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范维坚

2024-02-23 15:39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标题】乡胞祭
    
 

  【黑起,出字幕……】

  【解说】2005年8月,在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之际,山东枣庄市民任世淦向社会公布了一份刚刚完成的调查名单。这份名单记载了1938年3月到1945年8月鲁南地区5484位群众遭日军屠杀的详尽事实,在国内第一次对日军侵华期间一个地区的所有殉难者进行完整记录。

  【推出片名:乡胞祭】

  【解说】任世淦,70岁,从事乡村教育工作45年,1997年从教师岗位退下来。

  【解说】东史郎,1937年到1945年参加侵华战争。1987年,东史郎公开了自己侵华战争期间写的日记。日记真实反映了日军部分暴行,引起日本右翼势力强烈反应。1996年,他们竟以"记述不实"为由把东史郎推上法庭。

  【同期】任世淦:“我第一次看到电视上报道这个事,我很义愤!”  

  【解说】东史郎并没有想到自己的忏悔,竟然会引起一位中国乡村教师的呼应。

  【同期】任世淦:“这个地方是我的家乡,我调查调查看,跟他的日记真实情况是不是相符。”

  【解说】1938年4月,东史郎所在的第二十联队参与南京大屠杀后,又北上进军鲁南;其间,在枣庄驻军15天。《东史郎日记》有关这一段的记述共50页。任世淦的目光停留在日记第127页上:

  “有个年轻的支那人,我本想用来使唤的,可不管问他什么,都回答说‘不懂得,不懂得!’叫我来气,真想砍了他的头。我把他手脚捆住扔进棚子里,明天早晨出发时要把他送进地狱。”

  【同期声】任世淦:“我想我要如果能找到一个被绑杀的年轻人,

  就是在他行军的那个时间,就在他行军的必经之路上,有被他绑杀的年轻人,那我觉得就能证实他这件事情记述的真实性。”

  【解说】1997年秋天退休后,任世淦马上开始了对绑杀事件的调查。东史郎当年的行军路线东起临城,西到枣庄,70里路程,途经24个村庄。时间过去了60年之久,要找当年那位遇害者,真像大海捞针。

  【解说】任世淦走村串巷,对这24个村子一一排查。四个月时间过去了,他竟然一无所获。

  【解说】这时,在日本国内,由于右翼势力操纵,东史郎被日本法庭判决败诉。消息传出,任世淦无形中感到了巨大的压力。东史郎的记述难道真的无法证实吗?任世淦没有气馁,继续自己的调查,时间又过去了两个多月。

  【同期声】任世淦:“当我到了红洼村,去见年纪最高的八十七八岁的孙延佩老人的时候,他说:‘有啊,我的一个大哥孙延年,结婚才五个多月,被日本军抓住了。有人传信说,说西边有绑在树上杀的人。到那里一看,正是我延年哥。’”

  【解说】按照孙延佩老人的叙述,孙延年是在1937年4月被杀,被杀的时间、方式和《东史郎日记》都相吻合,这让任世淦异常地激动。然而,接下来的一个细节却又几乎否定了他的发现。

  【同期声】任世淦:“他(东史郎)说绑起来以后,夜间扔到棚子底下。这是一条道路,这里哪里有棚子吗?”

  【现场同期声】

  孙延年:“(孙延年指认)大卷棚,这样两间屋,这边是奶奶庙。”

  任世淦:“卷棚在上面遮着,是吧?”

  孙延年:“哎……”

  【解说】可是,这座奶奶庙真的存在过吗?任世淦在红洼村方圆几公里的土地上一点一点搜寻,不放过任何一点蛛丝马迹。终于,他发现了一个废弃的香台,这无疑是奶奶庙存在过的最有力的证据。

  【同期声】任世淦:“(任世淦指认现场)这就是奶奶庙的所在。东史郎这些兵,就是夜间在这个奶奶庙里宿营。”

  【解说】任世淦复原了当年的方位图,最终确认出孙延年被日军杀害的具体位置。经过反复核实,村里的几位老人也证实了孙延年被残杀的事实。八十五岁的王金怀就是当年的目击者。

  【同期声】王金怀:“日本人把他绑到树上,用绳子勒住嘴绑到树上,(记者:谁啊?)孙延年,眼珠子都叫刺刀顶出来,耷拉在这里。”

  (小片头)

  【解说】在《东史郎日记》枣庄部分,“绑杀年轻人”是唯一一处有关屠杀的记述。除此之外,日记中大多是一些景物和乡愁的描写。那么,当年,东史郎所在的第二十联队果真那么温情脉脉吗?

  【同期声】任世淦:“东史郎没有写的,比如说日军的种种罪行、骇人听闻的罪行,我都要搞清楚。”

  【解说】赵村,东史郎所在的第二十联队曾经在此驻扎。

  【同期声】任世淦:“种家家人从逃难回来以后就闻到臭味儿,把锅盖一掀,三颗人头都已经烂了,都是长长的白发。老年人大致还能认清一个,就是他的祖母。”

  【解说】任世淦查清,赵村有16位村民被残杀。那么,当年在整个枣庄,东史郎的第二十联队到底总共屠杀了多少人呢?

  【同期声】任世淦:“让我大吃一惊!一共有190多个遭到日军惨杀的家乡的同胞。”

  【解说】2000年4月,任世淦把自己调查掌握的10多万字证据材料寄给中国驻日大使馆,请他们转交给素不相识的东史郎先生。

  【同期声】任世淦:“我举了很多例子向他说明:‘我相信你的日记是真实的。’另外我不得不指出:‘你的日记对于你们日军当时的罪行,写得远远不够。’”

  【解说】2000年8月,任世淦收到了东史郎的回信。在信中,他对任世淦提供证据表示感谢,向枣庄人民道歉和谢罪。

  

  (小片头)

  【解说】调查《东史郎日记》,对任世淦来说仅仅是个开始。接下来,他马不停蹄,又展开了对抗战期间鲁南地区整个日军罪行的调查。任世淦之所以作出这样的决定,因为他在调查《东史郎日记》的过程中,发现自己遇到了一个异常严重的问题。

  【同期声】任世淦:“我翻开有一些地方资料,我们同胞受(日军)杀害的事实非常少。具体到这一个村,到底杀害多少人,能够具体落实到某家、某户、某人吗?”

  【解说】当时,鲁南地区包括山东枣庄、临沂和江苏北部,日军把这一地区作为进攻重点,犯下累累罪行;然而,地方史料对此却没有翔实的记载,人们还只能靠口耳相传的方式追忆历史。对那段悲惨的苦难,后人记住了多少呢?

  (字幕:赵村)

  【现场同期声】记者:“抗战的时候,咱村里来过日本人吗?日本兵。”

  【现场同期声】群众:“不知道,这么多年了,都不记得了,咱也不知道。”

  【现场同期声】记者:“咱村里有没有被日军杀害的人?”

  【现场同期声】群众:“这个搞不清。”

  【现场同期声】群众:“知道的也不算太多。”

  【现场同期声】群众:“那一段过去了,跟看书本一样……对了,不拉了,不讲那些事了。”

  【同期声】任世淦:“我在做走访的时候,有一个青年电工,我说:‘你家里有没有被日本鬼子杀害的人?’(他说)‘没有!我不知道。’那个姓许老年人气得说:‘这个东西,他自己的姥爷被鬼子杀了,他都不知道!’”

  【解说】然而,近几年,日本国内的右翼势力却气焰嚣张,他们把200万二战日军侵略者供奉在靖国神社的灵位上,一再顶礼膜拜。

  【同期声】任世淦:“他那边篡改着,我们遗忘着,他们即使不篡改,我们都遗忘了,那不等于都没有了嘛!那么日本军国主义分子他们是很欢迎的,你们都忘了才好呢,对吧?”

  

  (小片头)

  【解说】北沙河村,距离枣庄市区120里。这里是当年侵华日军进攻枣庄的第一站,1938年3月,日军曾血洗北沙河。可是,长久以来,北沙河大屠杀这页历史一直没有完整的文字记载。

  【解说】2003年8月,任世淦来到北沙河,力图揭开惨案的真相。可是,出乎意料的是,对全村有多少人被日军残杀,任世淦竟得到了62人、66人、80人等三个截然不同的说法。

  【同期声】任世淦:“最重要的就是要找到受害者本人、屠杀现场的幸存者。”

  【解说】但是,屠杀的幸存者大多已离开了人世。几经周折,他终于找到一位在世的幸存者——81岁的王子云;可是,倔强的老人再也不愿去回忆那场惨绝人寰的悲剧。

  【同期声】任世淦:“哎呀,我说老年人,日本鬼子杀人放火的事,您可能讲了一辈子了吧?我今天来得晚了,老年人,我到您这儿来拜访您,我请您说给我听。”

  【解说】任世淦一席话感动了王子云。老人家带领任世淦来到王家大坑旧址,一拉就是两天。

  【解说】这就是当年王家大坑的旧址。1938年3月14 日下午,日军杀进北沙河,年仅14岁的王子云躲藏进了王家大坑的地窖里。

  (王家大坑旧址)

  【同期声】王子云:“那个地洞就在这个方向。”

  【同期声】记者:“就是当时那个地洞吗?”

  【同期声】王子云:“嗯,朝西挖的,当时我就从这里下去的。”

  【同期声】王子云:“(听着)咔噔咔噔来了,说日本人来了,那时候紧紧张张的。”

  【同期声】任世淦:“那么‘砰’地一枪……”

  【同期声】王子云:“头一枪打我西边的二老爷,他在洞门边蹲着来。”

  【同期声】任世淦:“被逼没法,他的大娘和他婶子,怀揣着孩子出来了。”

  【同期声】王子云:“我就听到日本人喜得哈哈地拍着手笑。”

  【同期声】任世淦:“王子云在里面只能听到枪响 、刺刀响。”

  【同期声】王子云:“打死了,到了没动静了,我就出来了。出来我一看,这里都死得满满的人。”

  【同期声】任世淦:“哎呀!婶子大娘那就不能看了,那显然是不仅是被杀,而且也就是……”

  【解说】经过向村民反复询问核对,任世淦确认王家大坑当年共有46位村民惨遭屠杀。这时,任世淦已是六进北沙河村,用了四个月的时间。接下来,任世淦又调查出两条重要线索:当年在村西陵地里,曾堆积着一些零散的尸体;而当年村子北面的水井里,也曾捞上三具女尸。那么,这些死者是北沙河的村民吗?

  【同期声】任世淦:“我要找他们的亲戚,(在)周围村庄的,原来是北沙河的女儿,后来嫁到了外村了。”

  【解说】经过两个月寻访,在十里外的下司堂村,任世淦找到了80岁的常金英老人,当年堆积在村西陵地的正是她常家被日军杀死的人。

  【同期声】常金英:“掩埋(时)放上两锨土拉倒了,俺父亲死了,那些二十里铺的狗,都上那里撕去。我就上陵上哭多少(回),你知道,上陵上哭嘛?一是哭的俺父亲死了,让狗吃得不像个样,你不难受?就在那里(陵上)哭,眼都哭瞎了。”

  【解说】当年除常金英一人逃过劫难外,常家14口人全部被日军杀死。一年之后,在距北沙河30里地的界河村,任世淦终于找到了又一位北沙河大屠杀幸存者——79岁的胡秀英老人。井里的女尸正是老人的母亲和姐妹。

  【同期声】胡秀英:“俺娘一看也不能活了,让日本鬼子看见了,就上井了,就死了。”

  【解说】2005年5月,任世淦第十次走进北沙河,核实了胡秀英的讲述,彻底揭开了北沙河村83位村民被日军屠杀的全部事实真相。

  

  (小片头)

  【解说】随着任世淦的调查逐步深入,越来越多的日军罪行被拂去了历史的尘烟。对每一起血腥的屠杀,任世淦都进行深入细致的全过程调查,不放过任何一个环节和细节。

  【同期声】任世淦:“简单的一个‘杀’字,‘屠杀’了,‘残害’了,这些词是不能够让人们清楚地知道日军的罪行。

  【解说】任世淦吃惊地发现,对待手无寸铁的老百姓,日军屠杀手段的残虐超出人们想象。

  【同期声】任世淦:“包括锯头、铡头,用铁钉钉在地上,钉在大椿树上,剖腹、砍头……”

  【同期声】任世淦:“一个小孩子,很瘦弱,就用刺刀,用刺刀尖穿起来,挑到空中……”

  【同期声】任世淦:“直接用洋刀,在孕妇的腹部剖开之后,(把婴儿)剥出来了,不成形的这种婴胎……”

  【解说】根据任世淦调查统计,日军在整个鲁南残杀老百姓的手段达120种之多。

  (小片头)

  【解说】这是一张任世淦使用的鲁南地图。从1997年8月到现在,八年时间,任世淦访遍了整个鲁南地区,跨越鲁、苏两省。走访村庄1500多个,累计行程3.5万公里,拍摄见证照片1500多张,寻访老人5500多位,抢救整理日军罪行记录达到120万字。

  【同期声】任世淦:“我今天去了访这五个村,到太阳那么个时候,我必须回去,我的老伴身体不好,我把车子在公路一旁一寄(放),我乘着公共汽车就回去。第二天早上,我再坐着公共汽车到这个村,我再接着再访,这就是‘蚕吃桑叶’。”

  【解说】为了调查日军罪行,任世淦投入了所有积蓄,现在和老伴住在女儿家的房子里。

  【同期声】任世淦:“我生怕我跑得慢,我没走到、没见到,人家把记忆带走了,这是咱们的一个损失啊,这是历史的一笔账消失了。”

  【解说】栉风沐雨八年,任世淦最终查清,日军占领期间,鲁南地区共有5484位群众被日军屠杀。一个地区的乡胞苦难史,在任世淦的不懈努力下,终于大白于天下。

  【同期声】任世淦:“我们中国的国民,日本的国民,都应该牢记这段历史,所以我有责任把这一笔日军犯下的罪行的账我要查清,不仅是教育我们的民族后代,而且也为了中日之间今后的国与国的关系、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

  (字幕:目前,任世淦搜集的日军罪证已被国家有关机构收藏,由这些资料编撰的书籍即将出版……)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 张泽月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65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