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那年我高考

2024-01-18 15:30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那年我高考

参评项目

系列报道

语种

中文

作 者

总监制:阎晓明总策划:蔡小林编 审:任捷记 者:章成霞、杨宁、张棉棉、刘黎黎、肖源、刘飞、丁飞、冯烁、刁莹、沈静文、马烨、庄胜春、曹波、陈鹏、景明、刘涛、吴善阳、姜文婧、王利、张建亚、聂宏杰、郭淼播 讲:聂长悦制 作:权胜、王敏、单丹丹新媒体编辑:栾红、王茜 

首发日期

2017年05月22日至2017年06月06日

刊播单位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作品时长

7分53秒

采 作编 品过 简程 介

  《那年我高考》是中国之声纪念恢复高考40年系列报道三部曲之一,是对恢复高考40年的一次深情回望。2017年春节假期刚过,2月7日,中国之声抢占先机,启动了纪念恢复高考40年系列节目的具体策划。历经三个多月的策划研讨、资料搜集、采写制作,5月22日,中国之声推出系列人物报道《那年我高考》,选取罗中立、刘震云、钱颖一等十一位有代表性的人物,以他们的高考记忆、人生故事为载体,折射恢复高考的深远影响,讲述个人梦想与中国梦的并肩前行。中国之声通过这一系列独家报道,用声音致敬恢复高考40年,致敬中国40年来的改革发展成就。罗中立,著名画家。从来不用手机,鲜在媒体露面。1977年考入四川美术学院,上世纪80年代初,他通过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得知自己的油画《父亲》获得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一等奖,他的艺术人生迈向巅峰。 刘震云,著名作家。1977年10月,他从部队的广播大喇叭里听到恢复高考的消息,心潮澎湃。没过多久,他成为1978年河南省高考文科状元。 钱颖一,著名经济学家。插队四年,他在田埂上痴迷地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广播英语教学节目,当地老乡悄悄提醒他“小伙子,咱别偷着收听敌台”…… 当记者通过各种途径辗转联系上这些业界大咖时,很少谈论个人经历的他们,都因为对当年恢复高考制度充满感恩,同时也因为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种种不能割舍的渊源,欣然接受了我们的独家专访,也因此成就了系列报道《那年我高考》的精彩。 2017年是恢复高考40周年。1977年高考制度的恢复改变了一代人的命运,让中国重新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也为我国在新时期的飞速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纪念恢复高考40年的报道怎么做?如何才能从同质化报道中突围,做出特色,做出精品,做出影响力?2017年春节刚过,在台领导和新闻节目中心领导的指挥和布署下,中国之声抢占先机,启动了纪念恢复高考40年系列节目的具体策划,深层次挖掘恢复高考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着力体现高考所承载的个人梦想与中国梦的并肩前行。 历经三个多月的策划研讨、资料搜集、采写制作,2017年5月22日,中国之声推出十一集系列人物报道《那年我高考》。选取的十一位有代表性的报道对象分别为:著名画家罗中立、著名作家刘震云、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钱颖一、中国科大首届少年班毕业生王永、原延安中学副校长苗文明、首批国家助学贷款受益者鲁绍臣、中国大飞机设计师张嘉振、中国中车科学家忻力、蛟龙号副总设计师胡震、郑州号导弹驱逐舰舰长陈曦、徐工挖掘机械有限公司技师黄实现,他们当中,有人亲历了恢复高考的激荡岁月,有人见证了高考制度的发展变迁,有人在海外学成之后毅然归国,有人在高精尖领域成为精英引领行业发展,也有人在平凡岗位上努力奋斗造福社会。 《那年我高考》以十一位人物的高考记忆、人生故事为载体,紧紧围绕两个主题展开:一是个人梦和中国梦的关系;二是中国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怀。每一位讲述者的高考故事既是他们个体生命的刻度,也是中国社会蓬勃发展、不断前行的映照,更是中国梦在我们身边的真实生长。中国之声通过这一系列特别节目,用声音致敬恢复高考40年,致敬中国40年来的改革发展成就。 《那年我高考》发挥声音优势、做好广播精品。采取“人物主述” “朴素旁白”的样态,以采访对象朴实自然的故事讲述,突出真实感受和美好情怀;以娓娓道来的旁白,串联起个人记忆与时代变迁,唤醒集体记忆,复活社会风貌;以代表性音响、音乐增强节目可听性和感染力。 《那年我高考》同时注重融媒体合作、全媒体呈现。中国之声微信公众号、微博、央广网、央广新闻客户端等相互配合,通力合作,推出集音频、视频、文字、图片于一体的系列节目新媒体产品,形成了广播特有的产品形态。中国之声恢复高考四十年系列报道,时间上抢占了先机,报道展示了水平,有情怀、有情感、有情节、有情趣,以高考这个天下第一考为载体,展示了历史变迁中,一代又一代莘莘学子的家国情怀,展示了历史变迁中的亲情、恩情、友情、还有爱情;展示了镌刻在高考上的历史印记、社会风景。 

  中国之声《那年我高考》开启了主流媒体纪念恢复高考40年报道的先河,央视新闻等多家媒体在纪念恢复高考40年节目引用《那年我高考》报道素材,多位业界专家对《那年我高考》给予高度评价。 《那年我高考》引发大量听众网友的共鸣、感动和深思。有网友留言表示:“恢复高考是民族之幸,是千万优秀青年之幸”,“恢复高考,好比蕴藏了一冬的小草,见到了春回大地,使那一代有识之人,如春笋般在中国大地一夜间拔地而起。”“恢复高考,改变了求知欲强烈的这一代人,在那青黄不接的年代,他们在勤奋苦学中,用智慧抒写传奇,致敬,非常了不起的这一代人!” 参考消息、新浪网、凤凰网、大众网、澎湃客户端、大河客户端等多家媒体全文转载了《那年我高考》系列报道。 

初 推评 荐评 理语 由

  《那年我高考》采访了恢复高考40年来的十一位高考亲历者,饱含深情地回望那些令人难忘的集体记忆,记录40年的家国变迁,感知中国梦的真实生长。《那年我高考》着重挖掘恢复高考对于中国社会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为大国崛起孵化、储备大量人才,铸造当今中国的光芒时刻。整组报道以小视角折射时代大主题,以入微之笔记录壮阔中国,浸透着深挚的家国情怀。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 杨涵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212302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