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守护理想之光—好记者高校行”首场活动走进中国人民大学

2024-04-18 14:09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守护理想之光—好记者高校行”首场活动走进中国人民大学
 

  11月16日,中国记协组织开展的“守护理想之光—好记者高校行”首场活动在中国人民大学举办。本场为载人航天工程专场活动,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院士、中国航天报社总编辑赵屾和新华社优秀记者张扬同人大新闻学子进行思想碰撞、展开深入交流。

  本次“好记者高校行”载人航天工程专场活动可谓“应时而生”。就在20天前,神舟十七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发射,与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胜利会师,受到国内外舆论的高度关注。这一规模宏大的跨世纪工程,由航天员系统、载人飞船系统、空间站系统等14个系统组成,今天活动的讲述人之一周建平院士,就是负责统筹各大系统的总设计师。他怀揣着“宇宙那么大,中国人应该去看看”的理想,在载人航天领域埋头工作20余年,为我国载人航天技术实现跨越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国之重器护航征途中,还有一群新闻人同样倾入心血,为中国载人航天事业鼓与呼。他们用笔、用镜头记录中国载人航天三十年腾飞发展的奋进之路,勾勒中国航天人走向星辰大海、不断攀登高峰的奋斗群像,充分体现出新的时代条件下新闻舆论工作鼓舞士气、成风化人、凝心聚力的职责使命,也涌现出不少优秀新闻工作者和作品。

  作为中国唯一一家权威介绍航天高科技产业的报纸,中国航天报在创刊至今已9次获得中国新闻奖。今天的讲述人之一赵屾总编辑以自己的航天新闻宣传工作实践,诠释了载人航天精神的内涵。

  如何确保在2天内完成几十条航天发射相关短视频制作?如何通过2年的拍摄积累创作出第33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作品《权威访谈|张扬对话王亚平:重返太空的183天》?新华通讯社记者张扬讲述了她创作背后的故事。

  作为载人航天的感受者、见证者、记录者,他们为人大新闻学子带来这些关于载人航天的新闻“故事”,让我们感受到“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也再次印证:做好记者是新闻基石,讲好故事是时代要求。

  “好记者高校行”活动是中国记协主办,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新闻学与传播学专业委员会协办,全国新闻界共同参与的一项树立新闻理想、展示新闻人风采的活动。接下来,活动将在北京有关新闻院系陆续开展。(来源:央视网)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责任编辑: 张泽月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7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