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一次机会,新华社摄影记者才扬关注到一个黑暗餐厅,从采购员到服务员,甚至厨师、管理人员……几乎都是视障、智障、残障人士。
定格故事,是摄影记者的天职,才扬与同事一拍即合,要做好这个报道。
可没有光,摄影记者该咋办?
才扬向中国记协微信“我在现场”栏目来稿,听他娓娓道来。
我在现场| 没有光,摄影记者该咋办?
本文作者:才扬
(一)
2021年,一次偶然机会,好朋友向我介绍西单有一家完全黑暗的餐厅,耐不住好奇,2天后我就去了一趟。
来到餐厅,门口站着一瘦瘦高高的小伙,他叫周昊雨,是餐厅的服务员。他说,用餐前,顾客必须先寄存手机等一切发光物品。
接着,昊雨示意我将手搭在他的肩头,一边介绍,一边领着我走进黑暗中。
两名就餐者准备在餐厅服务人员的引导下进入全黑的就餐区。
“向右转弯,请抬脚,上台阶……”
穿过微光适应区的门帘,我终于来到黑暗就餐区。门帘落下的瞬间,无边的黑暗将我包裹,轻微的眩晕感袭来。
昊雨的肩膀成了唯一的“救命稻草”,我丝毫不敢放松手上的力道,生怕摔倒。
“这就是他们眼中的世界吗?”
我体会到一种全新的感觉,同时也有些慌乱。但更令我惊奇的是,耳边的声音、手上的触感似乎放大了许多。
到达座位后,我弯下身子四处摸索,好不容易找着桌沿,磨蹭了好一会儿才敢坐下。接下来,就是在黑暗中点餐、上菜,用餐……
这次独特的体验令我印象深刻。平日里就餐,我们可以看到餐盘上的食物、与朋友谈天说地,还可以刷刷手机、欣赏外面的风景……用眼睛审视周遭一切。
而在黑暗餐厅里,我发现自己竟然不发一语。眼前漆黑一片,注意力完全集中在用餐上——这似乎就是视障朋友们的所见,他们眼里没有闭月羞花的容貌,没有五彩斑斓的世界,只有无边无际的黑暗……
回到家,我和几位同行朋友分享了这次经历,大家都觉得是好题材,但都没有采访拍摄的想法——摄影是光与影的艺术,没有光, 拍不到画面,也就讲不出故事。
2023年末,与同事殷刚探讨业务时,我再次聊起这个餐厅。殷刚对很多高科技设备器材都十分熟悉,他深思熟虑后,跟我说:“这是个好题目,设备问题咱们一块想想办法。”
(二)
我们首先和餐厅创办人于爽取得联系,她欣然应允了我们的拍摄要求。
交谈中,于大姐谈起初衷——自己曾突发视网膜脱落,虽然手术后恢复如初,但那段全盲的生活经历仍让她深受触动,决心创办一家黑暗体验餐厅,以餐厅为平台,帮助视障人士融入社会。
除了视障人士,餐厅里的服务人员还包括心智障碍和肢体残疾人士。在这家餐厅,他们都找到了各自的位置。
确定以餐厅作为拍摄主题后,首先要解决的是采访问题。
为了让采访对象不产生抵触,我与他们频繁地接触、交流,前前后后一共去了8回。
支鸣和杨德民是一对视障情侣,两人在木马童话黑暗餐厅兼职音乐师。在拍摄他们上班时,一开始我觉得很不可思议:
只用一根盲杖,视障人士如何走过那么远的路?
他们说:“走多了,路熟了,很多路沟沟坎坎都记着。”
在路上时,杨德民一只手拿着盲杖探路,另一只手总会紧紧握着支鸣的手。
他说:“看不见总要扶个地方,这样能有点安全感……”
支鸣(女)和杨德民离开学校、转乘地铁、抵达餐厅。
“对普通人而言轻而易举的事,对我们来说,却是意义非凡,包括顺利地来餐厅工作。”
当他们来到餐厅,在漆黑一片中演奏出音乐时,顷刻间,我被他们的才华笼罩,他们的歌声,纯粹、空灵、美好……
每次采访,他们总是微笑着回答,即使是那些难以启齿的问题。我惊讶于他们的乐观与坚强,在遭遇如此不幸后依然笑对人生。
(三)
在与拍摄对象熟络过后,接下来便是思考如何在完全黑暗的环境下进行拍摄——这是最大的难题。
要想拍摄清晰的画面,需要光,哪怕一点微光。可木马童话黑暗餐厅的主旨,就是要让所有顾客都体验一次无边的黑暗。
我了解到,有一种装置可以发出人眼接收不到的红外光,我向尼康索尼佳能三大公司咨询,最终得到一条宝贵线索——
有一家专业改装店,他们会把各个品牌的相机 ccd 滤光片进行改造,重新焊接上一块透明滤光片,并在镜头前装上不同波长的红外滤波片,从而拍摄出不同效果的红外图片。
我立刻行动,将2台 5D Mark ||| 机身带去改造,花费近2周时间。
来到餐厅后,我们再度面临难题:全黑环境下,连红外光也没有,必须另外点亮一个红外光源。
我架上夜视摄像头,勉强提供微弱光源,即使如此,感光度也要开到近 25800 左右才能勉强照出人影,而拍摄时现场不能出现一丝光源,实拍起来成功率低,极其困难。
后来,同事殷刚从外单位借用了一部激光记录仪和热成像记录仪,完美地解决了以上的种种问题。
光拍摄画面没有声音也不行,我将麦克风别在顾客身上,用以现场收音。
万事俱备,我们即刻开拍。在黑暗里,相机记录下顾客们跌跌撞撞、伸着双手在黑暗中摸索的画面……
正如于大姐所说,这里很适合深度交流思索。
在全黑的环境中,就餐者尝试接触手指(热成像摄影)。
再后来,我采访了第一次领我进餐厅的那个小伙子周昊雨,他从学生成长为餐厅经理,现在已经成为专业音乐老师。
这是周昊雨前后做餐厅经理和音乐老师的画面。
双眼只有微弱光感的他在这里已经工作了8年。从兼职钢琴师、引导员,到木马童话黑暗餐厅的经理,他用自己的努力改变人们对视障群体的传统认知。
如今,经由餐厅的平台,他成了一位歌唱家的学生,并在一家艺考机构担任声乐老师。
意大利盲人男高音歌唱家安德烈·波切利的父亲曾对他说过一句话“虽然你看不见这个世界,但你至少可以做一件事,那就是让这个世界看见你。”周昊雨把这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10多年来,这个餐厅先后安排了130多名视障和40多位听障、心智障碍和肢体残疾人就业。他们在餐厅里化身为采购者、服务员、厨师长、心理疏导者,甚至是管理者。
“希望用失去一顿饭的光明触发大家换位思考,更加理解和关爱残疾人群,也更加珍惜生命对自己的馈赠。”
这是于大姐在采访结束时说的最后一句话。
本期编辑:李永锡 吕彩虹 陈果静 樊杨
实习:陈祖明 郭玉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