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我在现场|记者为张桂梅高兴,她却说:今年是最难的一年

2024-06-12 14:26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一)

  6月5日,距离高考还有两天。

  我们从昆明启程,驱车4个多小时前往华坪。当晚马不停蹄赶到华坪女高,看望许久未见的张桂梅老师。

  自2008年云南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成立至今,这是张桂梅连续14年送考,我们连续第4年报道华坪女高高考。

  4年相处,已经让我们成为朋友。

  教学楼三楼,还是那间熟悉的办公室。再次见到张桂梅老师时,我们欣喜地发现——半年未见,她竟然胖了,原本黑瘦的脸也圆润了不少。以前,她的脚背因风湿病肿得老高,上下楼梯都需要人搀扶。但这次,她不光能自己爬楼梯,脚步也轻快了许多。

  就当我们为此感到高兴时,她却对我们说:“今年是我感觉最难的一年。”

  原来,就在前不久,她患上了带状疱疹,腰间起了一大片水泡。这种疾病能够引发严重神经痛,医生多次劝她住院输液。但为了不让学生们担心,她只是口服或涂抹一些药物,以此缓解疼痛。

  因为这个病,救护车跑了两趟学校,学生们吓坏了,都以为今年张老师可能没办法送考。

  6月6日,工作人员在给张桂梅涂药。

  “所以我得撑着,我得在那儿,她们才安心。”张桂梅说。

  采访间隙,不时有学生靠在门边向内张望,眼含笑意与关心。

  “你们看我还是熬到现在了不是?只要我坐在这里,姑娘们心里就稳一点。”张桂梅说,“我想让姑娘们知道,不管遇到什么情况,她们都不是独自一人在战斗,还有老师、校长在这儿。”

  (二)

  过去几年,我们关于张桂梅送考的新媒体报道,几乎无一例外成为“爆款”。今年是第4年,同样的题材,还能不能找到新角度、挖出新故事,其实我们心里也没底。

  一直以来,我们对张桂梅的采访秉承着“笨功夫”原则。从清晨到深夜,跟着她的作息,记录她的工作与生活,让我们在不经意间捕捉到不少独家瞬间。

  采访第一天,我们跟随张桂梅查课时发现:教学楼每间教室都安装了空调,而她自己的办公室里却只有两台旧电风扇。六月的华坪,夜晚气温直逼30℃。从凉爽的教室回到张桂梅闷热的办公室,我们刚坐下就出了一身汗。

  为什么不给自己也装一台空调?我们再三追问才得知,这些空调来自企业捐赠。由于数量有限,张桂梅选择优先安排给学生和其他老师使用。

  “我跟他们说我年龄大,怕吹风。”张桂梅笑着说。

  高考第一天,清晨5点多,我们来到张桂梅办公室,她正在吃药。

  见她的手来回在办公桌底下摸索着,我们好奇地凑上前去,眼前景象令我们震惊——

  那是一个大纸箱,里面堆满了各种瓶瓶罐罐和小盒子,都是张桂梅吃完的药品包装盒。

  更令我们震惊的是,这些竟然只是她一周的药量。见我们无言,她只是轻松一笑——

  “7天吃一筐,我把吃完的药盒扔到大纸箱里,每周他们就给我收走一次。”

  6月7日清晨,张桂梅在办公室吃药。

  (三)

  6月7日,高三学生在宿舍住的最后一晚。

  6月7日,张桂梅拿着“小喇叭”叮嘱将要奔赴考场的毕业生带好考试用品。

  22时许,和往常一样,张桂梅拿着“小喇叭”再度现身。

  “快睡觉了,我看还有谁没睡觉。”

  “张老师我们爱您!”突然,孩子们从宿舍楼里跑了出来,将张桂梅团团围住,一个接着一个,拥抱着陪伴了她们三年的“校长妈妈”。

  6月7日晚,高三学生从宿舍里跑出来与张桂梅相拥。

  张桂梅放下了手中的喇叭,眼里闪着泪光。

  “张老师,您一定要保重身体。”“您生日那天我们要回来看您。”

  “不许回来!赶紧休息,明天还要考试!”

  (四)

  6月8日,考试结束后,张桂梅在返校的大巴车上休息。

  6月8日,高考结束。和过去13年一样,张桂梅又悄悄“躲”进了办公室。

  接受采访时,她平静地说:“高中只是人生的一小站,前面的路还很长,根本不需要什么告别、伤感,自己高高兴兴走就行了。”

  但当结束考试的孩子们收拾行李,陆续离校时,她还是慢慢靠向窗边,扶住窗台,默默注视孩子们一个接着一个踏出校门。

  6月8日,张桂梅站在窗前看着学生的背影远去。

  伤感的时刻总是短暂的。高考结束当天,她就安排高二学生搬进了高三年级刚刚腾出的教室。教室门口的高考倒计时牌也从“0天”更换成“364天”。

  67岁的张桂梅再次踏上新的征程。 (本文作者: 庞明广、周磊、张博令、胡超)

  来源:中国记微信(ID:zgjxacja)  
责任编辑: 苏影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24071212371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