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作之三:
如何破解难题?看他山之石,听专家献策——盘资产 晒排名 立标准
彭一苇,赵峰,胡汉昌,周芳,李剑军,肖文生
重庆盘活百亿“沉睡”资产
资金匮乏,是困扰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的最大问题。
2015年,重庆市政府提出,在全市1558个乡镇建设1584座污水处理设施,总投资112亿元,至2017年底实现建制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
为解决资金难题,市政府通过PPP模式与重庆环境投资有限公司签订特许经营权协议,由后者按照“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运维”的要求进行污水处理厂建设、管理和运营。
目前,环投公司已与全市36个区县签订《乡镇污水处理PPP项目战略合作协议》《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营合同》,获得乡镇污水处理设施的特许经营权,并获得银行授信,有效保障了建设资金。
据重庆市环保部门介绍,全市乡镇污水处理设施资产由环投公司统一经营管理,并进行权属划分。环投公司直接投资,用于新建和改扩建项目形成的资产,产权归环投公司所有;中央和市级财政投入,沉淀在已建和在建项目的资产,无偿划转环投公司;区县政府自筹资金,投入到已建和在建项目中形成的资产,由环投公司逐步回购。
环投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此举将散落在各区县的百亿“沉睡”资产全面盘活,破解环保资产碎片化和沉淀问题。通过资源整合,提升环保资产的市场价值和融资能力,实现乡镇污水良性治理、可持续运维。
浙江公开排名促运营到位
浙江是全国最早推进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省份之一,在全国率先实现乡镇污水处理厂全覆盖。
建成,并非万事大吉。
为解决部分乡镇污水处理厂运营不到位的问题,2016年初,浙江正式实行污水处理厂运行管理情况通报排名制度,每季度通报一次;向社会公开排名前10位和后10位的污水处理厂;对运行不到位的污水处理厂,依法处理、限期整改。
在海南省,去年9月正式印发《海南省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方案(2016-2020)》。《方案》指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应因地制宜,分区分类施治,优先选择经济适用、简单易行的人工湿地、氧化塘、稳定塘等生态治理模式,人口密集、污水易收集的区域可采用污水处理厂(站)、一体化处理设施等方式。
专家建言“办好事要有好办法”
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韩鹤友认为,须从顶层设计方面扭转农村环境恶化趋势。法律层面,我国在乡镇污水治理方面有《环保法》《水污染防治法》,在针对性方面还可加强;补贴层面,乡镇污水处理厂基本只有建设补贴,可以探索其他补贴方式;技术层面,工艺繁多,应建立具体的技术标准体系,明确管理模式。
省社科院相关专家表示,从长远的角度看,乡镇污水处理厂利国利民,市场前景广阔。在具体落实的过程中,要探索有效办法,把好事办好。
省住建厅村镇建设处相关负责人表示,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应该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原则,科学编制专项规划。按照“厂网并举、管网先行”的原则,科学确定污水处理技术路线。坚持因地制宜、集中打捆,以县(市、区)为主体采取市场化运作方式,全面推进处理厂和配套管网建设,最终使乡镇污水处理做到“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社会化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