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志们
“我的代表作”栏目
上周收到作品120余件
今天
我们展示第十五期入选作品
“我的代表作”活动
正如火如荼进行
可查看活动详情
主题报道
江西日报:《文化中国行丨一炉窑火映古今》
作者:李政昊
以景德镇徐家窑重燃窑火为由头,展现“古老的陶瓷文化被活化利用,千年的窑火也越燃越旺”。主题突出,描写生动,现场感强。
咸阳日报社:《文化中国行 | 鼓声“响”百年!老手艺焕发新活力→》
作者:崔亦馨
通过陕西咸阳武功县兰丰清漆牛皮鼓制作技艺第三代传承人兰党卫的讲述,展现中国鼓文化的独特魅力与时代价值。平实朴实,娓娓道来,彰显工匠精神的传承发展。
吉林广播电视台吉祥新闻:《文化中国行 | 吉林省境内“藏着”三处长城遗迹》
作者:常海军 方雪婷 孙圣惠
运用长图介绍吉林三处长城遗迹,讲述吉林长城悠久的历史底蕴,展现吉林对长城保护工作的重视。视角独特,挖掘深入,可看性强。
人物报道
中央政法委长安剑:《“谢谢你当初救了我!”出狱10年后她重见恩人泪如雨下》
作者:吴一然
以罹患渐冻症的安徽省女子监狱三级高级警长吴秋瑾曾管教过的犯人、亲人、报道过她的栏目编导的口述展开,展现吴秋瑾善良、坚韧、乐于奉献的品德,讲述她与渐冻症的抗争与和解。视角独特,故事鲜活,挖掘深入,充满温情与力量。
人民日报:《马龙,巴黎见!》
作者:徐丹 巩晗 朱笑熺
马龙即将四战奥运之际,通过专访形式回应一系列热点问题,反映“致敬老将,致敬拼搏”的主题。紧跟热点, 挖掘深入,传播效果好。
新华社:《人物|国球使者韩华》
作者:胡佳丽
以中法建交60周年及2024巴黎奥运会为背景,讲述老国乒教练韩华援外20年的故事,展现其专业精神和国际视野,反映中国乒乓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细节生动,平实深刻,层层递进,感染力强。
中国新闻网:《一个警院老师驻村的3051天》
作者:陈林
讲述河北公安警察职业学院驻阳原县四十亩滩村第一书记孙国亮8年驻村3051天,以村为家,历经艰辛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故事。文风朴实,细节生动,感染力强。
澎湃新闻:《一对母子,不再独自吞下对死的恐惧》
作者:陈灿杰 黄霁洁
讲述乳腺癌晚期患者梁立及其家庭面对死亡的态度和选择,探讨临终陪伴等多个议题,传递对生命尊严的尊重。真实感人,充满人文关怀。
融合报道
新法治报:《棠阴 | 八日七夜——南矶山防汛见闻》
作者:王政 刘学龙
记者坚守被洪水隔绝的孤岛8天7夜,讲述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南矶乡的干部群众在强降雨后,坚守家园、守望相助的故事。采访扎实,现场感、故事性强。
潇湘晨报:《两束光的双向奔赴 一群人的一往无前》
作者:杨旭 孔东亮 武华康 满延坤 李许军
运用无人机航拍,全程记录湖南华容县洞庭湖团洲垸一线堤防封堵合龙全过程。视角丰富,寓意深刻,制作精良,感染力强。
贵州广播电视台:《这一次,城市的发展没有丢下他们》
作者:朱美云 李发静 付友
聚焦贵阳乌当区一辆“卖菜专线”公交车,讲述一群靠自种自收谋生的菜农们的故事。以小见大,客观平实,有温度、有深度。
山东广播电视台生活农科管理运营中心:《6岁女童被飞镖扎伤眼睛急需用药 济南交警狂飙130/km/h送“快递”》
作者:成晓雨 牟宗平 李响
视频展现济南交警抢送救人药物至医院的全过程。节奏紧张,细节生动,现场感强,传播效果好。
顺义区融媒体中心:《40天披荆斩棘 这群“小可爱”飞上了央视大舞台》
作者:李朔峥 尉思凯 方攀
讲述北京市顺义区特殊教育学校的孩子通过40天训练,克服身心障碍,最终登上央视舞台的故事。讲述生动,思想性、感染力强。
海安市融媒体中心:《 -22℃~37℃!“冰火两重天”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作者:缪凡 杨余燕
记者探访冰库叉车工、仓管员等特殊职业,体验高温作业者“冰火两重天”的工作环境。策划新颖,第一人称视角讲述,贴近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