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象舞指数”总台短视频周榜(5月5日—5月11日)上,央视新闻账号发布的短视频《法国人第一次喝中国茶喝出夹子音》荣登榜首。不仅如此,这条短视频还以#法国人第一次喝中国茶喝出夹子音#以及#给老外亿点中国茶震撼#的双话题登上热搜榜,可谓彻底火出了圈。
这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依托电视节目《互鉴》进行新媒体传播的一次有效尝试。与以往最大的不同,这次新媒体团队主动思考平台流量逻辑,根据节目内容找准合适的传播时机,抓住平台流量需求,对节目内容进行揉碎再创造。从网友的兴趣点和接受度出发,进行内容的再策划和加工。团队的主要目标是让网友能够“在合适的时间”遇到“合心意的内容”,而不只是根据节目进度选择亮点进行拆条按时发布。
时事与热点契合度高,
即时反映中欧动态
《互鉴》节目本身的定位与策划为其在新媒体舆论场的传播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这是一档由总台新闻频道推出的时事谈话节目。有关中国茶的这期节目紧跟国际热点及中欧关系相关的外交动态,涵盖了广泛的主题和参与者,包括大国外交的见证者、文明互鉴的传播者、经贸往来的推动者以及青年交流的积极分子。通过谈话节目的形式,不仅回顾了中欧关系的重大历史时刻,还分析了当前的合作成果和未来的合作潜力,揭示了通过人文交流加深国与国之间、民与民之间亲密关系的重要性。
《互鉴》节目对时事热点快速响应,能够及时地反映中欧之间的最新动态,为观众提供关于国际关系最新进展和政策走向的第一手资讯。通过紧跟领导人的出访行程,《互鉴》使观众能直观感受到国际舞台上的中国立场和中国作用,从而深化了观众对国际政治的理解和认识。在5月6日的节目中,主持人康辉作为随团记者,在法国巴黎街头进行实地采访,这种现场报道方式在保证节目时效性的同时,满足了观众对时政主场之外新闻信息的需求。
群聊话语场氛围融洽,
探索中欧多维交流
话题性是衡量一档节目是否具有吸引力的关键指标。《互鉴》节目在选择话题时,着重挑选中法两国人民共同关心且熟悉的内容,同时配以“中国通”法国网红嘉宾和主持人的妙趣点评,以增强节目的亲和力和相关性。例如,在5月7日的节目中,三位法国嘉宾深入讨论了法方对中国来宾高规格接待所体现的深厚友谊,解析了宴会上菜品的精心安排,以及两国日益紧密的经贸合作。节目还通过具体案例,引出法国奶酪、火腿和葡萄酒如何融入中国市场、中国产品如何进入国际市场等话题,展示双边贸易的实际成果,探讨双向文化交流的丰富内容。
新媒体传播效果显著,
激活受众广泛参与
《互鉴》节目的互动性,显著提升了其传播效果和观众参与度。该节目通过邀请来自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的嘉宾,包括政治家、学者、商界人士、文化传播者及普通民众,实现观点和经验的多元分享,促进文化和思想的交流,这种互动模式不仅丰富了节目内容,也增进了不同观众群体之间的理解与共鸣。在传播方面,节目内容在素材筛选和二创方面,注重移动端的传播效果,使其更具吸引力,提高了其在社交平台上的可见度和热度,如通过微博话题“#老外被中国人的约饭节奏震惊了#”“#法国人第一次喝中国茶喝出夹子音#”等获得广泛关注并登上热搜榜。这种策略不仅放大了节目的传播效果,也确保了内容在最适宜的时机触达最广泛的受众。
可以说,总台《互鉴》节目此次配合高访,成功地将大屏节目的时效性和大众参与性与新媒体传播的话题性和互动性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不仅为网友提供了一个了解中欧互动的窗口,更是搭建了一个促进理解和合作的平台。推动“思想+艺术+技术”的媒体创新融合,有效且充分利用总台独家的优质资源,不断创新、尝试和调整传播策略,实现更广泛的用户触达和更积极的受众反馈,是总台未来融合传播持续发展和探索的方向。
作者|象舞指数观察员:冷凇--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