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助力提升新质生产力

2024-04-07 09:38 | 来源: 新闻战线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摘要

  面对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等状况,我国不断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更加重视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主流媒体需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积极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推动我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和壮大。

  

  面对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等状况,我国不断推进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更加重视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不仅包含产业链与供应链的优化升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的培育发展、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创新融合等内容,还包含信息流通、创新观念、舆论激励等要素。面对中国经济创新发展的任务,主流媒体需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积极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推动我国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和壮大。

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然要求

  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世界经济已经进入高度融合、高度数字化时代,信息流动在经济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现代社会的信任建立方式也逐渐从基于人与人之间面对面的交流而建立的传统信任,发展为基于数字交往而建立的数字信任,而数字信任有赖于网络舆论和舆情引导。

  现代经济是一种信任经济。现代经济是一种以数字技术为支撑的、以数字信任为基础的、通过信息的交换推动商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生产、交换、流通的信息经济。因此,现代经济也是一种信息经济、信任经济、信心经济。在现代数字经济、信任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数字信任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基于数字交易协议而建立起来的具有数字契约性质的数字信任,另一种是基于真实信息(包括经济信息)而建立起来的数字信任。前一种意义上的数字信任由于有着严格、系统的监管,一般较少出现问题,而后一种意义上的数字信任属于商业信息。因此,从这两重意义上来讲,现代经济是一种信任经济,但很容易受到信息流动与舆论环境的影响。

  信任经济与社会舆论氛围密切相关。舆论既有理性表达,也有非理性表达。在现代经济贸易体系中,如果经济信息失真、经济舆论混沌,就会出现信任危机。社会信任是经济链条中的润滑剂,一旦经济信任出现了问题,消费者的消费信心下降、投资者的投资信心丧失,经济的运行就会受到影响。

  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做好舆论宣传工作。发展新质生产力,除了要致力于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先进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关键核心技术与原创性、颠覆性技术,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变革,促进经济发展、转型,增强发展新动能之外,还要加强经济宣传和舆论引导。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是对当前世界格局和国内形势作出的重要研判和号召。媒介化时代,只有经济发展的能力与媒介、舆论表征出来的经济发展能力都做到位,才能更好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全面阐释新质生产力

  当前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全球经济和产业链条不断调整和重构。在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下,我国国民经济持续恢复、总体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主流媒体应把握好经济运行规律和舆情传播规律,宣传阐释好党的重大方针和经济政策,稳定社会预期,增强发展信心,营造一个积极、健康、和谐的舆论氛围,为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提供精神保障。

  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报道方针与原则。我国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在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的过程中,需要明确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报道方针与原则。2023年中国经济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在战胜挑战中不断发展壮大,顺利完成了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夯实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经济基础。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面对当前形势,主流媒体应坚持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通过典型宣传、形势分析、政策解读等方式,增强中国人民对未来经济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当然,“对经济运行中的困难和挑战也不要回避,这样更有利于形成理性认识经济形势的氛围,避免宣传报道与人们感受之间出现温差、落差”。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在经济报道中要注重实际、实事求是,理性处理经济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统筹社会舆论资源,设置中国经济光明论议程。全球经济竞争既是经济实力的竞争,也是经济话语权的竞争。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在国内外主动设置媒体议程,提升国际国内经济话语的主导权。首先,联合学界、旅居海外的华人、知华友华的外籍人士等,采取多元的传播方法、亲民的传播方式,讲好中国经济发展的故事。其次,联合各种互联网公司,利用算法、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强关于中国经济新闻和政策宣传解读的智能推送。第三,我国主流媒体应联合其他国家的媒体、记者、自媒体人等传播力量,不断增强新闻供给,有针对性地做好我国经济发展政策与成绩的报道,努力将中国的最新发展成果展现给世界。

  创新经济宣传手段,阐释新质生产力内涵。新质生产力是提振中国经济的重要力量,是转变中国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突破口。主流媒体应该抓住当前舆论氛围,集中报道和阐释新质生产力的内涵。

  首先,从新质生产力的角度观察当前经济形势。当前世界经济处于持续低迷阶段,数字化、智能化成为全球经济复苏的重要手段,国内传统产业增长乏力,未来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有所加强。此时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正是从国内外经济现状出发作出的战略安排,是打造中国经济竞争力的重要保证。因此,主流媒体必须深入研究当前经济环境,阐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时代背景。其次,阐释新质生产力的理论内涵和发展方向。新质生产力一方面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慧化、绿色化转型,另一方面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主流媒体要及时报道新质生产力的相关理论成果和政策文件精神,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指明新方向。第三,报道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先进宣传、典型宣传是我国新闻媒体的优良传统。在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过程中,主流媒体要深入经济发展一线,捕捉具有全国示范效应的先进典型。当前,我国已经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现代金融、数据信息、商业航天、生命科学和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形成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它们是新质生产力的代表,也是主流媒体应该重点宣传报道的对象。

  为了唱响中国经济光明论,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我们在加强宣传新质生产力的同时,还应不断创新方式方法。第一,利用传统媒体及其新媒体矩阵,不断拓展新质生产力宣传的舆论阵地。第二,采取典型报道与日常报道相结合的方式,全面立体宣传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成果。第三,采取文字、音视频、数据等多种技术相结合的传播手段,生动、形象地向世界讲好中国经济发展的故事,让世界人民感受中国经济发展成就。第四,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转变话语表达风格,探索年轻态的经济宣传与舆论引导方式,如采取人格化、萌化、个人化与聊天化等话语表达手法,向Z世代讲好中国经济发展的故事。

在宣传新质生产力的同时,警惕并驳斥各种不实论调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举国体制是我国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优势。在一些西方国家唱衰中国经济,竭力围堵中国在人工智能、高端芯片等高科技产业领域发展的背景下,我们要想发展新质生产力,就要突破“卡脖子”难题,补齐我国高端产业链的发展短板。主流媒体在宣传新质生产力的同时,也应警惕并驳斥唱衰中国经济的各种论调。

  主流媒体一方面要增加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积极、正面报道,另一方面也要驳斥关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各种不实论调。近年来,由于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国际经济竞争加剧等原因,地产行业、股市汇市、企业经营、青年就业等方面遇到一些压力,但这些压力依然在可控的范围内,是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正常现象。主流媒体应该站在经济安全、国家安全的高度,密切研判网络空间的经济舆情,消除群众不必要的恐慌或焦虑情绪,提振人民群众对中国经济未来的信心。

  2023年上半年以来,一些西方媒体以及一批关注中国的智库、学者不断炒作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论调,目的是发起对中国的舆论战和心理战,将国际舆论带入认知陷阱,进而堵塞中国经济的上升通道。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中流砥柱,我们应不断向国际社会报道新质生产力的发展成果,及时反击西方媒体唱衰中国经济的各种论调。国际传播不是看谁的声音大、声音多,而是看谁的传播更生动、更有效。我国应整合各种社会资源,建设立体化的对外传播矩阵,不断增强国际传播效能,有效防范经济宣传中的意识形态风险。

  与此同时,我国还要建立关于中国经济的新闻报道、学术研究和智库报告的核查系统,加强对中国经济舆情的跟踪和监测。对于西方媒体挑起的关于中国经济的舆论战,要进行专门的监测、核实和评估,并且准备好系统、规范的应急预案和引导措施;要以更加自信的姿态和国际受众易于接受的表达,反击、驳斥西方媒体的各种陈词滥调,全面展示中国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的最新成果。

  本文系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强化显政’的尺度及其把握(2023SJYB0168)”、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环境群体事件中的社交媒体动员与协同治理体系研究(20BXW089)”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董浩系南京林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讲师、骆正林系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责任编辑: 普韵乔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70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