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用新闻的力量推动社会进步——第33届中国新闻奖舆论监督报道评析

2024-08-07 17:24 | 来源: 中国记协网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舆论监督报道需要保持客观、公正、理性甚至是克制的态度,才能做出有政治高度、专业深度、新闻锐度和民本温度的好作品。媒体人要有长期积累的判断力,考验抓热点的执行力,从关注一个问题,推动解决一类问题,实现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的辩证统一,用新闻的力量推动社会进步。

  第33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中有16件舆论监督报道作品,精彩纷呈,题材选择广泛,报道内容贴近生活,舆论监督力度大,效果明显,彰显出新时代舆论监督报道的传播价值,发挥了主流媒体主阵地作用,观后令人备受鼓舞。

  紧跟新时代步伐,履行神圣职责,立足政治高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舆论监督和正面宣传是统一的。新闻舆论监督是媒体的一项重要职能,媒体要提高政治站位,客观理性地开展舆论监督,履行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全面做好食品安全工作,坚持最严谨的标准、最严格的监管、最严厉的处罚、最严肃的问责,增强食品安全监管统一性和专业性,切实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和能力。江西广播电视台获奖作品《315特别报道·卧底调查南昌双汇》,派出记者前往涉事企业卧底一个多月,曝光了南昌双汇这类大型公司存在的违背食品安全规定的不良行为,触目惊心的场景,生动深刻的揭露,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了关注食品安全的舆论合力,通过主动曝光,舆论引导,助力监管部门精准打击,守护了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湖北日报获奖作品《保护之举何以结涩果—梁子湖“鱼草较量”启示》,践行“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澄清谬误、明辨是非”的职责使命,抓住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大问题,挖出小切口梁子湖“鱼草较量”,以“十年禁渔”政策为导向,反映生态保护需要长远眼光和整体思维的大主题。

  舆论监督报道需要深入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于舆论监督报道的指示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忠实履行职责,体现媒体担当,揭露丑恶现象,曝光不法行为,分析前因后果,梳理事件脉络,提出有效建议,为人民发声,为社会惩恶。

  关注社会焦点问题,回应民生关切,体现专业深度

  “监督是为了解决问题”,舆论监督报道需要围绕工作大局和人民关切,秉持强烈的正义感和社会责任感来开展,发现问题,为相关领域和部门提出建设性意见建议,推动实际问题的解决,体现媒体的专业深度。

  四川每日经济新闻获奖作品《婴儿之殇与“雅培母乳强化剂”召回疑云》通讯,立足普通民众利益,提出问题尖锐敏感,直指雅培产品因细菌问题可能导致婴儿的夭折或重病。在对全国数十个使用雅培召回产品的家庭进行深入调查后,记者最终选择了11个家庭进行深入访谈,收集翔实的证据,揭露了雅培官方声明下掩盖的令人震惊的真相,引发社会重大反响。

  北京广播电视台获奖作品《三天38000!医院太平间“天价”殡葬费调查》,对殡葬服务的收费乱象进行了深入调查,为整个行业的规范化改革提供了助力,是一则为民众发声、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系列报道。该报道选题贴近民生,从个案着手,由点到面,层层入里,面对殡葬行业多方的压力,坚持责问涉事主体,持续追问,动态跟进并发布最新进展,多维度、多侧面还原事件真相。

  发挥舆论尖兵作用,提振人民信心,突出新闻锐度

  舆论监督应当紧密围绕核心议题,服务于整体利益,明确主流媒体在参与党委和政府重点工作中的角色与作用,积极履行职责,成为有效的“先锋”,这也是建设性舆论监督的基本原则。

  农民日报社《农民缘何毁菜?勿让“加码”伤农》一文,体现了中央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民生保障的精神和要求,推动了地方政府对中央疫情防控精神的精准落地。直接促进了交通运输部在新闻发布会上解答疑问,强化了政策的指导作用,各地积极落实中央的方针政策,确保了蔬菜的顺畅流通。同时,也激励了众多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到助农活动中,有效缓解了农民的迫切需求,保障了农民的经济权益。

  浙江湖州新闻传媒中心的《废弃线杆耸立街头,谁来“拔刺”?》深入到本地社会治理和建设的细微之处,通过细致的调查和核实各方信息,甄别并解决废弃线杆管理中的瓶颈、挑战和问题点,激励并促进相关部门的合作治理,探索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长期解决方案。报道篇幅简短而精炼,但信息内容详尽可信。记者调查始于基层社区的实地考察,并与权属单位一起现场核实,通过权属单位与主管部门的交叉验证,最终推动了多个部门共同推进废弃线杆的清理和整改工作。

  深入走访民间疾苦,体现媒体作风,彰显民本温度

  舆论监督报道要求记者在共情力与客观性之间寻找平衡点。事实面前不能戴有色眼镜、带美颜、开滤镜,更不能先入为主,而是要以推动工作、解决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开展建设性的舆论监督,做到帮忙不添乱,彰显民本温度。

  采访要“身入”“心到”,既要“实查”也要“深究”。人民日报获奖作品《“关注城市行道树”》,致力于深入一线:徒步沿街考察行道树的生长情况;与园林工作人员一起参与行道树的维护工作,亲身体验养护流程;详尽探究城市行道树的演变历程,利用历史知识来审视当前问题,努力全面捕捉民众的意见、理解多样化的需求,在确保“确凿证据”上做足功课。

  新华社的《内蒙古乌拉特前旗:近3万亩草原遭违法开矿和侵占》,曝光了乌拉特前旗近3万亩草原遭受非法采矿和侵占的问题,文章信息独家、直击问题核心。作品的结构逻辑清晰而紧凑,层层深入,引人入胜,逐步引导观众深入现场,揭示事实真相。通过从表面到深层的分析,反映了破坏草原背后的资源依赖和低质量发展的“陈旧模式”问题。

  总之,舆论监督报道需要保持客观、公正、理性甚至是克制的态度,才能做出有政治高度、专业深度、新闻锐度和民本温度的好作品。媒体人要有长期积累的判断力,考验抓热点的执行力,从关注一个问题,推动解决一类问题,实现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的辩证统一,用新闻的力量推动社会进步。(作者:第33届中国新闻奖评委、浙江传媒学院教授张雨雁,浙江传媒学院研究生沈嘉宁)

责任编辑: 普韵乔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839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