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全媒体时代到来,舆论生态发生深刻变化。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相互融合,信息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影响更大的同时,舆论场变得更加复杂,从前段时间的“秦朗巴黎丢作业”“点读机女孩”等事件中可以看到,社交媒体平台各种声音交织错综复杂,各种观点繁杂而多元,信息真伪愈加难辨。互联网时代,正确舆论导向是新闻工作的生命线,也是媒体公信力的源泉。为此,应根据全媒体传播特点,探索出一套适合全媒体环境的舆论引导机制,以切实维护好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发挥好舆论在整合社会思想、保持社会稳定、推动社会进步等方面的作用。
在此类引发众声喧哗的舆情事件中,最终还是由主流媒体起到定音鼓、定盘星的作用,主流媒体在及时通报事实、引导舆论、宣传主流价值观、促进行业反思等方面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在“秦朗巴黎丢作业”事件发生后,人民日报、央视网就曾分别发布了《炮制“秦朗丢作业”,丢掉了什么?》《警方通报:“小学生秦朗丢作业本”视频系编造》等系列深度报道,解读事件原委,引导网络舆论,也引发了网民对于短视频造假现象的反思。当然,在此类事件的舆论发酵过程中,我们看到平台监管不足、把关缺位、监管责任界定模糊、算法分发为虚假信息扩散提供土壤等问题,为当下网络信息监管与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工作带来了挑战。
分析当前网络虚假信息传播的原因,或可从以下几个特征入手:
一是传播渠道多元化。移动互联网在引领网络社会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负面舆情的多平台发酵。近期的“秦朗巴黎丢作业”事件、“点读机女孩”等事件,都是先由抖音、微博、小红书等社交平台发酵,之后引发各网络媒体转发,掀起舆论热议。在这一过程中,社交平台成为各种各样言论与思潮交流、交融、交锋的载体,形成反向议程设置。这些平台上的信息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且用户群体多样,形成了多元化的传播渠道和圈层化的舆论生态。不同渠道和圈层中的信息、观点和态度可能存在巨大差异,给舆论引导和监管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二是舆情焦点分散化。在当前的全媒体传播时代,传播主体的多样削弱了传统媒体的议程设置、舆论引导的权力,使得舆情焦点更加分散,带来的舆情的风险也更加分散。加之在平台算法分发机制下,信息的传播虽然去中心化,但却又在流量池机制下获得不同程度的曝光,平台机制加算法逻辑使得虚假信息和极端观点容易得到进一步的传播,加剧了舆情风险的扩散。
三是舆论观点极化倾向。“舆论极化”体现的是普通民众在某一社会、政治议题上观点、态度或立场的强烈或偏激程度,网络舆论具有动态性,媒体面对突发事件时的一时失语极易导致舆论从狂欢走向极化,该倾向的突出表现有负面情绪煽动、冲突叙事、抗争叙事与非理性表达。社交媒体的“过滤泡”作用,大大减少了相同观点的人们聚集的成本,持有各种强烈观点和坚定信念的人群在网络和社交媒体平台上可以轻易找到观点和志趣相同的群体,随着相同观点人群的不断聚集而发挥作用,这进一步加剧其在各种社会议题上的观点极化,为舆论引导带来更大挑战。
由此可见,在全媒体时代,舆论治理面临一系列挑战,那么在这样的背景下,应当采取哪些措施以维护正确的舆论导向、凝聚社会共识呢?
在这里我给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主流媒体坚持价值引领,强化移动端内容审核与引导,建立以内容建设为根本、先进技术为支撑、创新管理为保障的全媒体传播体系。通过观察近期的几次传播事件可以发现,它们都经历了高度相似的过程“自媒体传播-形成热度-媒体跟风-舆论反转”,纵观事件的发展发酵,部分媒体未经核实,跟风转发难辞其咎,助推了虚假信息的扩散,给网络环境和舆论生态带来不良影响,破坏媒体公信力。由此可见,全媒体时代,主流媒体的舆论导向、价值导向尤为重要,不能“唯流量论”,更要坚守媒体的责任和底线,用权威、准确、客观的信息引导社会舆论。具体来说,还应进一步加大对移动端内容审核的投入,运用先进技术进行实时筛选和过滤,确保发布的信息真实、可信。可以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的优势,结合专业编辑团队,对信息进行有效核实,提升移动端内容审核的效率与准确性。主流媒体应发挥自身的权威性,通过深入调查、权威解读、及时发布等方式,引导公众理性看待事件,避免盲目跟风。在重大事件发生时,主流媒体应迅速反应,及时发布权威信息,稳定社会情绪,避免虚假信息的传播和扩散。
二是完善媒体舆论监督机制,建立重大舆情和突发事件舆论引导预案。首先要在完善舆论监督、提高监督水平上下功夫。既强化责任,又突出重点,既要深刻认识舆论监督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内容,是社会“免疫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又要着重围绕党和政府重视、人民群众关心、现阶段有条件解决的突出问题进行深入调查,加强舆论监督报道,确保每篇报道事实准确、客观全面、以理服人,做到科学监督、准确监督、依法监督、建设性监督。其次,主流媒体必须健全重大舆情和突发事件舆论引导机制。坚持完善舆情研判预警机制,提高总体态势感知能力,及时掌握“苗头性”问题。完善社会热点问题舆论引导机制,对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社会问题与公共政策做好深入解读,积极引导社会舆论,着力增强公众信心;完善重大舆情联动处置机制,建立舆情预警指标体系,确保第一时间能够做好重大突发事件的舆情管控,做到快速反应、有效引导、精准调控。一旦监测到可能引发社会广泛关注的事件,应急小组应立即启动预案,迅速组织人员前往现场或进行远程信息收集与核实,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三是主流媒体应主动配合政府构建多方协同的舆情管理机制,成为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构建的重要环节。当前,社会信息化的加速推进使互联网成为舆论宣传的主阵地和舆论斗争的最前沿。因此,要占领信息传播制高点,就必须过好互联网关,我们的媒体应该作为社会行动者,更加广泛深入的参与其中。要建立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树立综合治理理念,落实各相关方责任,运用多种手段进行综合治理;完善协调推进的工作体系,注重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形成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等多主体参与,经济、法律、技术等多手段结合的综合治网格局。
新闻媒体特别是主流新闻媒体,应该主动承担起信息传播与舆论引导的双重角色,通过及时、准确的新闻报道与高质量内容生产,在传递真相的同时,弘扬社会正能量,促进公众理性沟通,加强社会整合。互联网平台则依托技术优势,提供数据支持与内容管理服务,同时提升运营透明度,对用户负责。社会组织和公众作为社会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参与监督、理性表达与教育倡议,不仅监督政府和企业行为,也在提升自我媒介素养的基础上,促进健康网络文化的形成。学术研究机构则专注于理论研究与效果评估,为舆情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与专业培训,提升各参与方的能力水平。(本文为中国记协新闻道德委员会委员秦瑜明在“全媒体时代如何坚持正确舆论导向”专题评议会上的发言,刊发时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