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我在现场|这次的现场,从一张网上热传图片开始!

2024-07-15 10:10 | 来源: 中国记协微信公众号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7月10日至11日,位于三峡库区腹心地带的重庆忠县出现雷雨天气,20个乡镇降雨量达历史最高值,场镇被淹、山体滑坡、农房倒塌……

  危急时刻,报社派遣我前往忠县采访。当时,全县26个乡镇(街道)68个雨量站达大暴雨。我选择了被洪水围困最为严重的三汇镇作为采访第一站。

(一)

  采访从网上一张热传的图片开始。

  前往忠县的路上,朋友转来这张图片。三汇镇现场,洪水齐腰的街面上,3名男子冒雨站立,靠右的男子惊恐地盯着水面和冲击物,做出随时准备拦截的姿势;中间男子怀抱婴儿,正转过身来;左边男子伸手准备接过婴儿。

  “我要寻找这个婴儿和3名男子。”车到现场,洪水开始退去,大街上满是淤泥、杂物,当地干部群众开始清理路面。我打开这张图片逢人就问,“认识不?他们上午救人的。”

  与此同时,一位年轻女子也在找人。她就是图片中婴儿的妈妈梁云艳。我们在三汇大桥碰头了,照片中的事就发生在桥头一侧的汇里街。

  梁云艳是江西人,嫁到三汇镇,今年上半年才搬到汇里街租住,老公远在杭州打工,一个人照顾四个娃,老大10岁,老四还不到1岁。

  “当时害怕极了……”梁云艳回忆,她住在3楼,并不知道洪水来了,听到外面的雨声、水流声、呼喊声,才知道下不去了。“我举目无亲,一时不知道向谁求救。”

  就在梁云艳绝望之际,一男子推开了房门,抱起老三,说要转移他们出去。梁云艳带着其他孩子紧随其后下了楼。

  眼前的一幕,让她惊呆了,洪水直逼2楼,3名男子稳稳地一字排开接应他们。水位越来越高,一浪接着一浪,淹过胸膛、漫过肩膀,4名男子被拍打得左摇右晃,但咬牙坚持将母子5人送上了岸。

  “那照片应该是岸上群众拍的。”梁云艳告诉我,还没来得及说一声谢谢,连一个名字都没留下,4名男子就走了。她说,“不认识他们 ,只晓得是党员干部、志愿者。”

  记者与梁云艳一起寻找,终于在清扫淤泥的队伍中找到了4名男子,他们全身湿透、满身淤泥,头发、额头上,不知道流淌的是汗水,还是雨水。

  4人分别是黄博、丁松、周汉雄、罗波,都是三汇镇政府的中层干部。当天一早,4人下村查看灾情回来,刚好碰见洪水涌入汇里街。于是,他们两人一组分头行动,首先通知底楼的商户撤离,再转移2楼以上居民。

  “这是党员干部的职责,不用谢我们。” 丁松介绍,三汇镇地处山区,群山环抱场镇,每逢大雨来临,周围六路山洪都向这里汇集,几乎每年都要遭遇洪灾。他说,“有危险,党员干部和志愿者就要上!”

  黄博只有1米6高。当洪水淹没到肩头时,他其实很害怕。“不过,我也有孩子,看到母子5人被洪水围困,再危险也要全力营救。”

  “远嫁忠县,并不孤单。”梁云艳称,这是难忘的一天,让她感受到了亲人般的关爱。她说,“等娃们长大了,我要把今天的经历讲给他们听。”

  梁云艳母子只是众多受灾群众的一个典型。在三汇中学,我看到当地党委政府在这里安置起了临时家园。受灾群众依然乐观、坚强。他们告诉我,大家一定能渡过难关。

  (二)

  12日,雨过天晴,洪水渐退,我选择留在忠县。作为一名长期跑基层的记者,我深知洪灾过后,地质灾害易发。

  一早,我得知忠县黄金镇双梁村六组老屋嘴出现滑坡,随即前往事发点。

  黄金镇,两山夹一沟,双梁村就在山上的斜坡上。我们的小车沿着山路盘旋而上,沿途不是道路塌方,就是堡坎垮方,随处可见落石、泥石流、树木等拦住去路。

  “昨天滑坡时,几条进山的路都不通。”同行的黄金镇干部介绍,幸亏老社长发现险情,及时通知村民撤退,不到20分钟房屋就垮塌了。他说,“老社长救了45条人命!”

  在老屋嘴,我碰到了双梁村综治专干喻小明与老社长喻洪印,他们是父子。

  7月10日下了一晚上的雨。11日早上5点半,喻小明就冒雨去全村巡查灾情。喻洪印见老屋嘴洪水漫坡,整整一上午都在清沟排水。

  “中午‘轰’一声响,接着水泥地面拱起,我就想到是滑坡了。”鞋都来不及穿,79岁的喻洪印一边叮嘱老伴往后山跑,一边冲向院子,通知完老屋嘴的邻居后,又去通知汪家院子的居民。他告诉我,“不到20分钟,人们刚撤离院子,房屋就垮塌了。”

  喻洪印赶紧清点人数,得知在家的村民一个不少,稍稍安心后,又坚持把大家带到杜家坝安全地带,才松了一口气。

  特别让我感动的是,像喻洪印一样,村民们没丢下行动不便的人自顾跑路。村民刘定文母子,一个72岁、一个94岁,撤离极为不便,邻居孙学珍、刘定权、王万兰、喻甫清等虽稍稍年轻,但也是60多岁的老人。他们轮换背,硬是将刘定文的母亲平安带出了滑坡地带。

记者彭瑜在安置点采访受灾群众。

  当天,黄金镇受灾不轻,河水猛涨围困两岸,山下正组织转移群众;山上道路不通,救援力量根本就上不来。

  深夜,上山的路抢通了,县里、镇里的领导干部来了,救护的医生安排到位了,缺的衣服、床铺也落实了。

  喻小明说,这一刻,他一下子感觉有了依靠。惊魂未定的群众,眼睛里有了光,心头也暖起来。

  离开双梁村,我又看了一眼墙上“以人民为中心,切实做好新时代党的群众工作”的标语,心想,这不就是喻小明父子坚守基层、服务群众的铮铮誓言吗?

  喻洪印(右二)安抚受灾群众的情绪,身后墙上“以人民为中心,切实做好新时代党的群众工作”一行大字格外亮堂醒目。记者 彭瑜 摄

  (三)

  此次暴雨洪灾,尽管忠县大面积遭遇暴雨袭击。但至12日下午我离开时,全县无一人伤亡。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月前,忠县应急管理局局长陈家文接受采访时说过一句话。他说,“只要体制机制健全,落实执行到位,自然灾害防治‘不死人、少伤人、少损失’的目标还是能实现的。”

  当时,我不敢轻易相信。陈家文局长向我详细讲述了忠县创新实施的“五查四改月述考”机制——

  所谓“五查”,就是县领导带队实地督查,各单位常态化自查,重点行业举一反三排查,县委办、县府办、县安委办、县减灾办暗访巡查,三方机构专业检查。

  所谓“四改”,就是针对“五查”中发现的问题,改履职履责提高安全监管效能,改设施设备满足安全防护需要,改体制机制杜绝“监管盲区”“责任悬空”现象,改能力作风提升干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强烈意愿和能力水平。

  所谓“月述考”,就是从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到各部门、镇街村居主要负责人,每月围绕安全履责工作中的亮点、风险点、问题点、着力点,履责述职。

  “‘五查四改月述考’落实好了就管用!” 2021年8月,三汇镇党委书记周建平到任一个月,场镇遭遇3次洪水围困。三年来,三汇镇先后实施了场镇地质灾害综合整治,修建了环山堰、治理了不稳定斜坡、改造了三汇大桥等。他告诉我,“常态化自查问题、多方整合资源及时整改,问题就逐步化解,月述考也有东西可讲。”

  回想这些惊心动魄的抢险故事,我感动于党员干部的责任担当和人民群众的守望精神,也深深地为忠县科学的防灾救灾机制点赞。

  今夜,又大雨如注。我愿山区群众平安,风雨里抢险救灾的党员干部、志愿者平安。

责任编辑: 张景云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81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