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山下古冢稠,高下有如浮水沤”,在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西部的贺兰山下,古老而又神秘的西夏陵便沉睡于此。这片神秘的帝王陵墓群不仅见证了西夏王朝的兴衰,更承载了西夏人的文化和信仰。
西夏陵是西夏时期文化遗存中规模最大、等级最高、保存最完整的部分,它的发现是对西夏历史的重要佐证。从太祖李继迁的裕陵到襄宗李安全的康陵,一座座帝陵仿佛诉说着那个遥远王朝的兴衰更替。
其建筑风格以高大宏伟的密塔状陵台为中心,将贺兰山与黄河、都城等融为一体,呈现出“天人合一”的自然和谐景象。值得一提的是,陵寝制度的创新让西夏陵的艺术成就有了新的表现。它继承发展了唐宋陵寝制度,摒弃其繁冗之处,又融入了佛教建筑装饰,形成了“陵、庙、寺”一体的建筑规制。这种丧葬习俗集羌俗、汉俗、佛俗于一身,反映了中原传统文化与西夏民族文化的交融。
西夏陵风采
1988年西夏陵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4年3月1日,西夏陵已正式确认为中国2025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为更好地保护文化遗产,当地政府成立了西夏陵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领导小组,专班推进申遗工作。目前,西夏陵1号陵至9号陵保护工作稳步推进,通过展示阐释体系建设、监测档案系统建设、环境景观风貌整治等,西夏陵在一系列体制机制、数字技术的“呵护”下,正绽放出别样的风采。
如今,西夏陵更以其独特的地位成为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照亮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未来之路。暑假期间,全国各地的家长带着孩子们慕名而来。在这里,他们亲身体验到古代文明的辉煌,感受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进一步深化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识。这片见证了历史文化交融的土地上,青少年民族团结精神的种子正生根发芽。
中山大学国新班师生在西夏陵博物馆合影。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西夏陵将继续遵循“保护第一、加强管理、挖掘价值、有效利用、让文物活起来”的原则,强调保护首要性的同时,加强管理和展示水平,继续发挥其教育功能。
一块块石碑、一尊尊雕塑,连接过去与未来,讲述着民族和谐共生的故事,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文明贡献不朽的力量。(作者:中山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国际新闻传播专业硕士生张雨昂、周欣卓、张文雅、李奕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