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奖参评作品推荐表
作品标题 |
28年的相守,终于迎来了这一天 |
参评项目 |
短视频新闻 |
语种 |
中文 |
主创人员: |
张巨睿,陈颢月,王勤东,毛志鹏,万多多 |
编辑 |
|
发布账号 |
中国邮政报官方微信 |
首发日期及时间 |
2017-09-28 18时 36分 |
作品网址 |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A5NTk2NTAyNg==&mid=2650844413&idx=1&sn=846235e948f2d5e06ae54fe124a9f4a9&chksm=8b4356f0bc34dfe6f13ada1bca4420f8a0eb124d498227d94721fb2a168353ca7b28dcc6bdc1#rd |
音视频作品总时长 |
0时 7分 0秒 |
采 作 |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昂扬奋进,砥砺前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中国邮政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征程中勇挑重担,昂首阔步,向着建成世界一流邮政企业的目标昂扬迈进。而其美多吉就是邮政人忠实履行普遍服务的缩影,在那条甘孜到德格的雪线邮路上,28年如一日,谱写着最美的天路赞歌。 2017年9月26日,世界上最高海拔的超长公路隧道--雀儿山隧道正式通车,其美多吉作为社会运输车辆的驾驶者,从德格方向第一个驶出刚刚开通的雀儿山隧道,开往甘孜县。从此,成都至拉萨的川藏线上的所有车辆,将不再绕行两个多小时的危险山路,改走雀儿山隧道,10分钟即可穿越雀儿山。中国邮政报的记者第一时间记录了这历史性的一刻,而在这历史性时刻到来的前一天,我们还专门记录了其美多吉和他的团队最后一次翻越雀儿山,与这充满命运挑战的对手依依作别的感人故事。 海拔6168米高的雀儿山藏语的意思是“山鹰飞不过的山峰”,是川藏公路北线进藏必经之处,山上高寒缺氧,有8个月被冰雪覆盖,山路为土石路,高低不平,坡陡路弯,最窄处仅容一车通行,被称为“川藏第一高、川藏第一险”。64年来,这里的驾驶员不畏艰险驾驶着邮车每天穿行其上,忠实履行着邮政普遍服务义务,确保党报党刊、邮件的运送安全和畅通。其美多吉在这条有“雪线邮路”之称的邮路上跑了整整28年,平均每月要翻越雀儿山20余次。因坚守与奉献,他在2017年入选了“感动交通十大人物”,他所在的康定—德格邮路车队更是荣获了“中国运输领袖品牌”。 9月25日,我们的摄制组同其美多吉和他的弟兄们最后一次行驶在这条雀儿山路上,感受着路况艰险的同时也为他们这种英雄般的气概所折服。坐在颠簸的邮车上,我们恍如置身云端,一边是石块遍布的陡坡,一边就是悬崖,令人不禁胆战心惊,遇到转弯处,车头仿佛要冲出山路,感觉随时会落入深渊。再加上高海拔所带来的头痛胸闷、心慌气短等高原反应,简直让人备受折磨。而其美多吉和他的弟兄却在如此极端恶劣的环境下坚守了数十载。更难能可贵的是我们随着邮车经过的每一个村庄,每一户人家无不对雪线邮路上的“战士们”竖起大拇指,说不完的赞誉,道不尽的感激。而更让我们感动的还是其美多吉与他的弟兄不单单是履行普遍服务做好运输寄递工作,在这条年平均交通事故率高达近五十起、死亡率高达十人的雀儿山路上,他们时常扮演着公路上的英雄,当头车,帮挂防滑链,甚至一次次挽救奄奄一息的生命,这对于雪线邮路的英雄们犹如家常便饭。而这所有的感动在我们的纪录片里也都能寻得到足迹。当我们和其美多吉以及他的弟兄来到海拔5050米高的雀儿山垭口时,作为记者的我们再次被震撼,我们能感到他们最后一次翻越这里的激动与不舍,他们欢呼,他们祈祷,他们扬起经幡,他们抛撒龙达。同时,他们也敬畏着这始终以来保佑他们安全的神山和邮路。嘴里碎念的祷告,虔诚笃定的叩拜,都在诉说着半个世纪以来雪线邮路人的不老神话,也在激励着我们继承和发扬为国家、为企业、为百姓坚守和牺牲的精神内核。即使在那一刻我们因为强烈的高原反应几乎要晕厥在那里,但强大的精神力量和使命感让我们坚持着记录下了每一个珍贵的瞬间。 雀儿山隧道通车后中国邮政报官方微信第一时间在头条位置推送了这条让所有人都为之感动的纪录片——《28年的相守,终于迎来了这一天》。无数人转发、留言,他们为隧道开通庆贺的同时,也在为英雄点赞,向英雄致敬。同时,这条微信也得到了众多社会媒体的关注与转载。这让策划此次专题记录片的我们发自内心的自豪与欣慰。 如今,其美多吉已经成为全行业乃至全社会学习的榜样,成为中宣部重点宣传的对象,他和他的团队在雀儿山路上书写的每一个感人的故事都留在了历史的天空上,更留在了那一天我们曾经一起翻越高峰的每一个人心中。而这部《28年的相守,终于迎来了这一天》的纪录片,也会同榜样的力量一起,永远感动着每一位读者…… |
社 |
作品一经推出,72小时内,被封面新闻、四川新闻网、川报观察、四川在线、同日见证等网络媒体纷纷转载,总阅读量突破10万。在社会上,特别是在四川当地引起极大的反响,引起了社会各界对雪线邮路的极大关注。同时绝大多数镜头均作为重要素材被新华社编发的《这位邮政人,惊动了新华社》所摘用。 |
初 推 |
该作品内容真实,情感丰富,选题以小见大,以其美多吉和他的同事在雀儿山隧道开通前一天最后一次驾驶邮车翻越雀儿山的生动影像记录,展现了邮政人忠实履行普遍服务职责的坚守与奉献,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雀儿山隧道开通的重大意义和十八大以来我国交通建设的成果。主创团队在高海拔地区边吸氧边拍摄,体现了记者的敬业精神。作品将新闻事件以纪实风格呈现,现场感强,画面既大气震撼,又不失细节上的雕琢与刻画,节奏张弛有序,同时,同期声与背景音乐完美结合,也渲染了高原邮路的壮美之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