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记者蹲守数日,突发状况不断

2024-08-14 09:55 | 来源: 中国记协微信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7月28日20时许,湖南省湘潭县易俗河镇新塘村四新堤处出现漫堤险情。澎湃新闻记者王诗妍、曹俊杰来到现场,见证了抗洪抢险的全程。

  王诗妍向中国记协微信公众号“我在现场”栏目投稿,讲述见闻和思考。

  本栏目长期征稿,详细信息附文末。

  我在现场|记者蹲守数日,突发状况不断

  本文作者:王诗妍

  7月28日20时许,湖南省湘潭县易俗河镇新塘村四新堤处出现漫堤险情,一小时后,决口扩大至50多米。

  事发紧急,23时,伴随一阵阵信息提示音,直播部的群聊立即响应。领导下达指令:“看下情况,去现场!”

  我马上订机票、查地图,规划用最短时间到达现场。与我同行的还有摄影记者曹俊杰,他负责联系当地司机、整理直播设备。

  凌晨,当地在组织人员转移,各方救援力量正赶赴现场。

  7时许,脚踩洞洞鞋,我们也出发了。

  (一)

  上海到易俗河镇,横跨一千多公里。下飞机后,我们又驱车上高速,辗转县道、乡道……

  一路上,“四新堤决口扩大至77米”“湖南湘潭涓水又一处堤段出现决口”“湘潭县易俗河镇已转移3832名群众,暂无人员伤亡”等新闻弹窗不断出现在手机屏幕上。

  现场情况愈发严峻,我们的心也揪了起来。

  7月29日14时许,我们抵达现场。由于交通管制,我们只能徒步前往核心区域。

  此时,湘潭县已发生三处决口险情,均在涓水河沿线。

  路上,我们从救援队处得知:经过彻夜救援,四新堤险情暂缓。第二处决口已实施封堵,而第三处——新决口就在离我们不远的河口镇华中村周家湾处。

  我们决定:“去新决口!”

  路过一辆又一辆应急救援车,我们终于到达华中村路口。

  眼前,是宛如一片“汪洋”的周家湾。

湘潭县第三处决口附近,河口镇华中村周家湾航拍图。

  身后,是正被转移出来的村民们。他们大部分是老年人,有的在路边三三两两依偎着,有的在现场走来走去,有的凑在一起讨论家里还没来得及转移出来的粮食和家禽,神情透露着急迫与不安。

  “我们家还有一千斤口粮和50多头猪没转移出来,稻子全淹了,小龙虾也跑了,损失太多了……”村民周先生红着眼、用湖南乡音接受我们的采访,“我爸爸七八十岁了都没见过这样的洪水,第一次见。”

救援人员将小猪崽从洪水中救出。

  情况不容乐观,我们决定开启一场直播,第一时间将决口处的现场情况播报出去。

  现场人员众多、信息繁杂,十分考验记者快速整合信息与相互协作的能力。

  我负责梳理从救援队和群众那里采访得来的信息,整理成文,摄影记者曹俊杰操控无人机航拍周家湾被淹情况。同时,后方导播与编辑也做好了准备:将直播画面拆条,制作短视频。

澎湃新闻记者王诗妍进行现场直播。

  村民周先生说,事发突然,村子里大多老人还没来得及转移出去,洪水就先来了,有一位老人迟迟联系不上,他十分担心。

  话音刚落,他拿起笔和本子登上救援艇,这是他第9次出艇搜救了。

澎湃新闻记者王诗妍、摄像曹俊杰跟随湘潭市消防应急救援队出艇救援。

  为了不占用位置,我们跟随另外一艘来自湘潭消防的救援艇参与搜救。一趟来回,两小时过去了。我询问消防救援人员:“还继续吗?”

  他擦了擦汗,坚定地答道:“不落下一个!”

救援过程中,出现彩虹。

  随艇过程,天边出现彩虹。大雨过后,总会迎来晴天。

  (二)

  7月29日起,湖南天气以晴好为主,35度的高温加上阳光暴晒,涓水河水位明显回落。第一处发生决口险情的四新堤堤段也已经出现河水回流的现象。

  作为三处决口中最大的一处,四新堤决口始终牵动人心。

  为了能实时掌握决口情况,几天时间里,我们多次前往现场。通往决口那条泥泞的石子路已被我们熟记,“这儿的路都会背了。”曹俊杰笑着和我说道。

7月30日,四新堤决口处,澎湃新闻记者王诗妍、曹俊杰报道最新情况。

  7月31日,我们正在探访华中村村民彭大姐的民房损耗情况,突然收到消息——修复方案敲定,已经开始动工!

  我们回传华中村视频内容后,便抓紧前往施工现场。

曹俊杰一手提着无人机设备、一手拿着云台,前往四新堤决口现场。

  由于原定受访嘉宾忙于解决突发状况,堤坝修复的进程又急需播报,情急之下,我接过话筒,听着现场施工人员的讨论,默默记下关键词,开始口述起现场状况……

  一边,我的脑海里不断涌现着专业名词和施工方案,一边,我观察着垸内外水位变化情况,缺口处积水的变化,两侧新堆砌的围堰,堤坝两岸路面的情况,路面挖掘机与空中设备配合的情况……

  专业术语晦涩难懂,但我明白,没时间了,这是我今晚必须攻克的一道难关。

7月31日,四新堤修复工程正式启动,中国安能正连夜施工。

  这几天的蹲守,加之此前查阅的信息资料,都在这一刻发挥了关键作用。

  最后,在现场施工人员的帮助下,我完成了8分钟的出镜报道。

  结束时,已经是7月31日21时。

  作为出镜记者的我们,不仅需要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丰富的知识储备,还需要具备面对紧急情况灵活应变的能力。

  此次报道,发挥好了“团队之力”:无论是摄影记者曹俊杰、还是导播柳彦、胡岑,还有编辑林蓉、铁军,编委赵昀和主编忻勤,大家加班加点,共同战斗,及时准确向外界传递现场情况,讲好抗洪一线的故事。

  每一次新闻报道,都凝聚着团队的力量、责任与担当。

 

  征稿启事

  “我在现场”是中国记协微信启动改版以来开创的首个栏目,是编辑部重点打造的精品栏目。

  “我在现场”中,记者以第一人称讲述一线采访故事,深挖故事细节,分享真知灼见、流露真情实感,鲜活明快、可读性强。编辑部不定期将优秀作品集纳成册出版发行。

  更多稿件请参考文末 #我在现场 专栏。投稿地址zgjxwxtg@163.com请标注【我在现场】+单位+姓名+联系方式。

  投稿要求:

  1、字数2000—3000字最佳;

  2、强调现场感,记者在现场;突出故事性,记者讲好故事;提高可读性,语言表达简洁凝练。

  优质投稿将单篇展示在中国记协微信公众号上,编辑部会与记者本人联系,后续沟通稿酬等相关事宜。

责任编辑: 于珊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240413107842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