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这么危险,为什么要去现场?

2024-03-22 09:51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3月15日,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县呷拉镇白孜村附近山林发生火灾。17日,1号火场的明火被基本扫清。18日晨,川观新闻记者陈旻翔获准进入现场,决定用体验式报道记录全过程。

  3月20日1时许,终于结束采访,陈旻翔受中国记协微信公众号《我在现场》栏目的邀约写下投稿,讲述这段经历。他思考了一个问题:这么危险,为什么要去现场?

  请看全文。

  本栏目长期征稿,征稿信息附文末。

  我在现场 | 这么危险,为什么要去现场?

  本文作者:陈旻翔

  火情报道,我是第一次参与,因此会设想自己拍摄消防员手持水枪与大火奋勇搏斗、直升机吊筒取水神兵天降、无人机高空观测掌控火情……总之“帅气”二字是绝对的创作主角。

  然而,到达现场后我意识到,真正想要挖掘和呈现的内容,并非完全符合原先的设想。

  (一)

  四川雅江森林火情的1号火场距离雅江县城只有2公里左右,是全县人民的最大威胁,也是我们报道的重点之一。

  近处山脉为1号火场所在区域,左上角为雅江县城。

  3月17日,1号火场的明火被基本扫清,18日晨,我们终于获准进入现场采访报道。

  四川日报全媒体4人融媒报道小组迅速出发,作为编导,我的任务是拍摄图片和视频。

  山脚下的场景引起我的注意:一支由七人组成的消防队伍,每人都负着重达30多斤的绿色“水带背包”艰难登山,正赶往一线灭火。

  我内心激动万分:要跟上他们,用体验式报道记录他们!

  3月18日,救援人员身背30多斤重的水带向山顶攀登。

  (二)

  视频拍摄中,我们常用面部特写刻画人物,但当时,队员们的背影占绝大多数,不是我不想拍正脸,而是我真的追不上!

  大量近乎垂直的峭壁、东倒西歪的焦木、松散的山体、近千米的落差,还有身上近20斤的设备……我大口地喘着粗气,本以为自己体能还不错,没想到还是不够用。

  3月18日,消防救援人员在1号火场对烟点进行纵深清理。

  一路上,他们几乎没有减速,我只能拼命地追,时不时还要出个镜。体能迅速消耗,从双脚行走逐渐变为四肢爬行。队员们越走越远,为了拍到他们,我只能不断更换更长的焦距,16-35mm、24-70mm、70-200mm……

  终于在一个休息点,我追上了他们。

  “为什么……能走……这么,快?!”短短一句话,我因为喘气停顿了4次。

  “那可不,我们走惯了。”队员们轻描淡写中带着一丝自豪。

  (三)

  约莫4小时,我们终于爬上了目标山顶,我终于切身体会到救援人员争分夺秒无畏冲锋的精神和需要付出的巨大努力。

  山下取水,运到山顶烟点位置,每路水带要铺设约2公里长。因水压原因,每隔100余米(四或五条水带长度)的距离,需设置一处水泵组,沿线向山顶抽水。水泵组由4名救援队员组成,分别是一名泵手、一名副泵手、两名管带手。

  在宽只有40公分的小山脊上,我们和一个泵班相遇。

  “这么陡峭的山势,我第一次见有记者冲上来!”泵手说。

  既是对我们的肯定,也说明我们的存在能带给他们一些鼓励,如战友一般。

  “那是因为你们成功压制住了火势!”我喘息未定地回应。

  站在山顶,我放飞无人机,空中俯瞰,1号火场和县城的位置关系一目了然。而绵延数公里的巨型“水龙”,则是由一名又一名救援人员身背肩扛上来的消防水带拼接而成的——

  当天他们一共背上来230根消防水带,每根重达9斤。

  “你们真厉害!”听了我的感叹,救援人员好奇地凑了过来。

  “等等,麻烦你把镜头转向左边一点。”一名消防员说。

  “这里有个烟点!”紧接着,他用对讲机通知了烟点附近的同事,没一会儿,烟点被成功剿灭。

  3月18日,通过无人机帮救援人员发现烟点。

  (四)

  拍摄结束后,我朝山下望去,不禁感叹自己是怎么爬上来的,更不知道自己要怎么下去。

  踏错一步,和跳崖无异,好在救援人员提前在险要位置绑了很多消防水带充当绳索,抓住水带,可以有个依靠。但仍有几个瞬间,我以为自己回不来了。

  每隔一百米,就会遇到一个泵班,他们成了我最大的安慰。

  上山下山,都要依靠消防水带。

  半山腰,我和一组队员相遇。

  “辛苦了!快来吃东西!”他们热情招呼着。

  紧接着捧出了沙琪玛、小麻花、小饼干、矿泉水塞到我手里,这些物资对他们来说,是紧急情况下维持生命的关键。尽管饥饿难耐,但我意识到它们的重要性,于是礼貌地拒绝了。

  “我不辛苦,给你们添麻烦了!向你们致敬!”

  短短7个半小时,我们只是略微体验了救援人员日常工作中的一部分,而对于他们而言,战斗仍在继续。

  写这篇文章时,1号火场的明火已经被彻底扑灭,而他们也将再次奔赴新的“战场”,继续以无畏和坚忍守护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我也在想,这么危险,自己为什么还坚持去现场呢?

  因为到了现场,才能用镜头捕捉那份震撼人心的火线对决;

  到了现场,才能发现火场实况的复杂性和消防救援人员所面临的严峻挑战;

  到了现场,才能发现之前的设想也许只是空想,真正的主角和故事可能在被忽略的地方;

  到了现场,才能感受到脚踝一点点被磨破的刺痛、呼吸逐渐困难,以及面对山崖的绝望;

  到了现场,才能将真实记录,并且将无畏的精神传扬;

  到现场去,是职责,也是本能。

  征稿启事

  “我在现场”是中国记协微信启动改版以来开创的首个栏目,是编辑部重点打造的精品栏目。

  “我在现场”中,记者以第一人称讲述一线采访故事,深挖故事细节,分享真知灼见、流露真情实感,鲜活明快、可读性强。编辑部不定期将优秀作品集纳成册出版发行。

  更多稿件请参考文末 #我在现场 专栏。投稿地址zgjxwxtg@163.com请标注【我在现场】+单位+姓名+联系方式。

  投稿要求:

  1、字数2000—3000字最佳;

  2、强调现场感,记者在现场;突出故事性,记者讲好故事;提高可读性,语言表达简洁凝练。

  优质投稿将单篇展示在中国记协微信公众号上,编辑部会与记者本人联系,后续沟通稿酬等相关事宜。

 

  来源:中国记协微信(ID:zgjxacja)

  本期编辑:李永锡 樊杨

  实习:陈祖明 郭玉蓉

责任编辑: 陈燕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68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