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孔德明

2024-02-23 15:44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孔德明事迹材料

  孔德明:男,1968-09,中共党员

  孔德明同志工作简历:

  1985-09至1989-07:四平师范学院政治系学习

  1989-09至1992-07:东北师范大学政治系中共党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学习

  1992-07至1993-11:长春电视台新闻部编辑、记者

  1993-11至2000-08:长春市委宣传部新闻出版处科员、副处长、处长

  1994-09至1997-07:东北师范大学政治系中共党史专业博士研究生学习

  2000-08至2001-06:长春有线广播电视台副台长(主持全面工作)

  2001-06至2003-12:长春电视台副台长

  2003-12至2004-06:长春人民广播电台副台长

  2004-06至2006-11:海口广播电视(局)台(局)台长、党委副书记

  2006-11至2007-06:海口市文化体育局局长、党组书记

  2007-06至2010-10:海南广播电视台副台长

  2010-10至2011-06:海南广播电视台总编辑、党委副书记

  2011-06至2012-01:海南广播电视台总编辑、党委副书记(主持全面工作)

  2012-01至2018-05:海南广播电视台台长、党委书记

  

  孔德明,海南广播电视台台长、党委书记,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海南省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从业26年,历任吉林、海南两省5家广播电视媒体的负责人,策划、采访、编辑了大量有影响力的新闻报道,主创作品曾荣获中国新闻奖6次,其中一等奖2次。

  作为海南广电的领军人物,孔德明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奋力扛起自身的使命担当。孔德明提出的“海洋强国看三沙卫视、视听海南看广播电视、媒体融合看网络电视、美丽中国看旅游卫视”的“海视合美”战略,将海南广电与国家战略紧密联结在一起,带领海南广电在建设美好新海南、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征程上奋勇前行,在南海的云飞浪卷中为祖国从容放歌。

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践行者

  “新闻在哪里,新闻人就应该在哪里。”孔德明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走上媒体领导岗位18年来,他坚持每月到一线采访,采编的《博物馆长的文化“还债”心路》《海口城乡统筹调查》《保护最美红树林》等作品,生动鲜活,广受好评。

  突发新闻事件最考验媒体,事发时惊心动魄的伤亡情况、救援进度,事后千头万绪的原因调查、责任处理,最后的反思与推动制度建设……孔德明带领记者打赢一场接一场的硬仗。在吊罗山山体滑坡、三亚绕城高速公路隧道塌方、海口白沙门污水处理厂透水等突发事件中,孔德明靠前指挥,组织旗下媒体第一时间发声,紧跟事态进展进行滚动直播和递进式报道,有效引导社会舆论。

  超强台风“威马逊”袭来,台长办公室的灯光彻夜不熄。在孔德明的精心组织策划下,海南广电推出“我们风雨同行”全媒体报道,直播886小时,播发新闻14900多条、微博微信4300多篇(条),并主动发起救援大行动,组织承办“海南省7•18超强台风赈灾义演晚会”,募集物资和善款2.57亿元。

  在重大会议和活动现场,孔德明把握新闻脉动,精心策划组织,着力做好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海南、全国全省“两会”、博鳌亚洲论坛年会等重大主题宣传,“春天的嘱托”、鹦哥岭青年团队、博鳌亚洲论坛百姓代表等一批重点报道引起强烈反响。

  孔德明十分重视重大主题报道策划。产业转型、生态保护、脱贫攻坚等一批重点报道在央视《新闻联播》播出;寻找最美系列报道讴歌普通劳动者,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型系列报道《忠诚无限》被新华社誉为“新闻联播里的百集感动”;电视栏目《脱贫致富电视夜校》被国家广电总局评为创新创优节目……

新闻传播升级版的构筑者

  应对融媒体时代的挑战,传统媒体必须在转型升级方面有新作为。孔德明坚持新闻立台方针,率领海南广电人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守好意识形态主阵地,推动广播电视新闻宣传提质升级。

  构筑专业化新闻传播平台。海南广电开办新闻栏目39个    占自办节目数量的 40%,集中力量打造《海南新闻联播》《直播海南》《南海直播室》等重点新闻节目,形成品牌新闻节目集群。主持开办的新闻频道全天24小时播出,成长为品牌媒体。网络广播电视台加强节目网上传播,助推媒体融合。 

  构筑集约型新闻联动平台。对重大新闻报道和主题性宣传,实行全台统筹策划、集中指挥,各媒体协同作战,根据各自特点和分工联动播出。对重大突发性新闻报道,应急指挥小组统一调度,打破频道栏目界限,资源共享,确保第一时间发稿,确保报道准确深入。

  构筑开放式新闻拓展平台。高度重视与央视的新闻联动,每年在央视发稿几百篇。加强与各省台的合作,与全国各大媒体、重点新闻门户网站建立合作关系,在凤凰卫视欧洲台开设周播栏目《海南岛纪事》。采用“中央厨房”全媒体联动报道模式,通过新闻、直播、专题、宣传片、H5、微视频等多种形式和手段,使重大报道取得裂变式传播效果。

区域性主流媒体的担当者

  加强中国声音的南海表达,一直是孔德明思考的重点问题。在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三沙市第二天,他就提出开播南海区域性卫星电视频道的构想,在国家广电总局和海南省委、省政府支持下,三沙卫视于2013年9月正式开播。经过五年努力,三沙卫视开播了九档新闻和海洋类专题节目,在北京、上海、海口、三沙永兴岛设置了演播室,重大新闻的多点互动直播成为常态。与国际国内强势媒体合作,推出了发现亚洲之美影像大赛、亚洲媒体领袖圆桌会议等有影响力的活动。在柬埔寨、老挝、印度尼西亚等周边国家落地,成长为南海区域较有影响力的电视媒体。

  在南海区域的报道中勇挑重担。马航MH370航班失事后,孔德明指挥三沙卫视启动特殊编排,派出记者跟随中国海上救援指挥船在海上连续工作37天,发回了大量及时有效的报道。香格里拉论坛、海上丝绸之路研讨会、东盟博览会、博鳌亚洲论坛等,三沙卫视都进行了宣传报道。孔德明组织策划的新闻专题《西沙海域大救援的启示》获得第26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

  在关键时刻勇于发声。在应对菲律宾所谓的南海仲裁案中,孔德明组织三沙卫视与央视网联合制作了9集系列短片《全息南海》,全面解读南海自古以来属于中国的证据,上线一周,海外社交平台总浏览量突破1.15亿次,国内微博、微信总阅读量达2320多万次。策划选题,组织拍摄,审稿、审片10余次,制作的纪录片《我们的更路簿——三沙属于中国的历史证据》,在央视一套播出后,被译成5种语言在央视各频道播出28次,获得第27届中国新闻奖国际传播类一等奖。

敏而好学的新闻研究者

  “学而不思则罔”。多年来,孔德明始终关注新闻传媒领域的改革发展和前沿动态,努力在实践中融入自己的思考和理论创新,在博鳌亚洲论坛年会媒体领袖圆桌会议、海峡两岸媒体论坛、全国电视新闻年会等重要会议发表学术演讲多次;主持完成省部级课题 2项,出版理论专著 2部,主编3部;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闻战线》等报刊发表独立撰写的论文80多篇;独立撰写的4篇论文获得中国新闻奖,其中《多元传播格局中的舆论引导体系构建》获第22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网络新闻信息伤害的应对与规制》获第26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农民的收视特征与电视媒体的自我调适》获第14届中国新闻奖二等奖,《电视媒体的竞争态势及发展运营》获第13届中国新闻奖三等奖。

   上一页 1 2 3 4  

责任编辑: 普韵乔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650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