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老外:中国怎么这个样子……

2024-06-11 10:39 | 来源: 中国记协微信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5月16日至30日,中国记协与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秘书处联合组织中东欧国家记者团,先后赴北京、广东、浙江、上海、河北等地开展主题采风采访。

  中国日报时政记者赵佳也是记者团的一员,带着对一些问题的好奇,她在参访过程中寻找答案。

  赵佳受邀给中国记协微信编辑部“我在现场”栏目来稿,讲述这段经历。

  本栏目长期征稿,征稿信息附文末。

  5月16日至30日,中国记协与中国—中东欧国家合作秘书处联合组织开展中东欧国家记者团来华访问活动。来自保加利亚、克罗地亚、塞尔维亚等国主流媒体的中东欧国家记者团成员,先后赴北京、广东、浙江、上海、河北等地开展主题采风采访。

  记者团成员在港珠澳大桥前合照。

  我作为中国记者受邀参加了记者团。接到任务的第一时间,一个好奇的念头便已经产生——

  外国记者对中国印象究竟如何?此行会对他们的印象有改变吗?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我们还需要做什么,还可以做什么?

  背着行囊,15天,我出发了——

  (一)

  5月19日,记者团抵粤第一站——永庆坊历史文化街区,参访粤剧艺术博物馆。粤剧艺术博大精深,早在2019年便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当天广州阴云密布、细雨绵绵,室内却游人如织。来自北马其顿的记者阿妮塔·布霍夫斯基和许多记者同行一道,在精美的粤剧戏服前拍照打卡。她对我说,第一次来广州看到粤剧很惊喜,游览博物馆也十分有趣。

  5月20日,广东省广州市南沙新区规划展览馆门口,一位精神矍铄的老者舞着太极剑。

  记者团成员纷纷走上前去同老者合影留念。兴之所至,还请老者赐教,过一把“剑瘾”。黑山新海尔采格广播电视台台长、代表团团长格里戈·托马诺维奇跃跃欲试,他的剑舞赢得大家的掌声。

  我们沉浸其中,以至于跟大部队拉开了距离。看到托马诺维奇如此“专业”,我找他聊了聊。果然有新闻!

  托玛诺维奇与中国缘起1998年,彼时他到大连海事大学进修,虽然课程为英语教学,他却选择自学中文。

  他热爱中国文化,有十五年的太极学龄。这次练剑让他重燃热爱,“我回黑山后要继续学习太极!”“当我在练习太极时,能感到一种能量贯穿全身,使我内心平静,全神贯注。”他说这是太极在促进身体健康之外的意外之喜。

  5月22日,记者团北上参访位于浙江杭州的良渚博物馆。良渚古城遗留下的碳化稻米、原始字符,以及象征等级的玉琮、玉钺、玉璧等礼器,让成员们赞叹不已。

  捷克媒体人佩特里拉科娃对玉器十分感兴趣,她全程拿着相机拍摄,“就像照壁上书写的那样,考古遗址博物馆充分说明良渚是实证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的圣地。”

  听到这里,我向她展示我拍的玉器图片,她兴奋地回应“就是这样!”良渚博物馆对数字媒体技术的灵活运用,也让她由衷感叹,“真好,我们国家还没有这样的技术呈现”。

  (二)

  5月22日,广东深圳华为松山湖园区。刚踏入这里,罗马尼亚主流媒体33频道制作人、主持人安德鲁·斯托扬告诉我,这是“东方遇见西方”的一刻。他说:“作为一名西方人,这里的建筑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如果我们想要更好地了解对方并交流思想,我们首先要了解我们彼此的文化。”

  记者团一行来到位于华为园区的三丫坡图书馆。该馆借鉴法国国家图书馆黎塞留馆、尚蒂伊古堡的藏书室、国会图书馆设计,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致敬。馆藏书籍精选自全球2万多家出版社,涵盖20种不同语言,尽显开放包容、交流互鉴之姿。

  之后,记者团成员乘坐华为小火车,穿梭在园区的欧式建筑之间。斯托扬兴致勃勃地说道:“园区充满了文化气息,这体现出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尊重。”

  在华为松山湖园区,东西文明交相辉映,美美与共。

  (三)

  5月25日,当大巴车驶进浙江安吉红庙村“深蓝计划”咖啡馆所在地,车上的记者团成员集体惊呼:“哇塞!”我也不例外。这里崖岸高峻、湖水幽蓝、草木葱茏,宛若仙境。

  来自波兰的“莫妮卡旅行记”自由制片人莫妮卡·克拉夫奇克难掩兴奋:“这里真的美得不可思议,太美妙了!我很喜欢!”

  了解到此地是由矿坑改造而成,《匈牙利新闻报》记者布莱姆·纳吉·马尔东感叹:“你们将这个废弃矿坑改造成这样一个充满活力的宜居之地,真的是太酷了!”

  斯洛伐克媒体人艾吕特在访问行程结束之际,接受我的采访。他依然对安吉的这抹绿色回味无穷:“我实在是没想到能看到那么多绿色。”是啊,谁又能拒绝绿水青山?

  5月25日下午,记者团来到了安吉余村。

  这里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源地,也是浙江、中国乃至世界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重要窗口。

  余村百姓纷纷拿出自家特色招待友人,余村党委副书记俞小平端起了安吉白茶,给我们讲了“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和“一片叶子共富多方百姓”的故事。余村百姓手敲中国大鼓,唱起歌来跳起舞,欢迎外宾。

  “浙江过去三十年的发展在我看来是个奇迹”波兰媒体人西拉泽克说,“中国式现代化追求共同富裕,这是个明智的做法。余村这个例子就说明共同富裕可以造福多方人民。”

  匈牙利媒体人马尔东说:“保护环境可能在短时期牺牲经济,但是长远来看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塞尔维亚媒体人巴尔布洛维奇说:“余村表现充分说明‘两山论’是管用的理论!”

  (四)

  5月27日,上海市黄浦区兴业路76号,记者团来到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中共一大会址参观,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过程以及意义。

  “很明显,正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取得了现在我们所能看到的一切成就。中国共产党有能力实现社会稳定和经济繁荣。”团长托马诺维奇说:“中国人民的奉献精神也至关重要,中国人民在发展自己的国家、追求美好未来的道路上利益一致,同心奋斗。”

  塞尔维亚媒体人巴尔布洛维奇说:“最近几天,我一直都在思考复旦大学郑长忠教授的话。”郑教授随团给外宾讲解中国发展理念,他认为中国共产党提出以人民为中心,不仅是以中国人民为中心,也以世界人民为中心,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波兰媒体人西拉泽克赞赏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具有前瞻思维和长远眼光,他说中国实现目标的政策工具因时而变,但是以人为本、为民造福的政策的连续性一以贯之。

  (五)

  此次采风,记者团既去了繁华都市,也到访了和美乡村;见到了港珠澳大桥这样的超级工程,也看到了百姓安居乐业的市井生活。他们对中国经济成绩的客观评价、对中国经济发展光明前景的坚定信心、对中国同世界共享发展机遇的赞赏肯定,引发了我的思考。

  捷克GNEWS·CZ新闻网创始人德尼萨·佩特里拉科娃是记者团中唯一一位可以用流利中文和中国同行交流的人,她跟我说,她的老师讲“如果一个人要了解世界,他就会学中文”。她在此次行程中多次跟我表示:“我真的相信未来在中国。”她点赞中国投资环境和创新精神,认为中国有好多欧洲需要学习的地方。“虽然很多捷克人不理解我在做什么,但是在中国我遇到很多和我有一样想法的人,我很开心。”

  参观港珠澳大桥时,保加利亚国家电视台记者蒂霍米尔·伊格纳托夫对我说,当他说“我爱粤港澳”的时候,他是认真的。“我爱中国人的团结!没有团结,就不可能有这么棒这么美这么高质量的大桥,我感受到中国基础设施的先进。”

  在深圳比亚迪,塞尔维亚广播电视台地区新闻部门首席编辑萨沙·巴尔布洛维奇对我说,尽管世界上围绕中国电车有许多争议,但他相信比亚迪会凭其产品成为全球舞台的主要参与者。“中塞是铁杆朋友,期待未来有更多中国新能源车行驶在塞尔维亚的公路上。我对中国经济有信心,相信中国会在自己选择的道路上取得成功。”

  在宁波舟山港,格鲁吉亚一电视台记者娜塔莉亚·马赫维拉泽用格鲁吉亚语冒雨出镜。她告诉我,她在介绍这个连续14年货物吞吐量全球第一、“一带一路”倡议关键枢纽节点的大港。“格鲁吉亚欢迎‘一带一路’倡议,中国大市场将为格鲁吉亚公司带来成功机遇。”

  漫步上海外滩,北马其顿广播电视台记者斯托扬·特尔普切夫斯基突然走过来跟我讲:“这里真的太棒了,上海是一个非常现代化的大都市,我好像处在另外一个世界,我真的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我此时此刻的感受。”

  波兰chiny24网站创始人兼主编莱舍克·西拉泽克很“苦恼”有人问他对中国的第一印象,毕竟他1994年就来中国了。他说三十年感受无法用只言片语说明,但观察到的主要一点是中国在经济、科学、技术等方面取得快速发展,他将继续见证中国发展。

  中国日报时政部记者赵佳采访斯洛伐克“世界与时代”网络电视台编辑、独立媒体联盟主席蒂博尔·艾吕特。

  斯洛伐克独立媒体联盟主席蒂博尔·艾吕特赞赏中国同别国分享自己的成功,“中国对别国非常友善,这是中国的一贯作风。中国追求和平稳定,抵制战争冲突,这样人们就可以在正常且友善的环境中为和平繁荣而努力。”

  ……

  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

  只有来到中国,才能知道中国是什么样,才能感受它亘古绵延的文化,波澜壮阔的历史,精妙深邃的智慧,才能体会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

  我交了很多朋友,我对他们说中国还有很多可以分享的故事,期待你们再来。(本文作者:赵佳)

责任编辑: 苏影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2123707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