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王晖

2024-02-23 15:42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王晖事迹材料

  王晖:男,1961-09,中共党员

  王晖同志工作简历:

  1982-08至1984-08:江西日报总编室编辑

  1984-08至1988-03:信息日报记者

  1988-03至1993-03:江西日报记者处记者

  1993-03至1998-03:江西日报总编室副主任

  1998-03至2000-06:江西日报社吉赣分社社长兼赣州记者站站长

  2000-06至2000-07:江南都市报总编辑

  2000-07至2006-04:江西日报社副总编辑兼江南都市报总编辑

  2006-04至2008-05:江西日报社副总编辑

  2008-05至2012-07:江西日报社总编辑、副社长

  2012-07至2018-05:至今任江西日报社社长

 

  从一名普通记者到省委机关报社的掌舵人,36年来王晖同志一直在党的新闻事业的沃土上不知疲倦地耕耘,这里倾注了他太多的心血、汗水和付出,同时,也创造了一个个辉煌    留下了闪光的印痕,收获了累累硕果。他九次获得中国新闻奖,其中一等奖2次,二等奖5次、三等奖2次。先后获得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文化名家暨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物、江西省“贛鄱英才555工程” 文化领军人才等荣誉称号,被中国报业协会评为“中国杰出报人”。

两项经验  全国推广

  江西日报社近年有两项做法受到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并做出批示,作为经验向全国推广,这两项经验都凝聚着王晖同志的心血和创造。

  随着新兴媒体风起云涌    互联网已成为舆论的主阵地。如何加强引导,王晖感到作为主流媒体义不容辞。针对网上炒作明星绯闻隐私的现象,他要求报社所属媒体多关注那些在平凡的岗位上、平常工作中涌现出来的草根先进人物,使这些普通人身上涌现出的道德力量,向社会传递强大的正能量。他创造性提出“网站首发,新媒体集群推送,传统媒体延伸跟进”的传播方式,通过发挥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特色和优势,使典型宣传触角延伸得更远、更广。同时,通过文字、图片、视频、音频、漫画等形式进行全方位立体展示,增强典型宣传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通过微视、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微传播”、“微阵地”,打通民间舆论场传播正能量的通道。他和网站的同志一起谋划,开辟了“弘扬真善美网聚正能量”专题,不断加入新发掘的网络典型人物。从2013年开始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中国江西网基本实现了每个月都成功发掘推出一位走向全国的网络典型人物,其中“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感动中国年度人物”龚全珍的事迹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习近平总书记亲切地称她为“老阿姨”。

  既弘扬正能量,又铁肩担道义。当他得知社会上“老赖”现象严重,法院执行难成为“天下第一难事”。王晖提出运用媒体的优势,打造 “法媒银?失信被执行人曝光台”,此举得到了江西省高级人民法院和省内18家金融机构的积极响应。2015年12月4日, “法媒银”平台上线,在全国开创了跨界联合惩戒“老赖”的先河。截至2018年5月,共有993万人次通过平台查询失信者名单,在曝光的3.96万名典型“老赖”中,有7635人履行了义务,标的额达7.36亿元。“法媒银”平台在全国引起巨大反响。

呕心沥血  打造精品

  王晖36年的新闻生涯中,有将近一半的时间是上夜班。夜班是报纸出版的最后一道关口,长期的夜班工作,使他养成了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2008年他担任总编辑后,一次值夜班,发现要见报的稿件中有多处差错。他想:这样下去,谈什么质量和安全出报?在他主持下,“一线纠错法”出台,奖罚分明,同时还要将差错和责任者的名字张榜公布。一次,他编辑的稿件有一处差错,也照罚并公布名字。总编辑较真,记者编辑更加认真。2008年,在首届全国省级党报编校质量检查中,江西日报取得了编校质量全国第一的好成绩。

  “能不能出精品,中国新闻奖是一个很好的标尺。”为了鼓励记者编辑写好稿、出精品,王晖创新机制调动记者编辑写好稿、出精品的热情,他主持建立了稿件购买制度,好稿分值最高达三千分,差稿只得一二十分。从他担任总编辑开始直到担任社长至今,江西日报社所属媒体创造了连续九届十获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纪录,这在全国省级党报社中绝无仅有!

勇于创新  矗立潮头

  “有思想、勇创新、善操作”这是报社同志对王晖的评价。他深知:只有坚持创新求变,才能不断提高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在任江西日报社副总编辑兼江南都市报总编辑时,他提出了“脑中有导向,心中有读者,眼中有市场”的办报方针。他改变了都市类报纸喊打喊杀和低俗媚俗的定位,用政治家办报的胸襟办好江南都市报,提出在“政府想做的、老百姓需要做的、媒体应该做的”这三者的结合点上做文章,使江南都市报成为江西省发行量最大、效益最好的报纸,并进入了中国报业30强。

  面对新兴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王晖大力推动媒体深度融合,他不仅着眼于报社,更放眼全省来推进媒体深度融合。为此,他倾力推进报社自主研发的“赣鄱云”融媒体智慧平台建设,将省市县媒体通过融合连成“一张网”,实现内容、用户、技术、数据、传播平台打通共享,推动全省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在党十九大开幕当天,王晖创意并指导制作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词典》H5作品,立意高远、视野开阔,紧紧扣住报告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这个主题主线,推出后就被全国网友刷屏,仅6天时间总阅读数就超过了1200万次,打造出了一个“叫得响、立得住、传得开”的现象级作品,成为全国媒体解读十九大报告中少有的千万级爆款作品。

   36载新闻生涯,36年不懈追求。王晖从党的新闻事业的道路上一路走来,路过的风景已成为历史的永恒,但他对新闻事业的热情、激情、真情始终不减,在新闻的路上不断执着前行。

   上一页 1 2 3 4  

责任编辑: 普韵乔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65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