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真经”取回来了,就仨字……

2024-03-22 14:14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央视网微信公众号近年来成功孵化了“新语”“小央画话”“一件小事”三个评论栏目,不少稿件作品“刷屏出圈”。

  在飞速更迭的网络热点中,央视网微信公众号是如何找准事件切口,做好有深度有温度有流量的新闻评论的?

  今天的中国记协微信“全媒体时代的热点引导”栏目,央视网新媒体运营中心《漫评》工作室业务总监杨瑞和我们分享了她的答案。

  全媒体时代的热点引导|“真经”取回来了,就三个字……

  本文作者:杨瑞

  “好的观点是新闻的眼睛,好的评论是媒体的旗帜”。评论,一向被视为媒体的灵魂,是媒体塑造形象、展现气质的窗口。

  近年来,央视网微信公众号坚持在图文赛道上精耕细作,贴近青年用户的脉搏,成功孵化了“新语”“小央画话”“一件小事”三个评论栏目,以“文字评论+漫画评论+UGC内容”组合拳的方式,构建起多元内容矩阵。

  2023年,三个栏目共推出原创评论作品300余期,《绝望的“文盲”,能演好戏吗?》《年轻人越来越反感“专家”,问题出在哪儿?》《大学校门,该打开了》等多个新锐、真诚、有网感的评论刷屏。

  我们总结出自己的热点引导“三字经”——真、小、大。

  1

  真,抓准真问题

  很多新媒体人的常态是坐在办公室里,盯着网络找选题。流量流向哪,“小编”就涌向哪。

  但流量飘忽不定、喜新厌旧,有时候反而掩盖了真正值得关注的事儿。我们也曾陷入过“流量陷阱”“信息茧房”,网上火什么就想评什么。

  但后来,我们分清了“真问题”和“伪问题”。真问题,现实生活中切实存在,和民众“急难愁盼”息息相关。至于伪问题,只是概念上生造出来的,并不存在。揪着伪问题瞎分析一通,不仅不能服众,还会影响媒体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热点事件往往关键信息不足、舆论情绪复杂、真相反转又反转。关键在于撇开浮沫,根据已知事实,第一时间找准核心问题、直击痛点。

  比如,去年7月23日,齐齐哈尔市第三十四中学校体育馆发生楼顶坍塌事故。一时间,舆情纷繁复杂。央视网“新语”栏目评论员敏锐发现,就在事故发生的四个月前,齐齐哈尔市教育局专门开展过校舍安全检查。然而,此次安全检查却没有发现并制止体育馆屋顶承载大量珍珠岩的违规操作。

  抓住“形式主义的安全检查”这一问题,我们梳理了形式主义安全检查导致的事故案例,一针见血地评论道:

  “人们盼望的,是真实、用心、严格的安全检查,不要每次总是等到事故发生后才开始认真起来;不要每次都等到无辜群众遇难之后,检查者才意识到生命的宝贵,更不要等舆论怒火滔天时,再把安全检查当成平息愤怒的工具。”

  稿件发出后,收获了极好的传播效果。微信阅读量近30万,微博话题#形式主义的安全检查真的够了#阅读量近2亿,登上热搜榜前十,单条微博阅读量达2100万,网友直呼“说出了我心里话”。既成功凝聚了大家的共识,也代表用户表达了共同心声。

  同样,去年9月,大同未成年人欺凌事件引发舆论关注。央视网“新语”栏目结合近年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第一时间抓住“年龄不应是违法犯罪的挡箭牌”这一关键问题发表评论。

  稿件发出后微信阅读量10万+,微博话题阅读量近4亿,登上热搜榜第一,被多家媒体转载。

  2

  小,寻找小切口

  搞新闻评论如同行军打仗,也得讲究战略战术。在战略上,要把握好“真问题”;在战术上,要选择“小切口”。

  “小切口”,就是“以小见大”。比如,网络烂梗是舆论场上讨论过多次的老问题了。如何写出新意、打动读者?

  央视网“一件小事”栏目选择从一位普通老师的班会课切入,写出了《因为“背带裤”,我专门开了一场班会》。在这堂班会课上,语文老师用“做有生命、会思考的蝴蝶,不做随风而飞的气球”引导小学生理解“网络烂梗”,“合适的场合用合适的表达,玩梗可以,好好说话的能力不能丢。对于网梗,孩子需要引导,成人更需要思考。”

  小事背后,是最具感染力的社会痛点。稿件发出后,引发了广大家长的强烈共鸣,微信阅读量10万+,点赞量超过2000,登上新榜排行前10,成为多家主流媒体的第一信源。

  此外,一些复杂、综合的中长期选题,其中的现象、成因、影响、对策牵扯到方方面面。如果面面俱到地写来,既大又全,像个小论文,难以吸引读者。

  寻找小切口,就得下心思、勤琢磨。写作前做好资料准备,把问题了解清楚透彻之后再动笔,把一个点说清、说透。

  比如,大学水课,围绕它的学术研究很多,得拎出一条主线。通过阅读文献、采访专家学者,我们发现,大学对教师“重科研、轻教学”的考核制度,是大学水课最核心的原因。

  从考核制度切入,“新语”栏目推出了评论《你大学里讨厌的“水课”,老师也烦》,从怎么考核、为什么如此考核、如何改进考核制度三个方面,深入探讨了大学水课的成因。稿件微信阅读量10万+,相关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榜。

  3

  大,实行大共情

  评论本质上是一种观点说服,得能引起受众的共鸣,不能自说自话。

  文字上要以人为本,说“人”话、讲真话;立场上要设身处地地理解人们的需求和痛点,用大家喜欢的话语方式来互动。不灌输不合时宜的“心灵鸡汤”、不做生硬教导的“励志文章”。

  我们倾听并反映民众心声,懂其之所懂,忧其之所忧。

  去年“双十一”,各大电商平台销售额增幅回落,网络舆论场上出现担忧的声音。经过梳理分析,我们推出《今年“双11”,为何安静很多?》,指出消费者面临的多个“优惠规则”陷阱,关注他们对“价格高”“费时间”“套路深”“没诚意”等问题的抱怨,将其总结为“低价消费迷雾重重,促销规则设计复杂,营销类垃圾信息集中爆发”,得到中宣部《新闻阅评》的充分肯定。

  我们相信常识的力量,深入浅出、灵活生动地传播关于道德、科学、生活、法律的常识。

  去年“0910世界预防自杀日”,“小央画话”栏目推出关于抑郁症的科普漫画.文风温暖、画风治愈,微信单平台阅读量突破150万。

  我们坚定地面向受众,感知他们人生的喜怒哀乐,向受众本身寻求灵感与真情。

  我们与豆瓣、小红书、B站等互联网平台合作,以UGC内容为切口,创作有梗有趣的组漫、书写好玩生动的日常故事。《我考上了传说中的殡葬专业》《农学生的快乐,你想象不到》《想吃姥姥家的饭了》等作品都收到了用户的良好反馈。

  在作品的历练中、在用户的回响里,我们收获了巨大的成就感。

  也明白了要做好央媒评论,最重要的是要秉持最朴素的初心。

  “以人民之心为心,以天下之利为利”,与自己的每一个普通受众在一起。

 

  “全媒体时代的热点引导”是中国记协针对热点引导推出的一个重点栏目。

  “全媒体时代的热点引导”,分析社会重大事件中,主流媒体如何发声、引导热点,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为广大媒体开展舆论监督提供借鉴与思考。

  更多稿件请参考文末 #全媒体时代的热点引导 专栏。

  投稿地址:zgjxwxtg@163.com,请标注【全媒体时代的热点引导】+单位+姓名+联系方式。

  投稿要求:

  1、字数2000—3000字最佳;

  2、以媒体为主视角,就该媒体在社会重大事件中如何发声、引导热点进行现象分析,并就取得的效果开展总结,得出经验、吸取教训;

  3、叙事与说理并重,强调故事性,增加深度。

  优质投稿将单篇展示在中国记协微信公众号上,编辑部会与记者本人联系,后续沟通稿酬等相关事宜。

 

  本期编辑:李永锡 樊杨

  实习:陈祖明 任金蕊

 

责任编辑: 陈燕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686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