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奥运会游泳比赛落幕,中国游泳队以2金3银7铜和一个世界纪录,结束此次征程。
面对美国等西方国家选手的挑衅,中国游泳队“憋着一口气”。面对欧美媒体的频繁出招、抹黑,新华社记者也“憋着一口气”。
本期“我在现场”,新华社巴黎奥运报道团记者刘旸、周欣来稿,看国社如何反击——
我在现场|用实力“轻轻”敲醒装睡的——
本文作者:刘旸 周欣
(一)
巴黎奥运会游泳项目的最后一个比赛日,中国“泳军”大放光彩,为整个赛程画上完美有力的感叹号!
张雨霏再次收割两枚铜牌,成为中国游泳队历史上坐拥10枚奥运奖牌的“第一人”;奥运“四朝元老”徐嘉余终于实现金牌的“零突破”;“蛙王”覃海洋从低谷到巅峰,在集体接力中重返佳境……
中国队以2金3银7铜收官,奖牌总数(12枚)是东京奥运会的两倍。
8月4日,中国队选手潘展乐(中)在夺冠后庆祝。新华社记者 王鹏 摄
最令人瞩目的,是被中国队收入囊中的两枚金牌。
潘展乐打破男子100米自由泳世界纪录夺冠,赢得世界泳坛分量最重的“飞鱼大战”。46秒40的成绩,让世界记住了他的名字,也叫某些外国教练酸得咬牙切齿。
中国队在男子4×100米混合泳接力项目上首次夺金,打破美国队在该项目上长达15届奥运会的垄断,创造属于中国人的崭新历史。
8月4日,冠军中国队选手孙佳俊、覃海洋、潘展乐、徐嘉余(从左至右)在颁奖仪式后。新华社记者 杜宇 摄
这是里程碑式的胜利!
要知道,百米自由泳“飞鱼大战”向来是欧美运动员的天下。
要知道,除了1980年美国队因缺席莫斯科奥运会而无缘男子混接金牌外,自1960年该项目“入奥”以来,美国队从未失手。而过往中国男子混接的最好奥运名次是第8名,从未获得过奖牌。
只有知道这枚金牌在美国队手上是多么“固若金汤”,才能意识到中国队的成功多么令人振奋!
颁奖仪式上,拉德芳斯体育馆内再次响起《义勇军进行曲》,我们也无法抑制内心澎湃的情感,跟着放声大唱……
8月4日,赛后颁奖仪式上升国旗。新华社记者 夏一方 摄
(二)
比赛结束后的几个小时内,新华社奥运报道团掀起一股发稿浪潮。
我们所在的游泳组云集国内外分社精通游泳项目的专家型记者,使用的语言涵盖中文、英文、法文、日文和阿文。然而,这样的报道团队还是显得人手不足。
你们见过“雪崩”吗,我们制造了“稿崩”!
除了第一时间滚动抢发中英文快讯外,我们采写播发了《中国队冲破美国垄断 “劳模”张雨霏刷新纪录》《说进46就进46!潘展乐再现“非人类”速度》《打最硬的仗,摘最亮的星——中国男子混接打破美国队垄断纪实》《四银之后终见金,徐嘉余“心结打开了”》《覃海洋:收获比金牌更宝贵的经历》《水中博尔特!》等多篇稿件。
游泳队在最后一天“大爆发”,我们也在最后一天“大爆发”;游泳运动员心中憋着一口气,我们心中也憋着一口气;游泳运动员与世界顶级选手激烈竞争,我们也和美联社、路透社、法新社等西方媒体激烈竞争。
从7月25日巴黎奥运会开赛前两天,世界泳联(World Aquatics)、世界反兴奋剂机构(WADA)和世界反兴奋剂检查机构先后召开发布会开始,到游泳比赛最后一个比赛日结束,西方媒体从未中断对中国运动员食物污染事件和兴奋剂检测次数等问题的纠缠,中国运动员可谓不堪其扰。
作为中国记者,我们知道事情的来龙去脉,对世界反兴奋剂机构、世界泳联以及中国反兴奋剂中心的相关调查报告和声明都做了详细报道,反复发声,表明中国运动员是清白和无辜的。
然而,你无法叫醒“一群装睡的人”。
西方媒体兜来绕去地质疑、发问、捏造不实信息,甚至做出泄露中国运动员个人信息这种丧失底线、毫无职业操守的事情。他们不断出招,试图通过心理战术击垮中国选手。
可以说中国运动员耐心十足,也做好了充足的思想准备,没有陷入外媒制造的话题陷阱,耐着性子提供相关检查数据,保持“身正不怕影子斜”的中国态度。在面对澳大利亚电视台第七频道记者自称是第9次提问张雨霏同一个话题的时候,张雨霏终于忍不住“开炮”,批评西方媒体双重标准。此后,潘展乐、汪顺、徐嘉余、覃海洋都在赛后直面西方记者提问,有理有据,不卑不亢。
在新闻发布会上,我们不能主动向外媒开火,但是作为新华社记者,我们发动了一系列舆论反击,协作播发了《张雨霏反问:“为什么不质疑美国选手?”》《劈波斩浪见真金——中国“泳”士实力回击傲慢与偏见》《专家:食品污染致兴奋剂阳性并不罕见,国外污染来源更为五花八门》《加索尔:很遗憾中国运动员接受高频检测,呼吁各方尊重WADA权威性》《被质疑“非人类”,潘展乐获对手力挺》《人们看懂了这个澳洲“懂王”》等多篇中英文稿件。
每一篇稿件的诞生,都与我们在奥运会上的心路历程形成呼应。新华社记者澄清谬误、明辨是非,书写真相。
(三)
拉德芳斯体育馆的媒体席上,最后一个比赛日结束后,直到路透社、法新社等记者过来和我们打招呼告别,我们才知道有些“洋面孔”记者会说中文。
国际赛场上,语言与文字沟通可能存在障碍,但运动员在泳池里表现出的实力,是全世界记者亲眼见证的现实。
新华社巴黎奥运会游泳报道小组。
潘展乐的“飞鱼大战”和中国队男子混合泳接力决赛时,现场气氛极度炸裂。
我们听不清自己说的话,但却可以听到自己最激动、最真实的心跳。
中国队,好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