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11年获16个中国新闻奖是运气好?总编辑这样说

2024-01-18 10:42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自2013年起,重庆华龙网已连续11年16次获得中国新闻奖。

  华龙网是怎么做到的?2024年1月11日,在重庆举办的中国新闻奖研讨会上,华龙网集团总编辑周秋含做主题发言,分享他的总结思考。

  重庆华龙网集团总编辑 周秋含:

  中国新闻奖是每一个新闻人追逐的光荣和梦想,华龙网成了追梦人中的幸运儿。去年底揭晓的第33届中国新闻奖,我们的通讯《从“第一”到“第一” 7本火车驾驶证见证“中国速度”》和网络专题《重庆山火突发 他们逆行而上——人民的英雄,英雄的人民!》再次获得2个一等奖。

  至此,华龙网连续11年16次获得中国新闻奖,包括新闻专题、网页设计、新闻专栏、网络访谈,短视频新闻、融合创新、重大主题、典型报道、通讯等,其中一等奖8个。

  作为一家地方网络媒体,为什么能在中国新闻奖评选中连续多年不缺席,屡屡突破自我?我们认真思考总结3点,以共勉。

  1

  策划机制常态化

  “无策划不精彩”,每个优秀新闻选题的成功,都离不开背后的策划意识。

  如何提高团队日常的策划意识?我们认为:必须从制度上加以保障,使之成为常态化。

  自2015年起,华龙网开始实施重点选题策划机制,制定选题策划报道流程。

  每年年初,我们会根据新闻日历并对标中央和重庆的重点工作,广泛征集年度重点选题,反复讨论每个选题的可行性及具体思路,并尽可能从典型人物和具体事迹来切入,力求做到见人见事,从小切口描摹大时代,最终确定重点项目。

  这里特别要分享一点,确定重点选题时,尤其要重视内容本身的硬核和内涵,确保作品是“有灵魂”的。我们认为,很多时候,文字是一个作品的灵魂和点睛之笔。

  在“成渝铁路”开通70周年之际,我们提前几个月准备,从重庆一家三代火车司机“7本驾驶证”的平常故事切入,讲述新时代铁路事业突飞猛进的发展来见证中国速度。小切口、大情怀,视角独特、内容厚重、生动鲜活,引发读者强烈共鸣。

  《从“第一”到“第一” 7本火车驾驶证见证“中国速度”》报道配图。

  2022年8月,重庆山火肆虐、引发全球关注。我们推出融媒体专题,以凡人英雄为主角,将视角对准摩托骑士、消防小哥、志愿者等山火中涌现出的普通人,以3D+光影长卷叙事手法,沉浸式再现“人墙传送带”“星光长城”等震撼场景,充分展现出灾难面前“众志成城、守望家园”的中国力量。

  《重庆山火突发 他们逆行而上——人民的英雄,英雄的人民!》报道配图。

  全媒体时代,渠道可以改变,平台可以拓展,形式可以创新,但剥开技术的外衣,“内容为王”依然是亘古不变的黄金法则。随着媒体深度融合,这个法则会进一步得到证实。

  2

  学习创新全员化

  做精品,光有好的选题还不行。操作执行上,更需要不断创新和突破。

  创新,是流淌在华龙人骨子里的基因。多年来,华龙网一直在内容创意和形式革新上不断摸索与尝试。

  2016年,我们大胆设想,让记者穿越回抗战时期,通过网络直播还原历史场景,在抗战胜利七十周年之际推出《穿越直播 重返70年前英雄之城》,获得第26届中国新闻奖网页设计一等奖。

  2019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华龙网推出双屏互动作品《2019对话1949:时代变了 初心未变》,以跨时空的平行世界对话为创意,通过双屏互动等手段,实现了破壁出圈的传播效果,获得第30届中国新闻奖融合创新一等奖。

  《2019对话1949:时代变了 初心未变》报道配图。

  2021年,华龙网获得中国新闻奖二等奖的新闻专题《你在天堂听到了吗?“一个人”的演出 五个人的乐队》,通过AR虚拟现实等手段,将一个看似天马行空的设想变为现实,讲述一个跨越时空的动人故事。

  《你在天堂听到了吗?“一个人”的演出 五个人的乐队》报道配图。

  华龙网如何能保持创新的能力?这与团队热爱学习密不可分。

  我们推出“10楼夜话”全员分享活动,鼓励全员学习。每个工作日,由一名员工在工作群主打分享,内容不限,形式各异,可以是好作品、好设计,也可以是好包装、好创意,只要有亮点,均可分享。

  我们组织内部业务交流会。总编室牵头,根据不同的主题,分项目分小组定期在线上线下进行分享学习,从全国优秀新闻作品中汲取养分,学习经验,不断精进。

  我们还鼓励大家外出取经,每年组织骨干团队外出调研学习。大家会热心将老师们讲授的干货,在工作群里直播同步给未能到场的小伙伴,也会将经验带回来进行分享,促进团队进步。

  我们还有“融媒特训营”——编委会每年制定专门的培训计划,采编团队全员参加培训并考试。

  正是在每月、每周、每日的不断学习中,我们与时俱进,从最新鲜的创意、最爆款的产品中汲取养分,永葆创新活力。

  3

  满怀热爱,方能奔赴山海

  新闻工作日复一日,常常是“忙完一阵,下一阵就来了”。保持对工作的热情,必须要心怀热爱,否则难以坚持。

  2020年疫情刚爆发时,为了打造作品《重庆:待春暖花开,我们再看车水马龙》,我们连熬两个通宵。凌晨三点半,大家还在线上为“樱花应该用白色还是粉色”争论不休。

  2021年6月30日,为了我们献礼建党百年的作品《党员 请选择》,10多个人集体加班到凌晨两点。

  《党员 请选择》策划现场。

  融媒发展是时代潮流,在如今这个自媒体拼命吸睛、博取流量的年代,我们也曾困惑和焦虑。

  新闻人的光荣与梦想,是一条需要信仰和坚守的漫漫长路。经常听同行感叹,你们团队好拼!这种拼,一开始可能是喜欢,到后来是强大的惯性,实质可能是责任感和不服输。但浓缩成一句话可能更应该是:热爱,可抵岁月漫长。

  连续11年16个来之不易的中国新闻奖,正是对我们这份热爱的奖赏。

 

  本期编辑: 李莹 高淼 李永锡 吕彩虹 陈果静 樊杨

  实习:陈祖明 任金蕊 尹航 孙赫

责任编辑: 陈燕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60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