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30年打磨传承,中国新闻名专栏这样炼成

2024-02-04 09:25 | 来源: 中国记者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湖北广播电视台“焦点时刻”诞生于1994年,是国内广播电视界最早的一批新闻评论性专栏。30年打磨传承,几代广播人坚持“内容为王”,铸就了节目权威、及时、温暖、为民的品牌形象。作为精品力作的熔炉,30年来,节目共有100多件作品获省部级以上奖项,仅2019年以来,就有6件作品获中国新闻奖、3件作品获中国广播电视大奖,主持人柳芳获首届中国播音主持金声奖,其中,在第33届中国新闻奖的评选中,“焦点时刻”获评新闻专栏一等奖。

  一、强定位:

  高举政治大旗,弘扬主流价值

  近年来,在党的二十大主题宣传、疫情防控动态调整等多个重大时刻,“焦点时刻”推出特别策划、创意产品,有效发挥主流媒体在价值取向和舆论引导上的主力军作用。

  (一)应急报道彰显主流价值

  2020年初,湖北武汉暴发不明原因肺炎,“焦点时刻”节目推出应急直播,及时编发权威信息,发挥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功能,凝聚起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磅礴力量。2020年1月23日凌晨2时,武汉发布紧急通告关闭离汉通道。“焦点时刻”改变既定安排,紧急策划应急直播。90分钟节目结束后,“焦点时刻”全员再度上阵,担纲制作播出应急大直播《我们在一起——直击武汉紧急关闭离汉通道》。为实时记录、报道武汉“封城”这一重大历史时刻留下了极具价值的新闻素材。在2020年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焦点时刻”节目组全员上岗一天未休,76天累计直播近8000分钟。打赢了一场场应急宣传主动仗,显著提升了主流媒体的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

  (二)典型报道传播时代强音

  解读党的执政方针,把握时代脉搏并坚持正确方向,着眼大事、服务大局,是新闻节目最突出的政治责任。声音元素是广播节目赖以生存的法宝。“焦点时刻”围绕重大主题、重要活动、重要时间节点,推出大批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广播精品力作,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时代新风新貌、传播向上向善力量。

  2020年,节目组向全国公开征集到3万多件抗疫档案资料,全部被湖北省档案馆永久保存,策划制作的《档案里的战疫故事》,录制了近百个小时的口述档案,成为抗击新冠疫情的历史见证。

  20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焦点时刻”推出声音纪录片《档案里的党史故事》,以精心挑选的12份红色档案为切口,深入挖掘湖北地区红色历史资源。每期节目都有声音纪录片(广播)、短视频(抖音)、图文深度报道(微信公众号)、百字故事速读(微博)等至少四种不同的样态,不断拓展党史故事报道的叙事空间,创新表达方式,该新闻报道还被多家媒体和党政机关转发,并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素材,实现了传播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双丰收。

  二、重创新:

  坚持内容为王,创新表达方式

  30年打磨传承,“焦点时刻”不断创新升级,由创办时的每期时长10分钟新闻专题扩充为如今日播90分钟的新闻杂志。主持人播讲结合、即兴点评,节目每期设置网络话题互动,从“我说你听”到“一起说”,建立融合交互模式、拉近受众距离。

  (一)观点互动达共识,有效引领舆论

  作为早高峰日播新闻专栏,“焦点时刻”的节目内容纷繁,在输出大量信息时,思辨性短评是节目的一大亮点。从2019年开始,“焦点时刻”开设“焦糖评论”专栏,并坚持每天在九头鸟FM设立“互动话题”,以充分的节目互动和网络互动形成丰富饱满的观点汇聚,达成对社会问题的共识,有力发挥主流媒体在价值取向和舆论宣传上的主力军作用。

  (二)创新言论方式,发出权威声音

  对新闻思辨性的追求,让节目组不断开动脑筋寻求突破。2022年,“焦点时刻”提前策划,联合湖北省社会科学院推出“热点里的价值观”小专栏,发挥各领域学者专家优势,围绕社会热点、社交媒体热搜新闻,节目主持人和评论员联动发声,既提供思想,更引领方向,有力发挥主流媒体在理论宣讲和舆论引导上的主力军作用。直播过程中通过App和公众号时时开通互动留言,吸引更广范围的群体参与和更多元观点的碰撞,在辨析中明晰真理。

  “热点里的价值观”关注的新闻“热”、涉猎的题材“广”、编办的形式“活”、评论的场景“多”、表达的观点“新”、传播的方式“融”。至今,该专栏已播发近200期,在听众、业内同行、专家群体中引发广泛关注并赢得口碑,体现了主流媒体锐意改革的创新精神、打造精品做强名牌的理念与追求,更展现了主流媒体在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提升新闻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上的切实作为。

  节目组精选的100期内容已经结集,同名专著《热点里的价值观》已于2023年12月出版。

  (三)注重个性表达,凸显主持人魅力

  主持人的魅力是广播节目的核心吸引力之一,为了提高听众黏性,打造主持人风格尤为重要。在新闻节目中,提高主持人对新闻事件的独家思辨和即时点评不失为一个有效的方式。“焦点时刻”的主持人经过多年历练,已经形成特有的评论风格,往往能就新闻事件提出独家观点,配合默契,成为节目一大亮点。另外,主持人杨康负责的“7分钟”单元聚焦天下事,就新闻事件夹叙夹议,已经在蜻蜓FM收获上亿次播放量。

  三、践“四力”:

  牢记社会责任,突出民生关怀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30年来,几代焦点人始终坚持扎根基层、深入一线,用新闻报道刻录时代发展。

  (一)深入践行“四力”,发力深度报道

  “焦点时刻”创办之初是一档新闻评论专栏,30年来虽然经历数次改版,但系列报道、深度报道、调查报道一直是节目的“拳头产品”。从节目早期播发的《“造林”还是“造字”》《啤酒带来的烦恼》等作品,到2018年的《走过汉正街》、2020年的《楚材社区蹲点日记》、2022年的《变在将军路》等作品,都充分彰显了记者在日常工作中时刻践行“四力”要求,进工厂、进乡村、进学校,进社区,发现问题、认真思考,采写的报道屡获中国新闻奖、中国广播电视大奖。其中,2019年采制的广播评论《警惕“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获得第30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图片

▲“焦点时刻”采制的作品《警惕“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获得第30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

  (二)聚焦群众关切,传递民生温度

  新闻内容涵盖民生关怀,是广播新闻节目要承担的重要社会责任。多年来,“焦点时刻”秉持以听众为本的服务理念,深挖本土特色文化,突出民生关怀。“焦点时刻”开辟“楼市风向标”子栏目,通过不同的单元设置,聚焦楼市热点,关注房企动态,帮助解决听众网友的买房糟心事,解答听众困惑。

  2022年底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焦点时刻”在第一时间推出“防疫热点问答”专栏,邀请多所医院权威专家,为市民答疑解惑,搭建起医患沟通的桥梁。

  (三)讲好湖北故事、助力文化传播

  多年来,“焦点时刻”牢记传承和发展湖北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在自身发展创新的同时,积极增强“四个自信”,助力湖北文化走出去。2016年12月28号,历时两年封街改造,百年中山大道重新回到武汉市民生活中。“焦点时刻”播发声音纪录片《从你的时光里走过——记百年老街中山大道12月28日重新开街》,为境外华人生动展现了故乡变迁,通过新媒体的二次传播,在网上掀起转发高潮。2022年9月,播出系列报道《湖北非遗声音馆——非遗耀荆楚》,用30篇制作精良的录音报道向国内乃至全球听众推介深厚的荆楚文化。

图片

▲“焦点时刻”节目组编办人员合影

  四、造精品:

  探索融合传播,打造产品集群

  (一)组建工作室,打造融媒传播“中央厨房”

  为适应融合传播的时代需要,“焦点时刻”节目组率先成立“焦糖新闻工作室”,组建采、编、播、新媒体四位一体的产学研团队,充分利用和发挥内容创作强项,打造融合传播的优质产品。

  “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是“中央厨房”的核心密码,“焦糖工作室”每周固定时间召开选题策划会,所有成员带题参会,记者、编辑、主持人集思广益,对选题进行策划交流讨论,在选题采写前就已对后期产品的形式、定位、宣发渠道做出清晰规划。

  连续三年,“焦糖工作室”的多个系列作品在精品创优和融合传播上都有收获。《邮票里的湖北》为世界邮展定制内容,得到主办方高度肯定;10集中英文城市人文声音纪录片《聆听青山》成为武汉市青山区外宣重点内容;《对话长江》全媒体行动连续10年推出,有效整合多省份优质资源,协同联动多地媒体,为搭建长江经济带宣传协作平台做出了有益探索。

  (二)拓展渠道,高效分发新闻产品

  在广播与短视频、广播与App等领域,“焦糖工作室”也做出积极探索。2019年军运会开幕、2020年武汉战疫、2022年大众电影百花奖在武汉举办……凡有大事,节目组都是移动优先。

  目前,节目已形成以微博、微信、长江云、学习强国、今日头条、抖音平台、25个节目和行业垂直服务号、多个主持人特色号为一体的融媒体矩阵,移动用户人数达2000万+。微博话题“焦点时刻”阅读量超1.1亿次;蜻蜓FM“焦点时刻”专辑播放量超1.4亿次,子栏目“七分钟”专辑播放量超8亿次。

  (作者柳芳、华磊单位:湖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

  原标题|《中国新闻名专栏这样炼成》

责任编辑: 普韵乔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63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