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
超燃!俯瞰超级工程“川藏第一桥” 159米隧道锚世界第一 |
参评项目 |
移动直播 |
语种 |
中文 |
主创人员: |
李鹏,方埜,余行,崔燃,李智,邓景轩,李俊雅,胡瑶 |
编辑 |
|
发布账号 |
封面新闻APP |
首发日期及时间 |
2017-05-24 12时 0分 |
作品网址 |
https://m.thecover.cn/live_casting.html?news_id=346577&version=new&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
音视频作品总时长 |
1时 26分 47秒 |
采编 过程 作 品 简 介 |
弘扬时代主旋律,深入践行“走转改”。2017年5月,“云端天路”——雅康高速的施工正如火如荼。雅康高速是四川藏区第一条高速,建成后将连接西藏和西南地区,对于国防安全、稳定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等具有重大意义。作为重大节点性工程的兴康特大桥,是一座建设在高海拔、高地震烈度带上的超大跨境钢桁梁悬索桥,因建设技术难度大被誉为“川藏第一桥”。为彰显社会发展新面貌、展示大国工程,封面新闻经前期踩点、精心策划,在兴康特大桥建设现场,克服低温、大风、信号差等诸多不利因素下,对川藏第一桥开启首次专题直播。 探访超级工程诞生,展现中国智慧力量。航拍无人机升起,钢铁长龙横跨宽阔大渡河的壮观画面,清晰呈现在眼前,直播团队和工程师一起登上200米高的桥墩,脚下踩着镂空的钢丝网,讲述建设川藏第一桥的幕后故事。记者深入地下159米,探寻世界第一长的隧道锚,探究中国工程师的高超智慧。 前后方穿插联动,注重直播互动性。通过高清航拍镜头,尤其是在200米空中往下俯瞰的第一视角,让上百万观看直播的网友身临其境。前方直播镜头和后方演播室人工切换和整体联动,穿插老川藏线建设历史,展望雅康高速建成后的藏区发展前景。直播报道注重精心编导,注重在线互动,通过专业细致的讲解,引来全国网友为大国工程点赞,为国家发展点赞。 |
社会效果 |
本次直播时长1.5小时,全网共计519万点击、983万点赞 、2万次转发。注重视频直播中的交互性,及时对网友观看直播后产生的疑问进行在线解答,吸引了大量青少年网友,直观的报道、科学的讲解,使他们认识到了工程的施工难度,工程师们挑战难题的创新精神。整个直播报道弘扬的是积极进取的时代主旋律,达到了鼓舞士气、凝聚人心,让网友与国家发展同“屏”共振的社会效果。 |
初评评语 推荐理由 |
策划周密、缜密安排,充分运用了航拍、云切换等视频直播技术进行直播。现场感强,高清的航拍镜头、精致的资料插片,直播画质画面清晰,直播的交互性强,读者参与度高、用户的同场感强。聚焦大国工程,传播效果好,用接地气的画面语言引发网友和读者共鸣,在多个直播平台渠道进行推广,全网收获519万次点击、983万点赞 ,传播范围广泛。,雅康高速是四川藏区第一条高速,建成后将连接西藏和西南地区,对于国防安全、稳定民族地区、脱贫攻坚等具有重要意义。而作为重要节点性工程的兴康特大桥,是一座建设在高海拔、高地震烈度带上的超大跨境钢桁梁悬索桥,因建设技术难度大被誉为“川藏第一桥”。 2017年5月24日,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一次代表大会在成都开幕。横跨大渡河、穿越二郎山的大渡河兴康特大桥建设现场,工程师们在花岗岩里凿出了159米“世界第一隧道锚”,这是在建的雅康高速项目难度最高的工程之一。 本次直播是在四川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期间进行的其中一场直播。通过直播,封面新闻向网友展示了中国宏伟的大国工程。雅康高速桥隧比高达82%,在国家高速公路网建设中具有典型意义,大桥雅安岸隧道式锚碇全长159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隧道式锚碇。工程建设中面临了地质极其复杂、地形极其复杂、生态极其脆弱、气候条件极其恶劣、工程施工极其困难这五个“极其”的挑战。封面直播采取航拍,主播走上猫道高空体验等最具贴近性的报道方式展现了这一大国工程,整个流程如下:大桥猫道入口处开始直播,介绍嘉宾,记者与嘉宾一起走入猫道,在猫道上行走的过程中全方位了解这座大桥的细节,以及施工情况,同时俯瞰工程全景,3小时直播,210秒短视频,5193563人次点击,9834555为大国工程点赞 ,直播被转发29475次。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具有很强的先导作用,特别是在一些贫困地区。改一条溜索、修一段公路就能给群众打开一扇脱贫致富的大门。由四川路桥承建的雅康高速泸定大渡河兴康特大桥,是从成都平原进入甘孜藏区的第一座特大型悬索桥梁,将为甘孜藏区打破天堑大渡河制约、连通四川经济腹地注入交通动力,为甘孜藏区实现脱贫摘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贡献力量。直播同步在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的官方微博,腾讯新闻、今日头条等多个平台播出,通过主流媒体向全网输出正能量的方式,起到了极强的社会引导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