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阅读
一个明显的趋势是,数据对几乎所有产业都进行着强渗透:它既是传统产业的助燃剂,又是新兴产业的催化剂,还是不同产业的黏合剂,更是未来产业的推进剂。数据的采集、流通、挖掘、分析以及研究和应用,正在推进新技术、新产业的升级跃迁,同时还不断激发新业态、新模式的诞生成长。
2024年1月,国家数据局联合有关部门印发《“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提出,到2026年年底,数据要素应用广度和深度大幅拓展,在经济发展领域数据要素乘数效应得到显现,形成相对完善的数据产业生态,数据产业年均增速超过20%,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量。这标志着,国家层面对发展数据产业作出新的部署。
近年来学术界对数据产业的研究也一直方兴未艾,2022年中信出版集团推出《第四产业:数据业的未来图景》一书可算代表之作。该书写作团队由长期从事宏观经济、产业政策、经济运行、数字经济等不同领域研究的多位业内人士、专家学者组成。全书围绕数据业发展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旁征博引、贯通中外,生动鲜活地讲事实、说道理,为读者展示数据业的来龙去脉和发展前景,引人思考、给人启发。
启迪之一:
对数据前世今生的再揭秘
书中解释了数和数据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中发挥的独特作用。作者认为,数组织和记录着人类的生产、生活,我们的思想、行动、表达都离不开数,整个人类文明都是在数的概念基础上发展的。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学派就认为,数是万物之源,整个宇宙是数及其关系的和谐体系。中国古人也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说,用数表述并记载二十四节气。纵观人类经济发展史,数都是嵌入其中扮演关键角色的重要一环。农业社会的人类使用数进行统计和计算。进入工业社会,仅用0和1这两个数便撬动起一个崭新的计算机时代。自从使用了数字,人类社会就产生了石破天惊的变革,人类文明就焕然一新。人类用数激发和革新着生产力,以数学为基础推动科学发展、产业革命。数千年来,数产生作用的总趋势是越来越重要的。
就其对人类物质文明的影响而言,最突出的是反映在数根本改变人类物质生活方式的产业革命上。人类历史上先后共有三次重大产业革命,分别是发生在18世纪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发生在19世纪以电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发生在20世纪以计算机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的一、二、三次产业革命,这三次产业革命主体技术都与数学的新理论、新方法的应用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直至20世纪互联网出现并迅速普及,数据技术高歌猛进,低成本记录数据、积累数据、利用数据才真正成为可能。特别是近年来,数据被广泛应用于人类社会生产生活、管理治理,成为并列于资本、劳动、土地等的要素禀赋。作者认为,数据要素的出现,对世界的影响不亚于15世纪末美洲新大陆的发现,必将奏响人类文明新的凯歌。
启迪之二:
对数据产业内涵外延的新界定
关于第四产业的概念,近年来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有的将其定义为公共服务,有的将其定义为知识产业,有的将其定义为创新产业,有的将其定义为信息服务业。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就提出,第四产业是从第三产业剥离出来的,是解决人对信息需求的产业,包括信息的加工、智慧化的提升,即信息服务业,也就是数字经济。
作者认为,从人类未来发展史的角度,第四产业应具备四条初步标准。一是递进性。传统的第一、二、三产业之间,存在不断衍生、层次递进的关系,第四产业应该是一个能够在第一、二、三产业基础上,衍生形成全新产品和服务的新兴产业,大大提升人类整体的生产力水平。二是引领性。理想的第四产业应代表技术革新发展大趋势,前瞻性地识别科技演进的未来方向,并对现有生产生活方式形成革命性、颠覆性的影响。三是可区分性。经济学家库兹涅茨提出,第一、二、三产业在自然资源使用、生产单位规模、生产过程、最终产品、资源使用比重、总产出比重六个方面都各具特点,这六个要素相当于区分不同产业的“界碑”。据此,作者认为第四产业也应该与传统的三次产业存在系统性区别。四是产出有形性。第一产业产出“看得见、摸得着”,是实打实的自然物;第二产业产出“看得见、摸得着”,是人工产物;第三产业产出“看得见、摸不着”,是人工产物;第四产业产出应该是“看不见、摸不着”,这样才能与前三产业形成鲜明区分,否则就应当并入前三产业之中。
作者进一步认为,数据业包含了三个紧密联系、缺一不可的组成部分,分别是数据价值化、数据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并以此为基础,对核算数字业进行了尝试,初步认定2020年中国数字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9.3%。这一提炼,与国家《“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对数字经济的界定有相通之处。该规划认为,数字经济是以数据资源为关键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主要载体,以信息通信技术融合应用、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重要推动力,促进公平与效率更加统一的新经济形态。
启迪之三:
对捕捉数据产业新机遇的前瞻洞见
作者毫不含糊地提出,如今数据已经不再“犹抱琵琶半遮面”,而是从幕后走到台前,成为新型生产要素,而且这并不是数据在产业发展史中的顶点高潮,而仅仅标志着人类产业的未来史即将拉开大幕——数据业是创造未来史的主角!
一个明显的趋势是,数据对几乎所有产业都进行着强渗透:它既是传统产业的助燃剂,又是新兴产业的催化剂,还是不同产业的黏合剂,更是未来产业的推进剂。数据的采集、流通、挖掘、分析以及研究和应用,正在推进新技术、新产业的升级跃迁,同时还不断激发新业态、新模式的诞生成长。
在后记中,作者再次满怀深情告诉读者,我们有幸生活在一个能够亲眼看见数据颠覆传统世界的时代,新的产业形态将带着我们穿越未知的重重迷雾,跨过自然极限的巍巍山巅,翱翔在虚拟和现实交错的浩瀚苍穹,这是第四产业带给人类的“元宇宙”。我们需要更深入地观察这个能够颠覆传统世界的数据时代,第四产业注定要书写一个变革的时代、一个伟大的时代、一个被载入人类史册的数据时代。中国的数据业生于草莽、长于丛林,成就了和西方发达国家不尽相同的生态。理解数据,拥抱数据,运用数据,中国经济的未来更加不可限量。
启迪之四:
对数据产业风险防控的清醒认知
事实上,数据产业发展可能面临的安全风险是多方面的。比如个人隐私保护问题,如果个人信息泄露很可能导致身份盗窃、财务损失以及其他恶意活动;比如商业机密保护问题,如果企业商业机密数据遭到泄露,很可能对企业利益、声誉等造成严重影响;比如社会稳定问题,如果公共数据泄露频发或者遭到黑客攻击,很可能对社会稳定产生负面影响,等等。
作者重点关注了几个方面。首当其冲的是,算法对劳动者和消费者剩余的隐蔽榨取。算法与数据相伴相生,对数据的任何处理都有赖于算法。算法与数据的强强联合,使得人类以一种极具颠覆性的方式迈进数据时代。算法的直接优势在于,提升了信息匹配效率,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作者同样关注了数据资本的无序扩张和“赢者通吃”,关注了数据漏税和“双支柱”全球税改,关注了数据的跨境泄露和数据黑市等,提醒人们及早应对数据产业发展带来的各种风险隐患。不仅如此,作者还揭示,数据产业已经和正在深刻改变国际关系。在政治博弈方面,数据网络空间正在成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政治角逐场所,在新冠疫情期间,美西方通过推特、脸书等社交媒体大肆向中国泼脏水就是如此;更有甚者,有的国家借助数据技术,通过暴力、经济施压、颠覆、外交等手段,迫使对手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体现在经济角力方面,有的国家打压他国数据技术先进头部企业,构建自身的“数据霸权”。体现在安全渗透方面,网络攻击等早已屡见不鲜。可以说,数据产业深刻改变大国竞争的焦点,争夺信息技术先导权、数据经贸规则话语权、网络空间划分规则制定权等,正成为显见的大趋势。这些,无疑具有前瞻性和预见性。
(作者黄薇单位:北京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