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迈向全媒体记者的三个“进一步”

2024-01-04 16:35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我进入报社的这几年,正处于媒体融合高速发展时期,用户正从“纸媒”大量涌入“指媒”,如何闯“视界”,成为摆在传统媒体面前的一道必答题。文字记者正纷纷从报纸版面走进其所在媒体的App、以及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媒体,创作可视化新闻产品。

  从文字向视觉进一步

  刚进入报社,我按照传统的模式编排稿件、采写新闻,逐渐适应和熟悉了报纸的内容生产方式。2017年,光明日报社策划了“高校大直播”系列直播活动,以此为契机,我第一次以主播的身份完成报道工作。

  在这个过程中,我意识到,在媒体融合时代,记者们仅会写稿和拍照已经不够了,众多传统媒体的记者们正在适应新技术、新设备、新渠道带来的改变,报纸工作者也应当转化成能采访、善策划、会拍摄、频出镜的“全能记者”。

  于是,我们开始用交流感更强的短视频报道方式,吸引受众特别是年轻受众的关注,而我也由传统文字记者慢慢成长为新媒体出镜记者。报社根据我的形象特点和主持风格,为我量身打造了Vlog栏目《进距离》,创作出了多个爆款Vlog新闻作品。

张进进2022年两会在天安门广场前拍摄vlog

  当然,转型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在实际工作中我遇到过很多问题。比如怎样在镜头前真正做“自己”,如何找到镜头感,怎样把视频语言表达得更生动,怎样提高拍摄和剪辑技术等等。以前外出采访,我只需要用一支录音笔和一台笔记本电脑就能完成工作,而现在做出镜报道,我还需要额外关注自己的仪容仪表、自拍角度、机器设备的调试,还要精心背诵串词。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要克服这些问题,只有勤练习、善观察、多动脑,加强自身特色与观众缘,以扎实的内容为基础,进而形成品牌效应,增强新媒体产品在受众心中的影响力。

  在真诚表达上更进一步

  新闻Vlog是当下较受欢迎的新闻呈现形式之一,我也一直在积极探索更好的新闻表达方式。在2021年庆祝建党百年的系列报道中,光明日报推出的党史教育策划专题“寻找歌声响起的地方”,以“寻找歌声响起的地方”为脉络,运用Vlog的形式溯源红色歌曲唱响的故事,作品具有感性、细腻的特点,报道切入视角更细微,形式与内容更富有“人情味”,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该专题相关的微博话题阅读量破亿,作品被多家媒体转发,获得了大量网友的点赞关注。

  相较于传统媒体,新媒体因为涵盖了音、视、像等感官因素,在传播方式上更加全面立体,使得日常报道更具现场感、更加生动有说服力,面对重大选题报道,传统纸媒通常要等到次日才能发出消息,而全媒体则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确保了新闻的时效性。例如在2022北京冬奥会报道中,我有幸前往冬奥现场,参与冬奥短视频拍摄制作,通过个性化、接地气的表达,以第一人称视角记录了不一样的冬奥感受,#现场看冬奥开幕式是什么体验#话题还登上了微博热搜。同样在党的二十大报道中,我参与制作的#记者带你见证二十大开幕会#视频也获得了8000万阅读量。该作品以记者的第一新闻视角记录了大会开幕的盛况,记者面对镜头娓娓道来,营造出“面对面”交谈的氛围,让网友感觉新闻现场和新闻人物仿佛就在眼前。

  在团队合作上再进一步

  短视频作品之所以收获良好的传播效果,除了角度多变、丰富新颖的内容外,拥有较强的时效性和巧妙的话题设置也是重要因素,而要保证这一点,只有我一个人是远远不够的,团队的支撑才是重中之重。

  传统媒体将记者作为IP,从“笔杆”转到“网感”是非常不容易的。由于短视频场景更生动,表现更直观,出彩与否受内容特色、策划水平、创作质量以及记者自身表现力等多方面因素影响,记者一个人往往能力有限,打造一支专业的人才队伍,通过工作室的模式,保证优质内容持续输出显得尤为关键。为了促成产品有效转型,“进进工作室”在2020年成立,虽然团队人数有限,但从选题策划、制作到最终的审核发布,都能快速高效地完成,很好地保证了时效性。此外,团队同事之间的紧密交流,既为选题策划提供创意,也更好地规避了舆情风险等等。

  得益于报社对个人IP打造的支持,在微博和B站上,我的个人账号“进进有点忙”积累了许多年轻粉丝,不少网友时常给我留言,有提出画面建议的,有抒发观后感的,还有提供采访线索的……在社交媒体时代,报社全媒体人才的成功转型,是主流媒体塑造品牌形象,提升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打造新型主流媒体的重要环节。

张进进采访曹火星女儿曹红雯

张进进采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

  现在,像我一样转型的同事变得越来越多。虽然新媒体给新闻行业和媒体人带来了新的压力,但是我们年轻人也从中获得了更多的机会,职业能力随之提升、自我认同感也越来越高。除了具备专业的媒体素养外,我们年轻一代的新媒体出镜记者,还因生长于互联网环境之中,熟知互联网的传播特性,更容易从“幕后”走到“台前”,能够更加自然地代入“朋友关系”,通过年轻化、正能量的内容,吸引更多受众的支持。(张进进

责任编辑: 张泽月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58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