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国家公祭日新媒体互动H5项目

2024-02-07 14:39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国家公祭日新媒体互动H5项目

参评项目

 新媒体创意互动

语种

中文

 主创人员:

黄信,潘力,孙锴,张雷,耿佳,罗方,施展

编辑

 

发布账号

江苏交通广播网官方微信jsjs1011

首发日期及时间

2017-12-12   18时   40分

作品网址

http://album.vojs.tv/WechatHtml/Index.html

音视频作品总时长

   分   秒

 作 品 简 介

2017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0周年,也是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一天,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总书记等出席仪式并讲话,同时,全国各地还举行了各种形式的公祭日活动。 江苏交通广播网将H5新媒体互动页面的形式,开展“不忘历史,祈祷和平”在线点亮蜡烛的互动创意上报中广联合会交通宣传委员会,得到了行业组织首肯。在中央网信办网络评论工作局、中广联合会指导下,江苏交通广播网以朋友圈“在线点亮蜡烛”为形式的H5页面,在分享页面加入地点和参与人数。12月12日18:40,交宣委指定江苏交通广播网官方微信首发,全国百城百台交通广播广播播出机构融合传播、多点触发,祭奠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祈祷和平。

国家公祭日新媒体互动以融合创新的“国家公祭日点亮蜡烛”的H5页面,创造了一次全国主流广播媒体联手、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进行融合传播的生动案例。全国34个省级行政区均有网友参与,全球156个国家和地区的网友共同助力,产生了1296万人转发的传播量,有效传播“不忘历史,祈祷和平”的核心理念,推动国家公祭日主题在全球的有效传播。 附: 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传播正能量 ——国家公祭日新媒体互动传播遍及全球过千万 2017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0周年,也是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一天,国家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习近平总书记等参加仪式并讲话,同时,全国各地还举行了各种形式的公祭日活动。在中央网信办网络评论工作局、中广联合会的指导下,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集团)旗下的江苏交通广播网以用朋友圈在线点亮蜡烛为主要形式的H5页面,在分享页面加入地点和参与人数的呈现方式,在中广联合会交宣委所属的百城百台全国交通广播播出机构积极参与下,在全球156个国家,中国34个省级行政区,达到1296万人转发的传播量级,成为新媒体互动传播的业内经典案例。通过融合传播,唤起公众“不忘历史,祈祷和平”的情感共鸣,在有效传播国家公祭日主题的同时,在移动互联网上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一、创新传播,独具慧眼 移动互联网的传播有别于传统媒体环境下的传播,“小而轻巧”的垂直化内容产品更容易获得广泛传播。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这一天,人们需要以一个简单又严肃的方式表达自己祈祷和平的爱国情怀。为此,该作品界面和内容简单明了,以一个“点亮蜡烛”的互动页面作为传播载体,依托全国交通广播播出机构的官方公众号推送,在微信朋友圈广泛转发,引发人们的情感共鸣。 二、联合攻关,匠心打造 (一)跨部门团结协作 交宣委指定江苏交通广播网承担此任务的广播新媒体部等多部门协同作战,形成专门的工作小组,分工有序,流程清晰,各负其责,群策群力。江苏广播负责人全流程亲自指挥督导,确保项目内容导向正确、传播精准、质量优良。 (二)图文设计精益求精 最终展示的页面仅有短短200多字,工作团队精益求精,确保精炼的图文恰到好处表情达意。字斟句酌,句句斟酌,既符合表达人们的哀思,又不过分渲染悲伤情绪,全面体现昂扬向上的新时代精神。 (三)技术保障稳扎稳打 页面简单不意味对于技术人员没有挑战,国家公祭日点亮蜡烛H5互动页面项目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如何解决集中时间段内超大并发数而可能导致的系统崩溃,就是说点亮蜡烛的人越多,软件面临的技术难题和挑战越大。经过智能压缩、分段加载等技术,工程文件最终大小控制在仅仅1M以内,经过7个版本不断优化测试,发布后24小时,阿里服务云后台显示,总流量达到惊人的7.01TB。 三、全球联动,融合传播 国家公祭日点亮蜡烛H5互动页面在江苏首发后,中央网信办网络评论工作局高度赞扬,力度点赞,给予项目具体指导,并要求各地网信办联合推广。在中广联合会交宣委下发活动通知后,全国百城百台交通广播播出机构纷纷递交参与的回执。通过12日晚上、13日清晨以及13日中午三个时间节点通过官微、微博等传播方式分批分次推送,效果显著。

 推 荐 理 由

主题鲜明、背景重大、特色凸显、传播精准。作品牢牢把握网络传播规律,把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念渗透到网络传播、网络文化、网络服务中,用正能量和先进文化占领网络传播阵地,用网络舆论再现牢记历史、引领思想、凝聚共识。技术领先,页面简洁,方便互动。开发设计者克服技术难题,有效避免了在集中时间段内超大并发数可能导致的系统崩溃的问题。多点触发,多台联动,覆盖面广。通过“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点亮蜡烛”的参与互动方式,唤起公众“不忘历史,祈祷和平”的情感共鸣,互动传播超过千万、遍及全球,创造了一次“呼唤和平”的正能量网络传播现象级的经典案例。

 

责任编辑: 陈燕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592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