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恭喜!这些作品入选(第二十三期)

2024-09-09 14:20 | 来源: 中国记协微信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同志们

“我的代表作”栏目

上周收到作品230余件

 

今天

我们展示第二十三期入选作品

 

“我的代表作”活动

正如火如荼进行

点击《同志们,请拿代表作说话!》

可查看活动详情

 

主题报道

  人民日报:《有朋自远方来!细节满满的中非合作图鉴》

  作者:巩晗

  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即将召开之际,运用创意海报,呈现中非“十大合作计划”“八大行动”“九项工程”取得的突出成果。形式新颖,内容丰富,主题深刻。

  新华社:《重磅纪录片|真实亲诚的朋友》

  作者:新华社音视频部

  运用纪录片形式,全面展现中国与非洲在政治、经济、社会、人文以及和平安全等多领域的深入合作,通过具体案例展示中非合作成果,强调中非之间的深厚友谊与共同发展的愿景。主题深刻,制作精良。

  新华社:《文化中国行|乡愁归处——一个文创古村的活化复兴》

  作者:姜克红 邓坚 宋为伟 戚文娟 吴建路 林革

  讲述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熙岭乡龙潭村通过修缮转化古宅,吸引“新村民”定居创业,带动乡村文创、文旅产业发展,实现传统村落的活化复兴。图文并茂,讲述生动,典型性强。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新闻新媒体中心:《文化中国行丨解谜六百年前的富春山水》

  作者:王薇 刘畅 王映涵 樊嘉晨 郭一

  以手绘动画形式,还原收藏于海峡两岸的《富春山居图》,展现江南山水“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意境,诠释中国人对真善美的探索追求。创意独特,制作精良,意蕴深刻。

  央视新闻:《这碗来自非洲的大米,为何被放到袁隆平墓前?》

  作者:叶奂 周恬早阳 陈然 陈稼 温盛强

  讲述以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非洲分中心副主任李艳萍为代表的农业技术团队,在袁隆平院士指导和感召下实现先进农业技术非洲本土化、助力非洲国家减贫的故事。挖掘深入,朴实感人。

  点击此处阅读原文

  华龙网:《文化中国行丨千年石刻“守护者”》

  作者:辛飞 梁浩楠 杨琦 李文科 冯珊

  讲述重庆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的村民义务文保员们代代传承,几十年如一日守护乡野石窟千年遗迹的故事。制作精良,图文并茂。

  山东广播电视台:《文化中国行丨原创手绘 从文物古籍中 看古人的求学智慧》

  作者:刘丽 薛曾蕙 王萌

  采用手绘形式制作科普动画,介绍春秋书刻工具、臂搁等文物,反映尊师重教的中华文化传统。讲述生动,娓娓道来。

  山西日报:《文化中国行丨横看?竖看?左看?右看?山西古建你怎么看?》

  作者:侯琎 杨成林 杨智伟 李丽君 李清伟

  以长图形式,从屋顶、斗拱、柱础、脊兽四个方面向大众科普山西古建之美。深入浅出,生动直观。

 

人物报道

  江西日报:《今天,一起怀念他!》

  作者:吴璠 陈双双 邵平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杂交水稻专家袁隆平诞辰94周年之际,回顾袁隆平生前事迹和其在杂交水稻领域的杰出贡献,展现袁隆平无私奉献、吃苦耐劳的精神,表达对他的深切怀念和敬意。文笔优美,情感真挚。

  点击此处阅读原文

  清华大学:《执子之手!清华90后博士夫妻双双驻村》

  作者:刘蓓 胡思凡

  讲述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博士校友刘和鑫与张曼夫妻二人前往山东省菏泽市单县深入基层、服务百姓、助力乡村振兴的故事,展现清华人的报国之志与赤诚之心。挖掘深入,感染力强。

  点击此处阅读原文

 

深度报道

  农民日报社:《人生无法“逆行”——零工经济下外卖小哥生存状况调查》

  作者:桑妍

  通过北大研究生郑玉阳的体验观察,展现外卖骑手在系统算法下的日常的工作生活。视角独特,细节生动,充满人文关怀。

  点击此处阅读原文

 

言论报道

  北京日报:《比0:7更可怕的是……》

  作者:晁星 刘昊 车社

  分析世预赛中国国家足球队以0:7负于日本队的比赛情况,探讨中国足球与对手的差距,指出中国足球在青训体系、教练水平、球员发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呼吁中国足球需要长期、系统的改革和努力。层层深入,分析透彻,说理性强。

  点击此处阅读原文

 

融合报道

  新华社:《蔬菜产销旺季 菜价为何“过山车”式波动?》

  作者:杨琳 杨金鑫 李帅

  关注近期农产品特别是蔬菜价格在产销旺季出现的“过山车”式波动现象,探讨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及未来价格趋势。问题导向,聚焦民生,分析透彻。

  央视新闻:《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作者:刘鑫 温露 王薇 樊嘉晨 刘天哲

  运用创意动画,引用古诗词,展现白露节气的自然景观与人文价值。创意新颖,制作精美,内容形式有机融合。

  湖北日报:《凌晨5点,他们坐上了一辆特殊的公交……》

  作者:黄磊 黄洁如 张竞恒 沈祯卓 朱熙勇等

  通过对武汉市东西湖区菜农刘孝萍的跟踪报道,展现当地菜农在凌晨采摘蔬菜、乘坐公交车进城卖菜的全过程,凸显“蔬菜公交”对他们生活的显著改善。采访深入,内容鲜活。

  点击此处阅读原文

  双流区融媒体中心:《与你童行丨S18路惠农公交,朝阳出发驶向“朝阳”》

  作者:周童 焦阳

  视频记录记者跟随农户乘坐成都市S18路惠农专线公交进城卖菜的经历,展现惠农专线的独特作用,突出城乡协同发展的主题。第一人称视角讲述,以小见大,讲述平实,感情真挚。

  抖音博主评论员刘雪松:《陪独臂男孩,圆梦残奥会》

  作者:评论员刘雪松

  围绕热点人物“10岁独臂少年贲悠悠”,讲述他的成长与梦想,强调家长与孩子相互成就、共迎挑战的意义。分析透彻,细致感人。

 

经济报道

  人民网:《这条新高铁,民资控股!》

  作者:常国水 康梦琦

  围绕杭温高铁正式开通运营,分析其建设模式、投资结构、运作模式与社会成效,展现中国政府“推进基础设施竞争性领域向经营主体公平开放”的改革实践成果。挖掘深入,主题深刻,新闻性、思想性强。

  点击此处阅读原文

  

  来源:中国记协微信(ID:zgjxacja)

  本期编辑:郭玉蓉 任金蕊 林芝瑶

  实习:叶佳鑫

责任编辑: 于珊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000013107859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