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记者:我快忙成八爪鱼啦!我们:那就发语音吧!

2024-05-08 10:16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当地时间5月5日下午,习近平主席抵达巴黎,开始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

  此前,总台CGTN时政外交记者董雪来到巴黎报道,我们向她约稿,她说:“等我回去就写,现在快忙成八爪鱼啦……”

  “这么忙!你择时发语音,我们整理。”

  这篇文章就在语音和整理语音间完成。

  我在现场 | 记者:我快忙成八爪鱼啦!我们:那就发段语音来吧!

  本文作者:董雪

  Q:一到巴黎就开始进行报道吗?

  A:我们先行到达巴黎,准备接机时,我先做了出镜,拍个Vlog,介绍此次出访的基本情况。

  当天下午巴黎下着小雨,但民众热情不减。回酒店路上,我看见道路两旁,中法两国国旗迎风飘扬,民众们高举“中法友谊万岁!”“祝习近平主席访问法国取得圆满成功!”等横幅,欢呼着、呐喊着。

  其中熟悉的中国面孔,让我忍不住大声发问:“你们来自哪里啊?”

  “福建!”“我们是福建的!”他们兴奋地朝我挥手示意,用手指着写有“法国福建同乡会”的横幅。

  民众的热情深深感染了我。我预感到,这次巴黎采访会有不少收获。

  Q:采访过程中,什么事情让你印象深刻?

  A:在前期准备中,一段百年前的故事让我很感兴趣。

  1919年至1920年,大批中国青年赴法国勤工俭学,他们大多集中在法国小城蒙达尔纪。

  这座小城,见证了中国共产主义革命的萌芽。进步青年们在这里上下求索、追求真理,立志“改造中国与世界”,形成了旅法共产党早期组织。

  我想,这是一段精彩的、不应忘记的历史,也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展现了中法两国的历史渊源。

  从巴黎出发,乘坐一个小时火车,我来到蒙达尔纪。小城充满历史气息,百年前中国进步青年的足迹仍清晰可见,城中一个广场,被命名为“邓小平广场”。

  来到中国旅法勤工俭学蒙达尔纪纪念馆,馆长王培文向我介绍了这段历史。纪念馆内的书籍、笔记、老照片,让我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那段红色历史。如今,这里已经成为中法两国的文化交流中心,见证中法百年的历史连结。

  告别馆长后,我又采访了蒙达尔纪市长。我的蒙达尔纪之行通过视频方式展现在大家面前。

  Q:采访过程中有没有预料之外的情况,如何应对?

  A:有。当地时间5月6日下午,习近平主席出席马克龙总统举行的欢迎仪式。到达预定点位后,我发现原本定下的摄像点位由于特殊原因临时调整。

  没有摄像,时间又极其有限,在信号紧张的现场,仅靠一部手机无法与台里完成电视连线,怎么办?

  既然直播连线做不了,何不拍一期Vlog?

  眼前古朴雄伟的建筑,是巴黎的一处重要地标性建筑——荣军院。我决定从这里入手:为什么欢迎仪式选在这里?

  一起采访的法国LCI电视台记者Gilles Papin告诉我,只有在迎接重要的外国贵宾时,才会在荣军院举行欢迎仪式。

  他还教我如何用法语说“荣军院”,我也教他中文的读法,交谈中,我对这座地标性建筑的认识又加深了几分。

  Q:视频出镜如何做到自信大方,采访提问逻辑清晰?

  A:采访前的准备固然重要,但平时的知识储备更加关键。

  Q:采访如此重要的“大国外交”现场,有什么经验和大家分享?

  A:一是做好充分准备,二是做到随机应变。

  尽管此前参与过G20等报道,采访过数位政要,但这次我仍不敢丝毫懈怠。

  早在一个月前,我就开始做各种功课,对基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并思考可能的切入角度,在外交、经济、人文层面做好准备,如开放免签、中法文化年、中欧企业合作等。

  但计划始终赶不上变化,学会随机应变,是我跑“时政外交”多年来的体会。在与采访对象交流中,及时抓住信息关键点并深挖,遇到突发情况及时妥善应对,都需要随机应变的能力。

 

  来源:中国记协微信(ID:zgjxacja)

  本期编辑:李永锡 樊杨 任金蕊

  实习:陈祖明

责任编辑: 葛燕燕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24141310773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