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公仆之路

2024-01-18 11:15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公仆之路》二维码: 

 

附件1 采编过程

      2017年11月23日,央视推出时政微视频《公仆之路》,以一镜到底的方式,5分26秒内完成48年的时空漫游,再现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从黄土地到中南海,初心不变、始终如一、为民服务的公仆历程。

      一、“一以贯之”的主题表达:将“公仆”作为核心命题,以总书记的所思、所想、所言、所行贯穿全篇,用其真实自然的表达为这个词做最佳注解,为全体党员和公仆群体做最佳表率。

      本片的主题是“公仆”,什么是公仆?公仆是“做一些为老百姓办好事的工作”;公仆是“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公仆是“当县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村,当地市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乡镇,当省委书记一定要跑遍所有的县市区”;公仆是“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203次提到“人民”;在《公仆之路》中,总书记以自己的所思、所想、所言、所行,为这个词做了最佳注解。

      《公仆之路》为什么给人一种暖意?原因就在于全片高度聚焦主题,用总书记原音进行平实叙述,犹如一位平易近人的朋友在娓娓道来,让人自然进入其中,结合历史性的画面,使报道更加真实可感。既没有拖泥带水,也没有架屋叠床,完整展现了习近平从1969年初插队梁家河到2017年再次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的公仆历程。

      纵观整部短片,从那张开向陕北高原、载着知青列车的场景开始,到正定、福建、浙江、上海、中央,一幅幅总书记与人民在一起、为人民服务的照片依次扑面而来,带着岁月的厚重,也带着暖心的温度,致敬创造历史的人民,也致敬为人民服务的总书记。

      受众可以从中深刻地感受到,这是一个人的史诗,更是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几十年来砥砺奋进的真实写照,总书记的奋斗足迹,也折射着千千万万普通中国人的奋斗历程。在这个过程中,领袖和人民紧紧相依、共同经历,习近平总书记“扎根于人民”、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为人民服务”的公仆形象跃然而出。

      二、“一脉相承”的深刻内涵:宣示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展现总书记始终坚持的“为人民服务,永做人民公仆”的坚定信念和深厚情怀,精准把握社会脉搏,引发受众心理共鸣。

      引发受众心理共鸣才能获得广泛的传播力。《公仆之路》之所以能够引发病毒式传播,关键在于报道主题精准地把握住了社会脉搏,那就是如何当好人民公仆。

      从政者,何以为官?这是每一个公务员尤其是领导干部时刻应该思考的问题。如果心中没有一个关于“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清晰回答和高尚目标,就很可能在欲望和权力面前迷失自我。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有着8900万党员的世界第一大党,是一个有着96年历史的政党,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提醒全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并在多年的从政历程中一脉相承、身体力行。

      《公仆之路》围绕着这份初心,精心选取了总书记自己的话娓娓道来。在梁家河,网友能听到他讲述自己的信念初心和所知所获;在正定,能听到他“郡县治、天下安,清白做人、干净做事、坦荡为官”的谆谆教诲;在福建这片当时开发开放的前沿热土,他说“爱拼才会赢”;在浙江,他超前提出“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生态观;在上海,他督促其要勇做“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到了中央、当选为中共中央总书记,更是始终强调要“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告诫全体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三、“一镜到底”的创新表达:借助“一镜到底”的极致表现和“三维投射”的沉浸体验,让总书记为民服务的公仆形象更可触可及,触动受众、自主转发、裂变传播,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力和蓬勃的生命力。

      在表现手法上,《公仆之路》充满时尚风格,它精选习近平从政经历中最为典型的场景、图像、声音,综合运用一镜到底、三维投射等多种技术手段,在短短几分钟之内让主人公完成了48年的时空漫游,集中凝练地展现出习近平“永远做人民公仆”的政治品格,营造出大片即视感。

      一镜到底其实对创作者来说是一种束缚,会制约很多要素。除非和片子的内容极度贴合,不然很多视频创作者都会慎重选择这种形态。《公仆之路》恰恰是把一镜到底的表现形态和习近平48年如一的思想境界完美契合了。

      习近平1969年来到陕北插队,从一个少年逐渐成长为一个大国领袖,可以说周围的环境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有一点始终没有变,那就是为人民做好事的信念。

      这48年里,习近平经历了陕北插队、正定起步、治理福建、主政浙沪、领航中国等多个阶段,工作的地方既有贫穷的村县,也有富裕的省市,工作的岗位从村、县、市、省到中央,每一个层级都历练过。这么扎实的经历,这么丰富的经验,这么多姿多彩的人生,如何用短视频来表现?

      可以说,一镜到底是最好的选择:一方面,通过连贯的画面和叙事,让受众产生一种时空穿越的感觉,增添了观赏性和可看性;另一方面,通过巧妙的场景转换和变化,清晰地呈现了习总书记的人生轨迹,传递了习近平总书记朴实、纯洁、高尚的价值追求。

      同样,“三维投射”的处理方法也成功地达成了场景沉浸、触动人心的目的,《公仆之路》通过浓缩经典历史性画面,巧妙地以镜头运动的方式实现画面转场,整体色彩凸显沧桑感,让观众在“有意思”的感观印象之外,多一层“有意义”的深刻体悟。

      经过特效处理,里面每一张图片映入眼帘,都会让人仿佛置身于历史的时空。可以说,一张图片就是一段历史,一张图片就是一份情怀。新技术让历史场景在短片里活起来,既真实又亲切。同时,短片精细的画面设计有效提升了人们的观赏欲望和传播激情。受众在沉浸式体验中,感知总书记一心为民的光辉形象。

      因此,声光电手段和数字化形象,虽是小的技术创新,却让有点枯燥感的传统新闻,顿时增添了美感与动感。摆脱单向度、单一化的传播格调,寓传播于“新”,受众在深受触动的同时,自然萌发在移动端分享的冲动,产生裂变式的二次传播效果,让习近平总书记为人民服务的公仆形象更可触可及,更有生命力、影响力。

   上一页 1 2  

责任编辑: 苏影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24071212305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