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经济日报连续刊发9篇评论员文章,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一起来看↓
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又矗立起一座改革开放的时代里程碑。7月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胜利召开,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总体部署。气势恢宏的壮阔蓝图,清晰具体的工作部署,中国共产党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将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心聚力、奋发进取,汇聚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磅礴伟力。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同时,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向纵深发展,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不少躲不开、绕不过的深层次矛盾。唯有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奋力写好改革开放的时代新篇,才能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点击阅读原文《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
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出发,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做出系统部署,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的又一次总动员。
从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到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从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到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和政策统筹协调机制;从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到健全人口发展支持和服务体系;从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到完善涉外国家安全机制……全会执改革之笔擘画时代蓝图,一系列具有鲜明指向性的重大举措锚定关键领域,凸显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与务实作风。
→点击阅读原文《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牵住“牛鼻子”。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以经济体制改革为牵引”列入指导思想,“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为“七个聚焦”之一,制定了“到2035年,全面建成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间表。系列部署强调,着力实施关键性改革举措,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成熟定型,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重要制度保障。
当前,回升向好是我国经济运行的基本特征和趋势,但实现持续回升向好仍面临诸多挑战,亟须以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主攻方向,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为延续经济增长好势头营造良好制度环境,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提供有力支撑。
→点击阅读原文《聚焦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激发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必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改革,立足新发展阶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激励约束机制,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为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提供了清晰路径和精准落点。
壮阔的历程一再证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就,根本原因就是自觉通过调整生产关系激发社会生产力活力,自觉通过完善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要求,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符合规律地向前发展。我们进行经济体制改革,进行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都是出于这个目的。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瞄准的是那些不再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固有模式和条条框框。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刻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内涵和特点,认清发展规律,健全体制机制,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强有力保障。
→点击阅读原文《激发经济高质量发展动力活力——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强调要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健全新型举国体制,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一系列新部署新要求,是迎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必然选择,是发展新质生产力、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是提升国家竞争力、应对外部风险挑战的必然选择,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创新本质和发展规律的深刻洞察。
回顾过去,我国科技教育事业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推进;展望未来,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也必将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如期实现。站在继往开来的历史关口,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面对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的局面,面对新征程上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我们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系统观念,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才能做到各方改革相互配合、协同高效,才能构建支持全面创新的体制机制。
→点击阅读原文《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必须完善宏观调控制度体系,统筹推进财税、金融等重点领域改革,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但也要看到,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给我国宏观经济治理带来了诸多风险挑战。在此背景下,如果继续沿用以往的调控方式,不仅调控效能会下滑,还可能带来一些“副作用”,亟需通过改革创新,形成与新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宏观经济治理思路及措施。
→点击阅读原文《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城乡融合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必须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全面提高城乡规划、建设、治理融合水平,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缩小城乡差别,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发展。从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要求“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我国城乡融合发展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迎来新机遇。
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是农村发展不充分。与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城镇化相比,农业农村发展步伐还跟不上,城乡要素交换还不平等,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14亿多人口整体迈入现代化,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要用好深化改革这个法宝,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统筹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
→点击阅读原文《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必须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在扩大国际合作中提升开放能力,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的战略部署,不仅是对当前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洞察,更是对中国未来发展路径的精准把握。
开放是推动改革的动力。“坚持以开放促改革”,意味着中国将继续通过扩大开放推动国内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创新。在更深层次上推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打造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吸引更多外资和先进技术进入中国市场,同时推动国内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
→点击阅读原文《完善高水平对外开放体制机制——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加强党的领导是深化改革根本保证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集合号,要将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根本保证。《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围绕“提高党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领导水平”做出系统部署,强调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确保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
回望一路走来的光辉历程,从开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到开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系统整体设计推进改革新征程,再到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向广度和深度进军,我们党始终是改革的倡导者、推动者、领导者。“中国道路”的成功实践、“中国故事”的精彩述说,雄辩地证明,改革能否顺利推进,关键取决于我们党,取决于能否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点击阅读原文《加强党的领导是深化改革根本保证——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