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假若不追,挖不出这活鱼!”

2024-03-25 10:55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春运第9天,根据预报,河南北部将有暴雪。春运遇上极端天气,人民日报记者韩鑫很担心,他出发赶往现场,到达后却被告知雪带南移。

  是留在原地还是一路南下?为了去到现场,抓到“活鱼”,见证风雪中坚守的身影,他决定一路“追雪”……

  韩鑫向中国记协微信公众号《我在现场》栏目来稿讲述。

  本栏目长期征稿,征稿信息附文末。

  我在现场 | “假若不追,挖不出这活鱼!”

  本文作者:韩鑫

  (一)

  2月7日,《人民日报》要闻二版刊发了我采写的报道《风雪中,争分夺秒保畅通》。2000余字,两栏通底,图文并茂,很是显眼。报道及短视频同步推出后,产生良好反响。

  这篇“新春走基层”报道为何能受到这么多关注?回顾采访经过,我找到了答案。

  1月26日,2024春运大幕正式开启,一周左右,全国多地便遭遇低温、暴雪、冰冻天气。当90亿人次的跨区域流动量,遇上15年来最复杂的春运天气,春运返乡路能否顺畅,引发广泛关注。

  常年跑交通运输口的我意识到这是个好选题,以“一线探保通”来趟“新春走基层”向部门领导报题并得到肯定后,我开始构思。

  在浏览大量信息后,我发现相关报道虽然不少,但大多聚焦于“事件”本身,在新闻呈现上大同小异。反复琢磨后,我决定从一个典型新闻现场切入,聚焦暴雪中高速保通的一线作业人员,由人见事、以人立意。

  除雪作业车在高速公路开展除雪作业。孙玲 摄

  这个选题切口小,线索清晰,方便操作。经交通运输部推荐后,我与河南交控集团取得联系,得知2月3日傍晚至4日中午,河南北部将有一场暴雪。我火速订票,决定3日上午赶赴京港澳高速安阳至新乡段实地探访。

  (二)

  一路向南,抵达河南安阳。下火车后,我却发现空气干冽、晴空高照,没有丝毫的降雪迹象。

  “刚收到最新天气预报,受西北风影响,雪带南移了!”对接负责人告诉我。

  我焦急万分,真正的新闻现场不在这里,该怎么办?去晚了肯定赶不上,还有滞留风险。

  计划赶不上变化,当务之急是尽快赶往暴雪所在地。刚好,手机上弹出一条信息——

  “最新预报显示,3日夜里,河南南部、湖北大部将迎来大到暴雪。”

  顿时,一个强烈的念头从心底涌起——继续南下,追雪!

  从安阳驱车至新乡火车站,上车补票、挤进餐车,从河南北大门跨越500多公里,抵达河南南大门信阳时,已近晚上8点。走出车站,夜色深沉、空气湿冷,大雪将至。

  收费站工作人员及时清扫积雪。孙玲 摄

  “总算赶上了。”

  我马不停蹄赶往京港澳高速口。在应急指挥中心完成现场调度会的采访后,已近晚上12点。

  走出小楼,还未飘雪,我决定不回市里酒店,就近待在旁边的员工宿舍区等雪。

  这次天气预报到底准不准?如果整夜不下雪,要不要继续向南去湖北?各种可能性在脑中浮现,我辗转反侧。

  凌晨2点半,手机没响。

  3点,手机还没响。

  睡不着,更坐不住,我起身跑向阳台,推开窗、伸出手,冰冷潮湿的触感从手中传来——下雪了!一点、两点,断断续续的雪花落在手上,瞬间困意全无,我带上设备冲出宿舍。

  2月4日凌晨3点半,人民日报经济社会部记者韩鑫冒雪在京港澳高速信阳段采访一线除雪保通作业。汤闻斯 摄

  (三)

  凌晨3点半,抵达信阳收费站时,小雪已转暴雪,冷风夹着飞雪扑面而来,没几分钟,全身就冻透了。以雪为令,眼前这场低温暴雪,是一线交通人保通保畅的战场,也是新闻人弥足珍贵的现场。

  一辆除雪车正闪着尾灯停靠在路边,做发车前的最后调试。我迅速靠了过去,表明来意后,司机示意我上车。

  这个2平方米不到的驾驶舱,正是52岁司机陈安军的工作间。

  “我3天3夜没睡过整觉嘞!”陈安军说。

  “这么累,咋还干啊?”我问道。

  他没说话,用手机给我播放了一段视频。

  画面里,他驾驶的除雪车开道在前,后面稳稳跟着一串客货车,在短视频平台上收获几千点赞。我调侃他,“老陈,你火了啊!”

  “好几千个点赞,你说中不中?咱干的就是这个,咋能嫌累?”他爽朗一笑,让凌晨3点半的雪夜,顿时变得很燃。

  2月4日凌晨四点,装载机和工作人员正在京港澳高速信阳段收费站广场进行除雪作业。孙玲 摄

  直到5点半,除雪才暂告一段落。告别陈安军,天色微亮,大雪仍在持续,而我的摄像机里已记录下大量素材,笔记本上也写满了采访实录。

  6点左右,我再度跟随巡查保障车巡检,拍视频、做记录、忙访谈,直至8点半。

  跟路产管理大队副队长魏东告别时,他眼中布满了通红血丝,却轻描淡写地对我说:“我们继续工作了。”

  河南交控集团信阳段路产管理大队副队长魏东正在帮助高速受困人员。孙玲 摄

  彻夜采访,我已身心俱疲,却也生出无限感慨。

  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的新年贺词中指出,各行各业的人们都在挥洒汗水,每一个平凡的人都作出了不平凡的贡献!人民永远是我们战胜一切困难挑战的最大依靠。

  老陈、魏东,亿万奋斗者中的两个普通人,他们的身影至今仍时常浮现眼前,我不断地思考着:新时代应该做一名怎样的党报记者?我们的职责使命是什么?

  回头细想——

  倘若我当时停留在安阳,请受访者回忆做法、还原现场,也能写出稿件完成任务,但绝对无法打动人心。

  倘若我到了信阳以后,没有与一线作业员通宵达旦奋战,而是以座谈方式挨个采访,恐怕也抓不到“活鱼”,挖不出这许多动人细节。

  这篇报道刊发后,寡言的老陈给我发了一条微信——

  “我们是‘赶雪人’,你是‘追雪人’,感谢!”

  追雪,就是追新闻现场。这一个“追”字,便是对我此行最大的认可。

  可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原稿件

 

  “我在现场”是中国记协微信启动改版以来开创的首个栏目,是编辑部重点打造的精品栏目。

  “我在现场”中,记者以第一人称讲述一线采访故事,深挖故事细节,分享真知灼见、流露真情实感,鲜活明快、可读性强。编辑部不定期将优秀作品集纳成册出版发行。

  更多稿件请参考文末 #我在现场 专栏。投稿地址zgjxwxtg@163.com请标注【我在现场】+单位+姓名+联系方式。

  投稿要求:

  1、字数2000—3000字最佳;

  2、强调现场感,记者在现场;突出故事性,记者讲好故事;提高可读性,语言表达简洁凝练。

  优质投稿将单篇展示在中国记协微信公众号上,编辑部会与记者本人联系,后续沟通稿酬等相关事宜。

 

  来源:中国记协微信(ID:zgjxacja)

  本期编辑:李永锡 樊杨

  实习:陈祖明 任金蕊

责任编辑: 陈燕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68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