想舆论更有传播力引导力

  让党的声音成为时代最强音,以主流思想引领多元舆论,以主流价值凝聚社会共识,必须坚定文化自信,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切实提高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努力增强中华文明的传播力影响力。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只有文化自信自强,才能在通往未来的道路上行稳致远。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文化自信”作为“四个自信”的重要内容与思想根基,深刻阐述了坚定文化自信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核心要义、实践要求,把“文化自信”推进到“文化自信自强”的历史新阶段,把我们党对文化自信作用和文化发展规律的认识提升到了新境界,为指导新时代文化建设提供了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主力军,新闻战线要全面挺进主战场,不仅需要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更需要滋润心灵、塑造灵魂,要自觉担当文化使命,建设文化强国,用文化火炬照亮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让主流思想舆论更有传播力引导力,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主流思想舆论越强大,人民的信仰、信念、信心也就越坚定。在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中,党领导人民铸就了巍峨耸立的中华民族精神大厦,文化建设气象万千。站在新起点,奋进新征程,新闻战线须更加重视并不断增强文化自信自强的精神力量,熔铸更加坚实的精神支撑,在思想激荡中高举旗帜、在众声喧哗中保持定力,不断加强对意识形态的掌控力,牢牢占领网络信息传播的制高点,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指导实践,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既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又做到旗帜高扬、立场坚定、斗争坚决。

  讲好中国故事,让主流思想舆论更具国际传播能力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持续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进一步提高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把自身制度优势、发展优势转化为话语优势,是新闻战线面临的一项重大时代课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推进国际传播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问题作出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为推动国际传播守正创新,理顺内宣外宣体制,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媒体集群,积极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有效开展国际传播和国际舆论斗争,初步构建起多主体、立体式的大外宣格局指明了方向。近年来,我国国际话语权和影响力得到明显提升,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更加鲜明。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论述,体现了宽广的世界眼光和高超的战略思维,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国际化视野,体现了党中央对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占据国际道义制高点的精研深思,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胸怀天下、开放包容的胸襟格局,展现了中国在新闻传播领域的文化自信与责任担当。新闻战线须自觉肩负起国际传播的使命任务,要让主流思想舆论更具国际传播能力,为此,需要不断开拓创新,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积极推进全球文明交流互鉴,大力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历史进程,营造良好外部舆论环境。

  让主流思想舆论更具国际传播能力,在增强政治定力、文化自信和理论勇气的同时,还需要注重提升传播艺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提升国际传播的亲和力和实效性,更加充分、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特质和精神力量。

  在过去10多年里,我们收集了近百个中国气候变化与气候传播的生动故事,并力图通过选择恰当角度、善用典型事例和抓好故事细节等方式来做好表述与传播,许多故事已被国际气候变化领域广泛认同与接受。我们认为,在国际传播中要讲好中国故事,就要善于从海外受众的视角和全人类共同价值观的站位来选择报道内容,使海外受众能够感受到我们的传播内容生动、真实、可读、可信;就要善于说事实、叙情感、展形象、讲道理,从细节入手,加强精细思维,善用细节说话,既要登高望远、胸怀大局,又要落实落细、积微成著。

  站在新时代新征程的起点上,新闻战线要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肩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不断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为人类发展进步注入更多正能量,为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作出更多新贡献。

  本文系广西大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百年中国共产党新闻政策变迁研究(1921-2021)”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19ZDA321。

  (作者郑保卫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广西大学特聘君武荣誉教授,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兼新闻传播学科召集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百年中国共产党新闻政策变迁研究》首席专家。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研究生郑权参与了本文的资料收集和整理工作)

责任编辑: 张泽月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53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