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袤的西北边陲,巍然屹立的贺兰山间,藏着一种“神秘的力量”,它们以岩石为纸,岁月为笔,生动再现了远古先民的生活场景与精神世界,这就是贺兰山岩画。
刀凿斧刻间,狩猎、祭祀、图腾跃然石上,上万余幅岩画如同星辰般在贺兰山间熠熠生辉。仿若一幅幅跨越千年的壮丽史诗,让后人得以窥见那段遥远而神秘的时光,感受原始而质朴的力量。
传达先民对自然神灵崇拜的太阳神岩画。
然而,承载着千年历史记忆的贺兰山岩画,却面临多重侵害,因长期饱受风蚀、雨水冲刷、自然剥落及盐碱侵蚀等因素干扰,贺兰山岩画现状堪忧。
在此次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国内外岩画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及管理者们,正携手应对三大紧迫难题:保护、断代与解读。保护方面,相较于最初发现的6000余幅壮丽岩画,如今可供公众参观的遗迹已大幅减少。断代问题上,岩画历经沧桑,模糊不清且时代久远,使得准确判定其创作年代成为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至于解读,更是难上加难,尽管岩画专家们倾注大量心血,但因断代的困难及岩画本身的模糊性,他们往往难以给出令人完全信服的解读,这使得贺兰山岩画的深层含义至今仍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
“让文物‘活’起来,更要让文物背后的文化被更多年轻人接受。”银川市贺兰山岩画管理处文物科科长李建平在接受采访时谈道,“文物保护是一项整合社会各方力量的大工程,不仅要寻根问源,更要结合时代挖掘其文化价值。”
结合岩画元素和现代工艺的文创产品。
近年来,宁夏银川贺兰山岩画管理处依托科技力量,筑起古代岩画数字保护网。自2014年起,当地启动岩画数字化项目,十年努力,硕果累累。管理处全面记录保存岩画,并创新构建3D可视化平台,生动展现古老艺术,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开辟了新篇章。韩美林先生以贺兰山岩画为灵感源泉,创建了独具特色的岩画美术馆。如今,韩美林岩画美术馆作为文化新地标,与贺兰山岩画管理处并肩,共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未来,我们将严格遵守中国保护和利用文物的国家政策,利用名人的独特见解和现代技法,挖掘和展示贺兰山岩画的深刻精髓,使其更容易被当代观众接受和共鸣。”李建平强调。(作者: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国际新闻传播专业硕士生吴芊芊、张星宇、黎才琦、卢诗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