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十九问”系列报道
作品标题 |
“十九大十九问”系列报道 |
参评项目 |
国际传播(系列报道) |
||
语种 |
中文 |
||||
作 者 |
郭金超、贾靖峰、陈孟统、刘舒凌、梁晓辉、蒋涛、曾鼐、马学玲、张蔚然、沈嘉、马海燕、张子扬、杨柳、欧阳开宇、于晶波、张红、王晓晖 |
作品字数 |
1061字,1160字,1197字 |
||
刊播单位 |
中国新闻社 |
首发日期 |
2017年09月30日至2017年10月25日 |
||
采 作 |
党的十九大是中国新闻社2017年全年报道工作的主线。围绕大会召开,针对海外舆情特点,我社策划推出“十九大十九问”系列报道,以“问”为题,从十九大相关新闻切入,系统介绍党的知识,真实、立体、全面对外展现中国共产党的形象,形成一组兼具独创性和现象性的新闻产品,对中央媒体寻求新时代“外宣”与“外需”的契合点进行了探索与创新。 一、精准对接“外宣”与“外需”。 党代会历来是海外舆论关注的热点,但海外对党的历史及党内程序也存在认知不充分、不平衡的情况。党的十九大召开,是对外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极佳机会,但是常规新闻报道较难呈现全貌,而如果以“教科书”的形式来介绍,又难以切中海外受众的兴趣点。 “十九大十九问”有的放矢,抓住十九大海外关注升温的机会,选取海外最关切的新闻点,以客观、平实的信息元素,最大限度地激发和提升海外受众对党的十九大的兴趣和认知度。 “十九问”策划定位为19篇兼具新闻性、知识性和历史感、篇幅约1000字的小综述,形成“十九大十九问”的醒目栏题。19个选题基本涵盖了党的历史、制度、程序、规定、纪律等全面内容,以“问”为题,每一“问”都回答一个新闻点及其背后的系统知识和历史概貌,落实了“真实、立体、全面”展现党的形象的外宣要求。 二、回答真问题,回应真关切。 以“问”为题,是一种常见的新闻标题加工技巧。但“十九问”不限于技巧,而是问“真问题”、答“真关切”,不少选题是现有史料和新闻报道中从未出现过的,这些“真问题”一直是海外舆论的关切点,但因现成资料少、梳理难度大而成了很少被问津的“冷门题”。“十九问”撰稿记者多方“借脑”,下苦功夫查寻史料,形成了系列“独家梳理”稿件。如《十九大为何有特邀代表?》回应了几个最易引发误读的关切:特邀代表的来历、哪些人能成为特邀代表、他们有哪些权利、列席大会的请多少人、请谁来? 要回答“真问题”,就必须将信息元素落到“最实处”。19篇稿件篇幅虽短,却都基于大量官方权威文献的积累甄选,通过对“实料”的提炼,发掘出真实独到的内在逻辑,并搭建扎实的行文结构,形成了具有独家新闻价值的作品。 三、新闻性优先,以史实明理。 “十九问”策划以新闻性优先。选题和排期都充分考虑了党代会日程的新闻属性。 “十九问”对知识性进行了系统严谨的安排。始终以《中国共产党章程》为依据,稿件均列出党章相关条款;将“新闻报道”拓展为广义的“新闻产品”,突破了传统新闻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的定义框架,对信息进行了空间和时间两个维度的延伸,每一“问”都在约千字篇幅中集纳了党的系统信息,形成有新闻、有概貌、有今昔的立体呈现,让海外受众对党代会的某段日程、某项决定、某个热点不仅“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还“知其来龙去脉”。这样的信息安排既避免了没有新闻价值的“教科书”式科普,又跳出了新闻事件报道的单一层次,同时有利于矫正海外舆论长期存在的信息不充分、不平衡甚至曲解的现状,达到以事实明理、以史实明理的效果。 四、文风简约客观,贴合海外认知。 根据中新社长期对外新闻工作形成的经验,在对外报道中,简约节制的语言,平实、平衡、平稳的文风,是最易被海外受众认知、理解和接受的语态。 “十九问”组稿始终坚持这种行文风格。19篇稿件都限定在“千字文”的篇幅。组稿行文简约,不铺陈,不杂芜。通过内容的取舍轻重,来寄寓对事件的看法,以语言的节制来凸显事实,以明确的思路来引导叙事,说到点上、点到为止、以点及面。如《中共如何通过修改党章确立“行动指南”?》既有整体概述,又有里程碑的圈点,不是堆砌史料的“编年体”,而是简约、有思考的“纪传体”。 |
||||
社 |
“十九问”19篇通稿全部在海外华文平面媒体迅速落地,包括香港《明报》《商报》《文汇报》《大公报》、台湾“中央社”、澳门《澳门日报》《濠江日报》《正报》等港澳台主流媒体,以及《星岛日报》、美国《侨报》、加拿大《明报》、澳大利亚《澳洲日报》《澳洲新报》、菲律宾《联合日报》、泰国《星暹日报》《新中原日报》、印尼《千岛日报》、巴西《南美侨报》等,多篇稿件同时在5家以上境外报纸落地。 组稿在境外多家网络媒体及其新媒体平台落地。多篇稿件在境外Youtube网站被制作为视频传播,香港文汇网、欧洲时报网、星岛环球网、美国侨报网、菲律宾商报网、日本中文导报、欧华网等均有转载,充分说明,“十九问”组稿的对外视角和中新风格,在境外各类网络媒体中均有较强的传播力。 组稿在中国新闻网PC、客户端的访问量突破580万;中新网微博相关稿件阅读总量突破1200万;头条文章平均阅读逾25万,《十九大为何首设“党代表通道”?》阅读量达746万;微信公众号稿件阅读总量突破25万;境外脸书、推特平台阅读量突破10万。组稿还被新华网、人民网等中央重点新闻网站转载,腾讯、新浪、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等商业平台在重要位置推送,腾讯新闻还制作了“十九问”专题页,累计访问量超过100万,在今日头条等平台的阅读总量达到300万。组稿在境内外的传播形成了良好的品牌效应和业界口碑。 |
||||
初 推 |
“十九大十九问”这个系列报道策划的很有意思,从三十多个话题中梳理了十九个热门话题,十九个问题的“十九”和十九大的“十九”相互呼应,引人入胜。文章采用问答形式,对海外关心的“中共十九大”热门话题进行解疑释惑,有历史回顾、有知识问答、有细节故事,形式新颖,不避敏感,回应海外关切,回答了很多人关心的问题。是在众多报道中不可多得的一篇佳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