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什么现场?这么神秘

2024-06-21 15:06 | 来源: 中国记协微信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高考阅卷,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谁来阅卷?怎样阅卷?怎么打分?怎样保证公平公正?

  新华社记者郭宝江、周思宇、张建新、郑明鸿组成“高考小分队”,走进天津、贵州、重庆等地的高考评卷现场,深入采访了相关情况,并受邀给中国记协微信编辑部“我在现场”栏目来稿。

  本栏目长期征稿,征稿信息附文末。

  我在现场|什么现场?这么神秘

  本文作者:郭宝江 周思宇 张建新 郑明鸿

(一)

  高考马上放榜,这段时间,关于高考的信息总是牵动人心。

  谁来阅卷?怎样阅卷?怎么打分?怎样保证公平公正?

  带着这一疑问,我们分多路探访,走进天津、贵州、重庆等地的高考评卷现场。

6月13日,在重庆市西南大学评卷点,工作人员正在进行试卷扫描工作。新华社记者 周思宇 摄

  6月14日下午,天津市教育招生考试院组织天津几家主要媒体前往承担高考评卷工作的三所高校探营。

  早在两天前,天津招考院就要求记者报备了相关信息,并反复强调注意事项,比如不能带手机进入评卷点、拍照不能对准电脑屏幕、不能拍摄评卷老师特写,采写内容需经招考院审核等。

  当记者来到集中阅卷的办公楼,招考院办公室的负责老师又在一楼大厅重申注意事项,才带记者来到评卷所在的楼层。进入评卷点需过一道安检门,门口有保安严格把守,记者的手机也被“扣”在外面。

  同样是14日,贵州省招生考试院在贵州师范大学高考评卷现场举行2024年高考“评卷开放日”活动,记者也体验了严格的进场过程。

  到达现场后,记者先从工作人员手中领取了采访记者证,随后按要求将手机暂存在一楼的铁皮柜里,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参观了阅卷现场。

  当天,前来参观高考阅卷现场的有20余名兄弟单位同事,他们无一例外,都按要求领取了证件,暂存了手机。现场一楼设置了安检门,所有人进出都需从安检门内通过。

  在安检门的一旁,立着两块红色塑胶板,上面用白色字体写着“高考评卷场地凭证出入”和“评卷场内禁止使用手机”两句提示语。

  参观评卷现场时,评卷基地工作人员再次反复提醒媒体记者,拍摄现场画面时须避开电脑屏幕,避免造成信息泄露。

(二)

  高考评分要做到“分分有据”,“据”从何来?

  在贵州,记者参观了一间阅卷室。阅卷室内,近百名老师正在评阅语文作文。他们聚精会神地盯着屏幕,仔细审读每一份试卷,然后给出相应的分数,并未因参观者的到来而分心。

  阅卷室两侧墙上,分别悬挂着写有“科学规范、公平准确、细致认真”和“心中有考生,评卷零差错”字样的横幅。

  贵州省2024年高考评卷现场评卷工作领导小组副组长罗永祥告诉我们,主观题采用一题多评的模式。即每道题由系统随机分配给两名评卷教师,如果他们所给分数的差值超出允许范围,则会分配给第三名教师评阅,如果评分结果与前两位评卷教师分差仍不符合规定,则交送专家组裁定,确保评卷结果经得起检验。

  在天津大学,数学评卷专家组负责人告诉记者,评卷开始前老师们针对每道题都列出了不同的解法,最多的达10余种。对于每一种答案涉及的给分点、知识点都进行了充分分析,做了如何给分的预案,保证阅卷公平公正。

6月14日,评卷教师在天津师范大学评卷点评卷。新华社记者 李然 摄

  非选择题评卷则多采取“网上阅卷”的方式。记者在天津看到,评卷场地实行全程实时视频监控。据介绍,场地内安装有无线信号和无线网络屏蔽设备。评卷场地的网络连接采用局域网的形式,并与外网实行物理隔断。评卷服务器在独立的机房内存放,安排保卫人员昼夜值守,确保评卷期间的数据安全。

  高考评卷工作平稳有序开展,也离不开大数据等新技术的助力。

  “我们引入了大数据分析技术,对评卷数据逐一进行分析和筛选,由学科专家对发现的每一个潜在问题进行仲裁,从而有效地监控评卷误差,确保阅卷结果的信度和效度。”西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副院长廖剑伟说,每天评卷结束后,系统还将对评阅数据进行阶段性分析,包括阅卷误差分析检查、评分分布分析等,工作人员将重点对多阅次、大误差成绩进行检查。

(三)

  高考阅卷事关每位考生的前途命运。对公众而言,高考分数的产生过程颇为“神秘”。

  通过探访高考评卷现场、采访各地招考部门等多种方式,记者探寻到一张试卷的“闯关之旅”:答卷从离开考场到考生获得分数,经过了运送、扫描、选择题评阅、非选择题评阅、成绩合成及发布等多个环节。

6月14日,上海考生家长代表受邀走进上海高考语文评卷点,参观现场评卷工作。(上海市教育考试院供图)

  此次新华社高考阅卷报道的主题是解析高考分数的“出炉”过程,这样的主题设定很好地回应了公众关切,也增强了稿件的传播力。稿件播发后,取得了不错的传播效果,也进一步让读者直观感受到了高考阅卷的严谨和公正。

  征稿启事

  “我在现场”是中国记协微信启动改版以来开创的首个栏目,是编辑部重点打造的精品栏目。

  “我在现场”中,记者以第一人称讲述一线采访故事,深挖故事细节,分享真知灼见、流露真情实感,鲜活明快、可读性强。编辑部不定期将优秀作品集纳成册出版发行。

  更多稿件请参考文末 #我在现场 专栏。投稿地址zgjxwxtg@163.com请标注【我在现场】+单位+姓名+联系方式。

  投稿要求:

  1、字数2000—3000字最佳;

  2、强调现场感,记者在现场;突出故事性,记者讲好故事;提高可读性,语言表达简洁凝练。

  优质投稿将单篇展示在中国记协微信公众号上,编辑部会与记者本人联系,后续沟通稿酬等相关事宜。

责任编辑: 杨涵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24041310779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