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推荐表
标 题 |
“精准扶贫,我们在路上 —隰县第七届玉露香梨花节” |
参评项目 |
广播直播 |
播出频率(道) |
山西综合广播(AM819/FM90.4) |
播出单位 |
山西广播电视台 |
刊播栏目 |
“精准扶贫,我们在路上”大型公益直播特别节目 |
节目时长 |
30分07秒 |
播出时间 |
2017年04月19日11时00分 |
||
主创人员 |
安国平,马江歌,田晓蕊,郭韬,徐敏,曹欢,傅云峰 |
||
参 评 作 品 简 介 |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为了兑现这个承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一场前所未有的脱贫攻坚战在全国范围全面打响。理论和实践并举,探索与创新并重,动员与发动并行,精准扶贫深深地镌刻着时代的烙印。 全社会扶贫开发工作要形成强大合力,需要人人甘当扶贫使者。面对时代的召唤,媒体人理应承担起应有的责任。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就曾经说过:“媒体多宣传、正面宣传扶贫工作也是扶贫。扶贫不一定拿多少钱、送多少物给贫困的人,让贫困地区的人开眼界、转观念。这就是扶贫”。 山西综合广播以“精准扶贫,我们在路上”为主题,把直播室设到田间地头,让广大农村群众、基层干部走近话筒,倾诉所思所想,更接地气,更有感染力。这次系列直播先后选择具有产业扶贫、电商扶贫、异地搬迁、生态脱贫、精准培训、旅游扶贫、驻村帮扶等特色的地点,遍布全省南北西东,力争全面展示全省实施精准扶贫工作以来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事迹。 隰县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提出了“主攻玉露香,率先达小康”的奋斗目标。玉露香梨迅速成长为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农民脱贫致富的好抓手。隰县先后被国家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命名为“中国金梨之乡”“中国酥梨之乡”。全县有80%的耕地栽植果树,80%的农民从事果业生产,80%的农业收入来源于果树,梨果产业已成为隰县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第一主导产业。 2017年4月19日是第七届隰县玉露香梨花节开幕的日子。山西综合广播2017年系列公益直播活动首站就来到梨花之乡隰县,开启了“精准扶贫,我们在路上”的第一程。 直播现场,节目组请来了种植玉露香梨脱贫的果农王润亮,通过他现场算账,让听众很快就能明白玉露香带来的经济效益有多可观:种植2亩玉露香的收入比60亩玉米的收入还要高!悬殊的对比很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节目里极具人情味的是,富裕起来的王润亮又谈到他“甜蜜的烦恼”:儿子还没有对象。这从侧面反映了脱贫之后的农家有了新希望,现场“做媒”的片段使得整组节目更具人气关怀的气息。 和玉露香成为产业扶贫特色一样,隰县还在打另一张王牌:电商扶贫。节目通过对一位年轻电商王平的采访,既凸显了电商扶贫的特色,又通过和王平的对话,挖掘出这个年轻人从城市回到农村的背后还缘于一个儿子的拳拳孝心。弘扬优秀传统与服务现代农业,两个看似无关的主题,在节目中水乳交融,相得益彰。最后的访谈对象是一对父子,是隰县第一个改种玉露香的一家人。作为农村带头人,他们敢于承担风险,令人钦佩。在老人洪亮的自编歌声中,整组节目走向高潮。 三个环节的访谈与现场观众和收音机旁听众的互动自然亲切,层层递进,老百姓的大实话里透露着脱贫奔小康的喜悦之情,整组节目有策划,有趣味,有人情,百姓喜闻乐见,听众易于接受,是一组成功的新闻直播节目。 |
||
推荐 理由 |
为精准扶贫贡献力量,是媒体人义不容辞的任务。山西广播电视台综合广播是全省时政宣传的重要平台和主流频率,AM819、FM90.4双频覆盖,是山西覆盖最广的一套广播频率。在春意盎然,梨花飘香的季节,山西综合广播把直播现场设到梨花盛开的果园旁边,和百姓充分互动,让果农发声,尽情倾诉脱贫路上的所作所为、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整组节目事例动人,气氛融洽,语言朴实,主持流畅,听起来更接地气,也更有感染力。 该直播节目突出新闻策划,在直播前夕,记者先行进行蹲点采访,新闻报道在各档新闻节目播出。全频率临近直播,各档节目以及微信公众平台同步进行预告预热。直播过程中,节目组不仅采取音频播出的方式,同时向央视移动新闻网发了三组视频直播报道,体现了全媒体协作的优势。 |
||
初评 评语 |
作品聚焦脱贫攻坚这一重大战役,把直播间设在田间地头,让广大基层干部群众走进话筒,让农民在直播间算经济账,讲致富故事。直播过程自然流畅,直播现场访谈与收音机听众层层推进,体现了节目组较强把控力,报道故事生动气氛热列,主持自然大气,具有较强感染力,充分发挥了广播的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