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推荐表
标题 |
年楚河畔菜根香 |
参评项目 |
广播直播 |
播出频率(道) |
汉语广播 |
播出单位 |
西藏人民广播电台 |
刊播栏目 |
新闻早世界 |
节目时长 |
60分00秒 |
播出时间 |
2017年05月28日09时00分 |
||
主创人员 |
侯晓燕、罗华、刘晓地、郭琦、秦艳磊、云梅、德吉、王雪君、徐文珍、马亚楠、李佳娴、谷新 |
||
参评 作品 简介 |
2017年是白朗蔬菜大棚种植的第二十个年头,新闻直播节目“年楚河畔菜根香”是西藏人民广播电台品牌节目《直播西藏》2017年第一季节目,节目直播点设立在了“白朗县第七届蔬菜采摘节”现场——日喀则市白朗绿色蔬菜发展有限公司的育苗中心的温室大棚内。节目通过记者对采摘节的体验式报道,展示了白朗蔬菜产业今天的发展规模。节目通过现场访谈、记者连线等方式展现了白朗蔬菜二十年的发展历程。 通过蔬菜种植给白朗人带来的生活上的变化、观念上的变革、经济上改变,勾画出白朗种植蔬菜的创业之路,创新之路的艰辛。通过二十年的发展比较,发掘白朗种植蔬菜背后的成功经验——白朗人正是有着创业创新的观念,不断创新勇于实践,成为种植蔬菜的实践者;通过辛勤劳作、不断摸索又成为种植蔬菜的受益者,进而成为成功经验的推广者。 在节目最后点题,为何本期节目名称叫做“年楚河畔菜根香”在明朝,有一本论述修养与人生的语录集叫做《菜根谭》,作者以“菜根”命名,意谓“人的才智和修养只有经过艰苦磨炼才能获得”。正所谓“咬得菜根,百事可做”。由此,是否能使我们得到启示:20年前白朗人转变观念、经历曲折与失败、坚韧不拔、勇于开拓,走出了一条蔬菜种植的新路子,20年后的今天,白朗人继续转变观念,适应市场化经营,不怕失败、敢于实践,年楚河畔的蔬果香也会越飘越远……这菜根的香味是幸福生活的味道,是白朗人追梦奔小康的味道,以及这片土地除了蔬菜的无限可能性。 |
||
推荐 理由 |
直播体现了广播媒体的历史担当和社会责任,提炼出白朗县大棚蔬菜种植这个具有西藏时代特色的典型,立意高远,表现生动,是一次优秀声音作品的享受,是以一次以声音向“老西藏精神”、向改革精神致敬的优秀直播作品。 这期直播素材翔实,可听性强,充分挖掘白朗县大棚蔬菜种植在西藏最早、目前走在最前列、具有“敢为西藏先”的典型性,通过主要标志地、典型人物、典型故事等新闻素材,充分运用录音报道、现场连线等表现方式,从现实切入历史,从历史展望现实,宣传民族团结和睦、互帮互助、互帮互学,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展现在党的领导下西藏各族群众艰苦奋斗、脱贫致富的生动实践。充分运用新媒体的表现手段让传播效果最大化。运用微信、网站进行了全媒体合作追踪报道,是一次全媒体传播的成功实践活动。 作品播出后,在社会各界引发积极反响,节目的播出在推动媒体融合发展、打造新型主流媒体方面作出了有益的尝试。 |
||
初评 评语 |
在“年楚河畔菜根香”白朗蔬菜大棚种植的第二十个年头,节目把直播点设在蔬菜温室大棚内。通过记者对采摘节的体验式报道,现场访谈、记者连线等方式展现了白朗蔬菜二十年的发展历程,体现了广播媒体的历史担当和社会责任,提炼出白朗县大棚蔬菜种植这个具有西藏时代特色的典型,立意高远,现场生动,是以一次以声音向“老西藏精神”、向改革精神致敬的直播作品。 这期直播素材翔实,可听性强,充分挖掘白朗县大棚蔬菜种植在西藏最早、目前走在最前列、具有“敢为西藏先”的典型性,通过主要标志地、典型人物、典型故事等新闻素材,从现实切入历史,从历史展望现实,宣传民族团结和睦、互帮互助、互帮互学,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展现在党的领导下西藏各族群众艰苦奋斗、脱贫致富的生动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