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守护理想之光——好记者高校行”系列活动清华大学场举行

2024-04-18 14:14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第三站,清华大学!

 

由中国记协组织开展的

“守护理想之光——好记者高校行”活动

在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的前两场活动

取得了良好的反响

时隔一周,我们再出发

12月14日,来到了清华大学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驻土耳其安卡拉记者陈慧慧(视频)

新华社国际部国际评论室编辑高文成

新华社国内部记者武笛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GTN主持人许钦铎

受邀参与讲述

与清华师生共同探讨

国际传播背景下

主流媒体记者

如何讲好中国故事

传递中国声音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张莉出席活动并致欢迎辞:

  今天的“好记者高校行”将是一个绝佳的机会,同学们将一方面了解当前国际背景下新闻工作的难点和痛点,也将更好地理解新闻工作者的理想与担当。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驻土耳其安卡拉记者陈慧慧:

  追求真相是战地记者的初心。巴以冲突中,真相往往藏在政治宣传或者是信息封锁的迷雾当中,而我们的任务就是要撕开这层迷雾来揭示事实的真相。

  如何站稳立场,在相关的报道当中始终保持客观、冷静、理智、不偏不倚,在国际传播中绝非易事,尤其考验记者的新闻素养和政治素养。在前线的30天,我们始终坚持中央就相关问题的原则立场,客观、真实地将新闻事实展现。

  30天来,我们从距离加沙地带20公里、15公里、10公里、5公里……到最后不到1公里,我们每天与炮火为邻、与危险作伴。但无论多么危险,对我而言,抵达现场、寻找真相,永远都有价值,有意义。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驻土耳其安卡拉记者陈慧慧。

  新华社国际部国际评论室编辑高文成:

  关于我的故事和经历,我总结了3个关键词。

  一是激情。对驻外记者而言,激情意味着你能够创造有利条件,打开困难局面。驻伊朗两年来,我坚持参加伊朗外交部的各种吹风会,熟悉当地部门高层。因此在关键场合,我才能拿到珍贵的采访机会,传播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二是好奇。好奇心,一直驱使我去探索、去挖掘事实真相。我常常去伊朗的孔子学院参访,为的正是了解当地青年对中国的看法。由于西方的宣传,伊朗人对中国存在一些错误认知,而在与他们交流中,我以实际行动逐渐改变他们的错误看法,去除西方媒体的中介作用,帮助我们树立更好的中国形象。

  三是思考。有了好故事,还要有大的格局、视角来引发思考,形成对国际格局的判断。在国际部评论室,我们时刻从全球视野跟踪中国与世界的互动,关注中国的发展状态和生存状态。“讲政治”这三个字绝不仅仅出现在年终总结里,更是我们写下的每一个字、传递出的每一个中国立场。

新华社国际部国际评论室编辑高文成。

  新华社国内部记者武笛:

  作为视频记者,这些年的拍摄中,我遇到很多人、见过很多事,今天我想分享3个人和他们的3条路。

  第一条,职业之路。8年前,肯尼亚蒙内铁路刚刚开工,我遇见一个女孩。土木工程专业出身的她,很幸运参与到蒙内铁路建设中。2年间,我们跟着她,记录她的成长和铁路的建设。看着这片土地,从荒芜到繁盛,她激动万分:“谢谢你记录下这个故事,这条路改变了我的一生。”

  第二条,回家之路。2015年,也门安全形势急剧恶化,中国政府随即展开一系列撤侨行动,我作为随舰记者参加报道。在中国撤侨临时安置点,我认识了中国援建也门图书馆项目的工作人员张洪斌。在接到撤离通知登上大巴,抵达港口,看到军舰和五星红旗后,他一下就哭了。他永远忘不了军舰上的条幅,上面写着“祖国派军舰接亲人回家”。

  有的人出国踏上寻求未来之路,有的人回国踏上归乡之路……能够踏上这些旅程,背后都需要强大支撑。而支撑着我们的是什么?正是如今强大的中国。

  第三条,人生之路。安吉丽娜,奥运史上首个难民代表团的运动员之一,我在里约奥运会上见证她的首秀。没有国家,也不代表任何一个国家,她只有一本联合国的旅行证明,她的人生没有任何归属。最终她止步于预赛,回到曾经的肯尼亚难民营。采访时她对我说:“我从没想过能参加奥运会,现在我爱上了跑步,我会一直跑下去。”她为自己的未来选择了一条坚定的路。

新华社国内部记者武笛。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GTN主持人许钦铎:

  当今世界,全球化遭遇逆流,地缘政治对抗有所抬头,不确定性激增,再加上西方反华势力的鼓吹与攻击。这种情况下我们该如何做好国际传播,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首先在国家层面,国家实力是根本,哪一方发展好了,哪一方就更有持久力,更具有竞争力。国家强大之后,就更需要会讲道理,讲好道理。国际传播,在国际社会中怎么把中国故事讲好。我们要讲道理、明是非,才能交朋友、少树敌。

  放眼第三世界国家、发展中国家,我们已经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和足够分量的话语权,未来我们需要硬实力、软实力、国家综合实力的进一步提升,在全球范围内提高话语权和影响力。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CGTN主持人许钦铎。

  4位嘉宾的分享引发在场新闻学子的思考与共鸣,讲述完毕后,进入互动交流环节,同学们踊跃提问,3位现场嘉宾对此展开针对性的回答。

现场提问分享环节。

  问题一:对未来有志于从事国际传播的学生,有怎样的建议?

  高文成说:“在找工作时,相比于成就和作品,我认为更重要的是个人的学习能力和未来发展潜力,如果能有一定的采写编评摄基础和国际政治知识储备,能帮助你更好地开展国际新闻报道。”

  许钦铎说:“从事国际传播一定会有驻外经历,进入全新的环境,首先要耐得住寂寞,保证身心健康。其次是提升专业水准和政治素养,在大国舆论场上与人交锋、竞争才能处于优势地位。”

  武笛说:“一方面,要以实践检验所学,多寻找实习和工作机会,在不断实践中补齐自身短板;另一方面则要运用所学指导实践,巩固基础知识,用更好的理论框架指导新闻实践。”

现场提问分享环节。

  问题二:驻外过程中最需要克服的困难是什么?

  高文成说:“对我来说最难的还是语言不通。由于我没有什么波斯语基础,学起来特别慢,也很费劲。因此在交流中,如何让当地人敞开心扉,如何取得他们的信任,我下了很大的功夫。”

  许钦铎说:“在个别西方国家,只要听说你是中国记者,一些人就拒绝接受采访,如何破冰?这是很大的挑战。”

  武笛说:“很多时候驻外记者工作生活融为一体,很难真正剥离。去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迎接新的环境还有很多采访对象,如何顺利推进工作是很大的挑战。”

现场提问分享环节。

  问题三:在国际传播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许钦铎说:“在外国人眼中,中国只有一种声音,其实不然。中国是多元、立体、多面的。我们在国际传播过程中,可以有所展现。但涉及到中国原则性问题,如领土、主权、人权等,我们毫无疑问要想办法讲逻辑、讲清楚,并力争获得理解。”

“好记者高校行”

是中国记协主办

动员全国新闻界共同参与

树立新闻理想

展现新闻人风采的活动

接下来

“好记者高校行”

将陆续走进各大高校新闻系

在评论区留下你的大学

说不定下一次

和他们面对面的

就是你哦!(中国记协网)

  本期编辑:李永锡 吕彩虹 陈果静 樊杨

  实习:陈祖明 任金蕊

   1 2 下一页  

责任编辑: 张泽月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7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