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遵义市认真贯彻落实数字化赋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精神,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契机,持续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守正创新;加快优秀文化和旅游资源数字化转化和开发,培育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数字文化和旅游品牌;探索融合发展新路径,不断增强为民服务辐射力。
党的二十大对加快建设数字中国,实施国家文化数字化战略等作出重要部署,为做好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贵州省遵义市认真贯彻落实数字化赋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精神,统筹市委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市委网信委、市文明委等多方力量,紧盯理论宣传宣讲、深化“两心”融合、精神文明建设、文化旅游发展等各领域各环节,加强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与研发,真正做到让主力军挺进主战场,更好地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以数字化为支撑,增强宣传宣讲感染力传播力
遵义市借助数字信息技术,创新内容表现形式,构建屏、报、网、端、微、刊等一体传播体系和信息发布方式,打造丰富多样的新媒体产品,持续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守正创新,为谱写遵义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汇聚磅礴力量。
树立数字化思维,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宣讲直达人心。遵义市始终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与时俱进,树立数字化思维方式,充分发挥融媒体中心数字化平台优势,大力宣传宣讲党的创新理论,用好“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引导全市党员干部第一时间学习党的新思想新理论。为宣传好党的二十大精神,以“打卡体验身边的中国式现代化”为主题,策划制作“党的二十大精神”理论宣传短视频。聚合全市新媒体力量,创新推出“云上”宣讲理论网宣品牌,推动“理来我网”理论短视频栏目,统筹市县两级媒体开展“云上宣讲”,让党的声音飞入寻常百姓家。
运用数字化技术,推动新闻宣传全平台覆盖。遵义市以数字化技术为媒体融合赋能,加快建设协同高效的全媒体传播体系,将新技术新应用融入新闻生产、传播、分发、接收各环节,将广播电视、客户端、微博、微信、抖音等媒体平台整合起来,集中资源向移动端倾斜,实现互通互融,构建融合传播矩阵。市级多个新媒体品牌在各类平台建号20余个,新媒体主账号客户端、新闻账号、栏目和各垂类号、名记名播名主持人号等“四层矩阵”已初具规模。引入国内领先的区块链、云计算、影像库搜索及存储、大数据等技术,搭建“遵义图库”,收录全市范围关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城市建设等类别的图片、视频作品。
拓展数字化渠道,助力对外宣传多渠道推广
一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守正创新,以更有时代感、更富人情味、更具国际范的传播方式讲述“遵义故事”。2022年7月,遵义对外传播官方社交账号“In Zunyi(在遵义)”在脸书、推特等海外社交媒体平台上线,账号以精练的文字和高清大图收获了众多粉丝,发布内容获外交部发言人、中国驻大阪总领事、驻瑞士大使馆、美丽中国等账号点赞、转发。大力拓宽国际传播渠道,着力建设遵义“外宣厨房”,主动开展国际传播合作,提高遵义声音境外主流媒体落地率。近年来,我市持续在CNBC亚太及欧洲地区电视频道投放城市形象宣传片,推动遵义“走出去”。
二是紧紧围绕中心工作,统筹体制机制创新、传播渠道创新,推动新闻发布制度化、专业化、常态化。打通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传播渠道,拓展新闻发布的内涵和外延,在理念、形式和内容等方面守正创新。市、县融媒体中心以网络和新媒体传播为两翼构建新闻系统发布平台,整合搭建了集属地网站、微信、微博、抖音、快手等为一体的宣传平台,形成了1(报纸)+N(两微一端)的全媒体矩阵,通过对重要发布内容进行全程视频和图文直播,制作图说、短视频预告和现场回顾等多种形式强化发布效果,进一步壮大主流舆论阵地,形成覆盖网上网下的良好宣传声势。
以数字化文旅资源为路径,丰富拓展文旅产品供给力
近年来,遵义市全力以赴围绕“四新”主攻“四化”,加快优秀文化和旅游资源数字化转化和开发,推动景区、博物馆等发展线上数字化体验产品,着力培育一批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数字文化和旅游品牌。
推进优秀文化数字化转化和开发。一是推进数字化建设。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力量,加快数字文化馆、数字图书馆等平台建设,为读者免费提供正版图书、期刊下载移动数字阅读服务,馆藏资源进一步丰富,利用率进一步提高。二是注重数字化应用。遵义市图书馆对具有地方特色的1434册优秀文献进行数字化加工,在国家图书馆、贵州省图书馆进行了成果展示。遵义市美术馆通过数字技术和线上虚拟展厅,先后举办了伟大转折——全国红色美术作品展等5场在线虚拟展览。遵义市文化馆整合国家级、省级、市级非遗资源,对数据进行编辑和整理,建成了非遗地图项目并投用。遵义沙滩文化(数字)陈列馆重点运用视频、文字等呈现方式,彰显了沙滩文化魅力。文旅部数据中心遵义红色旅游数据基地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填报系统为依托,扩展基于运营商手机信令、POS收单、GPS位置、OTA搜索及下单等大数据源,是全国率先建成的国家级红色旅游数据共享及发布平台。三是着力数字化共享。将培训辅导、线上展览、线上讲座等文化资源,通过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文化云平台进行数字化转化,打造方便快捷的公共文化服务。
推进景区线上数字化体验。一是丰富景区数字文化旅游产品供给。推进“上云用数赋智”,推动文化旅游产业线上线下融合,扩大优质数字文化旅游产品供给,促进消费升级。二是推进遵义智慧旅游建设。完成市文化旅游视频监控调度中心硬件安装、4A级以上旅游景区摄像头视频接入;实现景区票务系统、分销系统对接。三是大力开发重点旅游景区数字化体验产品。播州区乌江寨景区开发了无人机表演、夜间光影秀;赤水市开发了智慧旅游手绘地图和城市自助导览系统,组建创客中心,拍摄旅游微电影拓展旅游市场及营销渠道;正安县桃花源记景区打造智慧旅游系统,建设乡村文化和农事体验融为一体的VR(虚拟现实)体验馆;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引进沉浸式3D体验、数字LED拼接大屏、超酷炫高端光控渲染、大数据三维制作等尖端技术手段,开发仡佬文化旅游沉浸式体验产品。
推进博物馆线上数字化体验。一是实施数字化保护工程。通过对遵义会议纪念馆、四渡赤水纪念馆等馆藏文物进行数据技术加工,形成文物三维模型及其他可视化数字资源,运用现代化数字信息和网络技术,实现文物资源的数字化科技保护、智能化管理、智慧化服务,形成一套文物价值传播体系,提高文物知识传播的便捷性、互动性、体验性。二是开发数字化体验产品。通过体感交互、文物数字互动屏展示等数字互动体验系统,将馆藏文物的历史展现给观众,增加了展示的趣味性、互动性,提升了馆藏文物数字化科技创新能力和服务能力。遵义会议纪念馆制作故事VR影片,提升了数字化资源展示利用水平。四渡赤水纪念馆通过对珍贵文物二维、三维信息采集和加工处理,安装文博触摸一体机,制作“红色征途”AR(增强现实)教育读本,绘制“四渡赤水战役”多媒体地图等,提升馆藏文物数字化保护利用水平。
以数字化技术应用为牵引,增强“两心”阵地为民服务辐射力
加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是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的迫切需要,是巩固基层意识形态、占领基层阵地的有效载体,是加强和改进基层宣传思想工作,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措施。遵义积极探索融合发展新路径,让“两心”相融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凝聚群众的坚强战斗堡垒,不断增强为民服务辐射力。
以数字化为引领搭建服务平台。强化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和县级融媒体中心功能发挥,发挥文明实践中心有人、融媒体中心有技术的优势,建立包含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号、抖音号、电视、电台等的多平台传播矩阵,搭建志愿服务项目与群众需求的供需桥梁,建立起群众按需求“点单”、平台实时“派单”、志愿者快捷提供服务的志愿服务平台。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在“务川发布”客户端平台中,开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独立运营管理账号,设置文明实践专栏,常态长效展示文明实践工作信息,与县级融媒体中心共建文明网络,共享媒体资源,共筑文明阵地,共树“仡乡小哥”品牌,推动“两心相悦”,实现群众“点单”、中心“派单”、“仡乡小哥”“接单”、群众“评单”。
以数字化为支撑扩宽服务渠道。县级融媒体中心发挥“两心”融合信息宣传主阵地功能作用,推出“苗老头”“主播来帮忙”“酒席曝光台”“不文明行为曝光”等栏目,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道真县积极探索“苗老头”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两心相悦”新载体,以道真民族风情、促进文明乡风为切入口,策划推出了“苗老头”这一传播性强、影响力大的新媒体产品,编演推出《苗老头之禁止焚烧秸秆》等浏览量超10万的作品84件、浏览量超100万的作品8件。各县(市、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联合融媒体中心开设“滥办酒席”曝光台栏目,向社会公布举报滥办酒席的电话、邮箱等多种举报渠道,及时将收集到的举报线索移交相关乡镇(街道)和部门处置。余庆县实现线上酒席申报,开发了“积善余庆”数字门牌系统,打好“线上服务牌”“网上互动牌”,推动文明乡风整体提升,实现了为民服务在线化、精准化、实时化。
以数字化为导向优化服务内容。数字化为文明城市创建插上“智慧翅膀”,“数字”触角已日渐延伸至遵义发展的方方面面,绘就了城市精细管理、文明便捷、高效优质的发展新格局,信息化的服务惠民成果正一点一滴地提升着群众的幸福指数。汇川区成立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通过数字化监控平台与网格人员实现线上线下联调联动,加大对占道经营、户外广告、垃圾收运、照明设施等行为和设施的管理力度,依托数字化城市管理平台精准查找、及时整治相关问题,确保市容长期井然有序,有力有效助推文明城市建设。(作者孟麟系中共遵义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
本文刊发于《新闻战线》2023年11月(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