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星期五调查

2024-01-18 11:15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星期五调查

  策划——王芬兰、范群 编辑——杨秉灏、张成林、高卫兵采写——叶永春、叶文婕、朱雪芬、高戬、惠玉兰、赵晨民、杨天笑、贡姚青、方勇、王亭川、邹强、吴涛、璩介力、王东来

 

人行道停车“圈地收费”何时休?

本报记者 叶文婕

  最近,本报热线和12345热线都接到市民来电,称在一些医院、商场等公共场所门前的空地上停车,明明地面没有划定停车区域,也会有收费员前来看管并要求付费;而一些划有停车区域的地面,却只需按序停放好车辆,并不见收费员在场;还有市民反映,从去年起就听说市区范围内所有非机动车停放都是免费的。非机动车停车到底要不要交费?哪些才是正规的收费场所?记者进行了调查。

  A

  疑惑:

  为啥停车有的收费有的不收费?

  上周三,市民陈先生骑着电动车去石路附近办事,因和朋友约好晚上在石路天虹商场碰头,下午5时许,他将电动车停在了商场门口的人行道上。“我看人行道上划了停车线,也有好多电动车停着,就停过去了。”刚停好车准备离开,一名男子迎上来,要求陈先生支付1元停车费用。“我还特地看了一下,周围没有停车收费公示,就觉得有点奇怪。”陈先生询问收费依据,但对方只说“一直要收费的”。不愿多纠缠,陈先生支付了费用,对方却给出一张10元的客运发票,“收费员还说发票作用都是一样的,面额多少没关系的。”和朋友见面后,陈先生说起此事,没想到朋友也有相同的经历,也同样收到一张10元客运发票。陈先生质疑,此处停车收费规定是否合适?

  本周一上午,市民徐女士骑车到市立医院本部看病,顺手把电动车停在医院门前广场的空位上,很快就有收费员前来收取1元停车费用,令她有些不解。“之前几次来医院,车都是停在附近的人行道上,从来没交过钱,怎么这次要收费?”收费员称,该处收费是经过物价部门审批的,不远处还竖着一块收费标准的公示牌。

  同一天,市民高先生路过市立医院北区,发现门前广济路的人行道板上排满了电动车,还有收费员忙着向每位车主收费,令他觉得有些不妥。“这里长期以来都是这样,导致道板上的残疾人通道和盲道全部都被电动车堵住了,又是在医院门口,肯定很影响弱势群体的出行。”高先生告诉记者,此前他就了解过,目前苏州所有的非机动车停车都是免费的,在医院门口设置收费点,显然不合理。

  上周日,赵先生将电动车停在天平山景区的入口处,刚要离开就被两名老太拦住收费,“那里就是块空地,什么标识都没有,收费倒挺贵,一辆车要2元钱。”赵先生说,交完钱后,老太给了他一张手写着编号的小纸片,称是车辆寄存票。

  B

  调查:

  苏城到处“圈地收费”,多数人懒得理论

  各个不同路段和不同场所的非机动车停车状况究竟如何?带着问题,记者走访体验了不同地段的非机动车停车管理情况。记者走访发现,路面划有规定停车区域的地方并不在少数,除了个别按规收费的情况外,多数区域无停车收费公示,但“圈地经营”的收费行为却时常出现。

  昨天上午,记者骑车来到十梓街苏大附一院附近,路边的人行道上也停满了非机动车,有两名中年女子一直在停车区域逗留,看见有市民前来停车,便走上前去指挥按序停放,随后向市民收取停车费用。在人行道一侧的路边,竖着一块指示牌,一面是非机动车停车标志,另一面是一块物价部门的收费公示,标注着自行车、电动车、三轮车每辆的停车收费标准均为1元,责任单位则是“苏州都市之星有限公司”。

  在市立医院本部门前广场上,也竖着一块收费公示牌,标注内容类似,广场上专门划出一块区域,用于非机动车停放。收费员称,医院门前的广场上有三块非机动车停车区,分给三个收费员管理,按照标准收费,但在广场区域之外停车,就不归他们管,也不会去收费。

  在石路附近,记者首先将车停在百脑汇门前的人行道划线停车区域内,随后穿过马路来到金阊医院门口。由于医院大门正对着马路,并没有留出广场空位,就诊市民大多将电动车停在门口,人行道上整齐停了三排电动车,一名身穿红色工作服的男子正忙着维持停放秩序,并收取1元钱停车费用。

  记者注意到,该处并无收费公示牌,但市民对于收费行为却鲜有拒绝。记者询问了一名正要取车离开的先生,他表示虽然不清楚该处是否正规收费点,但有人帮忙维持秩序,看管车辆,支付1元钱也觉得合理。马路对面的天虹商场门前人行道上,也坐着一名身穿同样工作服的收费员,向前来停车的车主收取费用。

  等记者准备取车返回时,一名操着外地口音的中年女子拦住了记者,索要1元停车费。记者质疑该处并无收费公示,女子却称该处从去年10月起承包经营,每辆停放的非机动车都要收1元停车费,“这一片都是承包的,我们都是按照规定收钱,给你看车,不收费我在这站着干吗?”女子告诉记者,附近路口几乎所有人行道的停车区域都被承包,除了金阊医院近广济路一侧的人行道外,无论把车停在哪里,都免不了收费。在记者的再三要求下,该女子提供了一张定额发票,加盖着“苏州市新舒畅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的印章。

  C

  说法:

  人行道停车收费全面取消,监管有难度

  非机动车停车该不该收费?为弄清答案,记者咨询了市容市政管理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此前,在道路的人行道上会划定一块非机动车停车区域,如果要进行停车收费行为,需要先由停车管理所进行审批,审批通过后,部门会发放《苏州市区非机动车停车场准停证》,之后相关承包单位才能开始经营。

  但是,从去年开始,考虑到占道停车对交通产生的压力,这一审批工作已经全面停止,也不再向占道的企业发放准停证。此前已经经过审批允许经营的企业,在去年7月14日也已全部到期。也就是说,从那之后,在人行道停放非机动车后进行收费的行为,都是不允许的。目前,在人行道上的停车秩序,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道路所在各区城管局及相应街道办事处进行监管,收费员所谓的“承包”、“看车”等说法,都是无依据的。

  在“非机动车临时占用城市道路”审批到期点位明细表中,记者看到,石路金阊医院门口、石路新苏天地(现更名为天虹)、石路百脑汇、市立医院北区等区域的非机动车停放点,都在明细表序列之内,去年7月14日都已审批到期,目前已无收费资质。

  不过,工作人员解释,这一规定针对的只是占用道路资源进行停车收费的区域,而一些大型公共场所,如医院、商场等门前的广场区域,属于单位的自有产权,在此停车如何定价,则由各个单位自主决定,收费需明码标价。

  虽然占道停车收费不合规范,但实际监管却有些困难。记者从物价部门了解到,物价部门仅对合法的停车点收费情况进行监管,对于私自占道收费的情况,无法管理。并且,即便是合法收费点,因政府取消非机动车停车收费指导价,也只要求企业明码标价。然而,由于非机动车占道停车收费审批停止,因此这些企业没有收费资质,属于乱收费行为,市容市政管理部门对此也无执法权。

  记者从12345便民服务中心了解到,虽然接到不少类似的市民投诉,但由于涉及到多部门,解决起来并不轻松,有可能最终只能建议市民拒付停车费或报警处理。

 

星期五调查

  策划——王芬兰、范群 编辑——杨秉灏、张成林、高卫兵采写——叶永春、叶文婕、朱雪芬、高戬、惠玉兰、赵晨民、杨天笑、贡姚青、方勇、王亭川、邹强、吴涛、璩介力、王东来

  

私桩共享能否解决家门口充电难

本报记者 叶永春

  在小区旁缺乏足够公共充电桩的时候,安装私人充电桩成为众多车主的选择,但安装所需的条件,并不是哪儿都具备的。尤其是老新村,硬件资源本就捉襟见肘,想要实现在家门口充电,就更难了。

  小区里一部分有条件安装私人充电桩的“桩主”,是否可以在充电桩空闲时将其共享出来,有偿供其他车主使用?这或许有助于解决电动汽车家门口充电的难题。

  电动汽车车主“诗和远方”遇瓶颈(小标题)

  低碳环保,空间独立又能遮风挡雨,哪怕续航里程只有300公里,也足够应付城市出行,实现“诗和远方”。园区青澄花园四区的许先生做事麻利,觉得电动汽车好,就直接买一辆开回家。他有车位,原打算先把车开着,再安装充电桩,若实在不行,还有公共充电桩可以用。可眼下的实际情况却是:因考虑到安装私人充电桩的业主将越来越多,怕楼内供电容量不够,物业建议他重新申请一路电,增加一个电表。许先生已向供电部门提出申请,在等待安装期间,他的电动汽车只能基本不开。因为据他查询,距离小区最近的公共充电桩也有近3公里路程,步行去取车不方便。目前,他使用的仍是燃油汽车。

  安装私人充电桩的现实困境,一定程度上还影响到车商对电动汽车的推广。高新区塔园路与马运路口,有多家新能源汽车销售公司,可以看到前来保养、充电的,大部分是电动网约车,私家电动汽车极少,展厅内有些冷清。“现在买电动汽车的,家里大部分是独门独户,因为充电方便。”一名销售员说,普通小区住户购买电动汽车的不多,因为安装充电桩受到局限。他介绍说,虽说物业同意就可安装充电桩,实际上还要考虑到线路安全。以一辆续航里程300公里的紧凑型电动汽车为例,建议用6平方毫米线充电,实际上用4平方毫米线也可以充,只不过充电时间会增加,还有可能会引起跳闸。

  另一家销售公司的销售员则向记者列举了几个常遇到的难点:1,很多小区开始使用立体车位,因车位是可移动的,不建议安装;2,有的车主有地面车位,但旁边没有墙面、立柱,充电桩难以挂靠;3,车辆与充电桩距离太远也不行,因为考虑到安全,充电线的长度一般不超过5米。

  老新村的“桩主”更不好当(小标题)

  “一周顶多充两次电,上下班正合适。”作为参加工作不久的年轻人,卞先生早就看中了一辆车型小巧的电动汽车,但万事俱备,却因装不成私人充电桩,像被泼了一盆冷水。他住在葑门路草鞋湾一个只有5幢居民楼的老小区,没有固定车位不说,连物业也没有,“目前肯定是没有条件装的,只能再等等看。”

  作为小区安装私人充电桩的第一人,徐家浜北二村的王阿姨也感叹这个“桩主”不好当。她家的充电桩安装到位不到3天,就被邻居投诉了。

  记者看到,这个充电桩安装在楼道旁,可谓小巧,形同路上常见的锥桶,楼道一侧有一个车位,她家的电动汽车就在这里完成充电。虽然充电桩有上锁的保护措施,但还是有居民认为不妥:一是过于靠近楼道,直接露在外面,万一有孩子去玩,担心会有危险;二是既然有居民这么安装了,不可避免会有更多的居民跟风,要是缺乏规范,恐怕整个小区会乱套。

  “早知道就不买电动汽车了,谁知道国家都给补贴的好事,操作起来这么难!”王阿姨说,邻居的不解,让她很过意不去,她不希望此事让邻里之间不开心,可也希望大家能多体谅体谅她,她家的这个充电桩,实在是来之不易。

  此前,王阿姨家已有一辆燃油汽车,因人多不够用,为了上下班方便,也节约成本,才打算再买一辆电动汽车。“也是响应国家号召,倡导节能减排吧。”看了电动汽车的宣传广告,王阿姨很心动,加上又有国家补贴,一辆原价14万元的车,实际只需6万多元。虽然去年她就去看了车,但迟迟没买,因为她先要解决给车充电的问题。

  当时小区还没有充电桩,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王阿姨一次次到物业申请,物业一直没法同意。因为老新村里停车位非常紧张,她家还没有自己的车位。一年多过去了,经过协调,有邻居让给她一个车位,她才算有了固定车位。今年11月8日,她迫不及待买了车,随后找专业安装人员在楼道口装了这个充电桩。

  王阿姨说,她成了“桩主”后仍担心有“后遗症”,还在与物业等沟通,希望让充电桩的设置更加合理,消除邻居的疑虑。

  姑苏区“第一桩主”愿尝鲜共享(小标题)

  今年11月初,订购电动汽车后,何先生到供电部门提交申请。他被告知是姑苏区第一个申请安装私人充电桩的市民。虽然这一点尚未得到证实,不过毫无疑问他在小区是第一个。他认为自己安装私人充电桩的过程具有示范意义,可以为更多电动汽车车主提供参考。

  从买车到申请安装私人充电桩,何先生有一张清晰的时间表。今年10月底,他到无锡一家4S店看车,11月6日签订购车合同,以不到65800元的价格购买一辆电动汽车。11月16日提车至苏州上牌。

  购车前,何先生更为上心的是安装充电桩。“我们是新小区,设施比较齐全,物业也配合。”何先生住万科金色里程小区,物业收到他的申请后,只有两个要求:一,车位是自己的;二,不影响旁边的业主停车。何先生的车位是买的,旁边有立柱,正好可以安装充电桩,对周边的车位也没有任何影响,条件符合。11月1日,物业通过他的申请。11月3日,他到供电营业厅提交申请材料;11月7日,供电工作人员到小区实地勘查;11月29日,工作人员到小区设计施工图纸。

  小区首个规范的私人充电桩建成在即,在与何先生聊到“私桩共享”话题时,他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模式。“充电桩是我自己的,如果我空的时候不用,可以提供给有需要的其他业主,有偿使用。”他说,他认为这对推广电动汽车有帮助。

  技术没问题还需规范护航(小标题)

  在技术上,“私桩共享”已不存在问题,还极为便捷。一家全国连锁私人充电桩服务商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他们安装的私人充电桩均可与手机APP绑定,客户通过APP就可随时了解充电桩的运行情况。当充电桩处于空闲状态时,可以提供出租服务,价格可自行设定。需要租用私人充电桩的车主,就可以使用APP预约,并通过线上支付完成交易。

  在东环路一处老小区,记者找到物业经理张先生时,他正和社区工作人员说起私人充电桩的话题。他说,这个小区已有20多年了,当初的设计和现在的小区完全不一样,但也面临着私人充电桩的安装问题,之前已有一辆电动汽车,平时在公共充电桩充电,没多久又有了第二辆,需要安装私人充电桩,物业有些为难,还在帮忙争取。“停车位、供电设施和安全因素,这些方方面面的事都要先想到。”张先生说,物业和业主一样,首先要熟知充电桩的申请、安装流程,在安装前就要将工作做细做全,才可避免后续出现麻烦。他认为,相比新小区,老小区私人充电桩的普及有极大难度,给电动汽车充电需要采用更灵活的方式。他认为,“私桩共享”不失为一个值得探索的方向,但具体的实施细则还需更加规范,避免有“后遗症”出现。

   上一页 1 2 3  

责任编辑: 韩建平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98021212300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