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抗战始于九一八

2024-01-18 11:15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中国新闻奖广播电视类参评作品推荐表
 

 

抗战始于九一八

参评项目

电视访谈

播出频率(道)

新闻频道

播出单位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

刊播栏目

沟通-天舒工作室

节目时长

15分40秒

播出时间

2017年09月18日21时00分

主创人员

褚天舒 ,王晶晶 ,刘建成,柴万金

  从2002年开始,抗联老战士李敏同志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一腔赤诚的爱国情怀,开始呼吁尊重东北局部抗战事实,将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此后,黑龙江省政协领导在参加全国两会时,也多次提交提案,积极响应此事。2016年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黑龙江省政协副主席洪袁舒同志再次提交了关于八年抗战改为十四年抗战的提案。6月份,国家教育部即做出回复。2017年1月份,教育部正式下发文件,要求各地中小学生教材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的精神。2017年9月,各地中小学生教材关于此说法的修改全部落地。此提案的落实,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好评。 鉴于此调整事件重大,意义非凡,黑龙江广播电视台新闻频道《沟通—天舒工作室》节目在2017年“九一八事变”纪念日前夕,精心策划制作了一期新闻访谈节目《抗战始于九一八》。 将抗战8年改为14年,一直是全国人民的呼声。一个数字的调整,充分尊重了中国东北局部抗战的事实,使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体系更加完善。作品敏锐地抓住了这一全国人民关注的重大事件,以主持人访谈的形式,将这一新闻事件的背景和实现过程全面、及时地呈现出来。谈话过程中,94岁的抗联老战士李敏深情回顾了她在抗联的烽火岁月。从穿林海跨雪原到吃草根啃树皮,从大小几百次战斗,到有时战斗到最后一个人。谈话过程时而惊心动魄,仿佛身临其境,时而情感充沛,催人泪下……这些一方面说明了东北抗战的艰苦卓绝,另一方面也证明了东北抗联为全国抗战,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伟大胜利都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作品中间还穿插了提案人洪袁舒的采访,并深刻阐述了这个提案通过的重大意义。记者还远赴四川、北京、沈阳等地,分别采访了赵一曼烈士孙女陈红、李兆麟烈士之子李玉、抗联指挥员于天放之孙于江宁、抗联指挥员张瑞麟之子张柏东、抗联指挥员王明贵之子王晓兵以及国家义务教育历史教材主编叶小兵、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馆长刘长江等人,并穿插在作品中,充分体现了抗战起止时间调整的影响力和重大意义,并选在9月18日这一具有特殊历史意义的日子播出,大大提升了作品的传播价值。 作品编排精当,整个访谈分为事件背景,14年史实呈现和重大意义三个部分。并用《松花江上》、《义勇军进行曲》烘托氛围,思想性与艺术性结合。主题重大、思想厚重、节奏明快、荡气回肠,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教育意义。主持人提问巧妙、层层递进、语言机智、评论深刻,引导了访谈对象,实现了情感克制,尊重了新闻规律,完美地驾驭了访谈现场,充分体现了新闻访谈的特点和魅力。

推荐 

理由 

  一、选题重大。抓住中小学历史教材将抗战起始时间做出了重大调整,抗战8年改为14年的话题。核心谈话李敏、洪袁舒等是推进此事的关键人。 二、播出适时。选择“九一八”纪念日播出,体现新闻意识,媒体态度。 三、编排精当。用《松花江上》、《义勇军进行曲》开始和结束,思想性与艺术性结合。 四、谈话精彩。8位人物受访,中心突出、详略得当、入情入理。

初评 

评语 

  本期节目主题重大、新闻性强,抓住中小学历史教材将抗战起始时间由8年改为14年这一全国人民关注的重大事件,选择在“九一八”纪念日播出,通过对新闻当事人的深度访谈,有效传递出数字调整背后的故事和提案通过的重大意义。节目立意高、访谈层层深入,采访配合得当,制作精良,历史感强,兼具思想深度和艺术感染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教育意义。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 葛燕燕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212304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