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300字,比5000字难度大多了

2024-09-18 10:51 | 来源: 中国记协微信
【字号: 打印  
Video PlayerClose

  9月5日,“青春红岩”网上主题宣传活动在重庆启动。启动仪式上,杨汉秀烈士的女儿李继业第一次见到AI“复原”的母亲视频,泪如雨下。

  华龙网《谁寄锦书来》主创团队向中国记协“我在现场”栏目来稿,讲述见闻。

  本栏目长期征稿,详细信息附文末。

 

  我在现场 | 300字,比5000字难度大多了

  本文作者:华龙网《谁寄锦书来》主创团队

  红岩精神是重庆城市精神的核心,重庆同红岩精神血脉相连、共同成长。9月5日,“青春红岩”网上主题宣传活动在重庆启动。启动仪式上,主创团队用AI技术“复原”了烈士杨汉秀,与现场200余名师生进行了一场跨越75年的对话。

  这场“对话”,不仅是送给在场学生们的开学礼物,更是主创团队送给杨汉秀烈士之女李继业的“生日礼物”。

  这一切,还得从一段长达13分钟的访谈说起。

  活动现场,跨时空的“对话”。

  (一)

  重庆是红岩精神的发源地。本次活动启动前,我们已经在准备与之相关的自主策划——系列AI访谈《谁寄锦书来》。

  访谈第一期,我们采访了杨汉秀烈士之女李继业。1948年,杨汉秀因参加龙潭武装起义,把出生仅一个多月的女儿托付给邻居。此后,杨汉秀被逮捕,关押于渣滓洞,1949年11月23日被秘密杀害。

  正式访谈前,我们对李继业进行了数次电话采访和面谈,因为烈属身份,她接受过总台在内的多家媒体采访,对于我们,起初她以为就是一次常规的访谈。

  谁都没想到,这次访谈还真“有点不一样”。

  在多次的沟通中,我们对她的称呼,从最初的“李老师”变成了“李阿姨”,她也评价我们团队:“你们有点不一样。”

  “你们年轻,但也细心,一直照顾着我的感受。”其实,我们也感觉到了李阿姨的 “不一样”。

  李阿姨勤勤恳恳、乐观豁达,但她最大的遗憾,是没有“见过”母亲,更没有“听过”母亲说话。采访前,我们得知李阿姨的生日快到了,冒出一个想法。

  我们决定运用AI“复原”杨汉秀烈士,作为“生日礼物”送给她。

  这个想法有点冒险,团队花了不少时间做案头工作,还产生了分歧。

  “复原”效果好不好?母亲在老人心中是“明灯一样存在的”,能不能接受这种形式的“重逢”?弄不好,就是一次心理上的冒犯……

  怀着忐忑与期待,我们决定先试一试。

  (二)

  用AI“复原”烈士形象并让其开口说话,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说什么”,二是“怎么说”。

  首先是“说什么”。和母亲分别时,李阿姨不满2个月,13岁才知道自己是烈士后代。她最想听到母亲说些什么呢?

  在一篇李继业寻访母亲的文章开头,我们找到了答案——

  “我的妈妈是谁?她在哪里?为什么不要我了?在年幼的我心中,一直是个解不开的谜。”

  李阿姨常常在梦中思念母亲,敏感而坚强。考虑到视频长度,三位文字记者写了多个版本,短短300来字,却比5000字的稿件还要劳心费神。

  开头最难!第一句该怎么写,才能让李阿姨一开始就感觉听见妈妈的声音?

  “果儿”,这是杨汉秀烈士生前给女儿取的小名,一声声呼唤,或许能唤醒最柔软的情感。也许,76岁的李阿姨还渴望一次母亲的拥抱。

  讲述内容确定下来后,如何开讲?

  压力首先给到后期——制作过程中,视觉包装同事负责用AI技术把照片中杨汉秀烈士的五官变清晰。

  “在做之前内心也有忐忑。”没有详细的步骤可供参考,也没有成功的案例可借鉴,只能不断去尝试、学习、实操,去预判怎么接近真实的“复原”。

  好在最后呈现的效果还不错。当然,这是我们的秘密,暂时不能告诉李阿姨。

  (三)

  在我们眼中,李阿姨是个外向的人。她称呼杨汉秀为妈妈,每每提起,她都不厌其烦地认真讲述、答疑。

  这样的话题她重复过很多遍,但每次述说都带着动人的情绪,很容易让听者共情。

  访谈那天,大家都悬着一颗心,尤其在观看AI“复原”烈士视频的环节。

  “果儿,我的女儿……”视频刚开始播放,李阿姨便无法克制地落泪了,直勾勾地盯着屏幕,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节。李阿姨看着视频里的妈妈,而我们看着她。

  主持人身型和杨汉秀烈士较为相近,是AI的参考对象。“当我穿上旗袍,盘起和杨汉秀烈士照片上一样的发髻,轻声念出‘果儿’并且张开双臂想要拥抱她时……我是真的想拥抱李阿姨。”

  没想到,在随后的访谈中,李阿姨突然起身和主持人相拥:“这是我这辈子收到最好的礼物。”

  老人和主持人相拥。

  视频的时长不过2分多钟,我们却感觉好长好长,小伙伴们都在拼命地克制泪水,不敢去看别人的脸,连一旁的摄像大哥都在吸着鼻涕……

  作品发布后,我们第一时间把报道链接发给李阿姨,也将杨汉秀烈士的照片打印成不同的尺寸,AI“复原”上色后,用相框装好送给她。而李阿姨也会时常在微信上,为摄像记者介绍肩周炎的护理办法;在电话中,称呼我们的东北同事为“小老乡”;甚至还说,得空要给我们讲讲她和老伴的爱情故事……

  一次访谈,让一位76岁的老人和我们这群年轻的新闻人成了“忘年交”。

  (四)

  在重庆歌乐山烈士陵园和红岩革命纪念馆,参观的学生和老人络绎不绝,在得知李阿姨是烈士的女儿后,纷纷投来敬仰的目光。

  李阿姨在众人面前热情地介绍起母亲,她情不自禁地抚摸着展馆墙上的照片。照片中,母亲正值青春,笑意盎然,李阿姨却满头银丝,饱含泪水。

  那一刻,时空仿佛错位,眼前的景象,更像是一位母亲在介绍令自己自豪的女儿。

  我们还陪她去了杨汉秀烈士殉难处。此处较为偏僻,每年,李阿姨都会在家人的陪同下来扫墓,这一次,我们也在场。出租车司机在了解李阿姨的故事后,也愿意在原地等待我们。

  其实,杨汉秀还有另一个名字——“吴铭”,她是千千万万无名烈士中的一个缩影。我们泪目于杨汉秀母女的故事,也感动于千万无名烈士奉献的热血青春。

  我们相信,这腔热血会一直延续,热烈的精神会继续传承……

  征稿启事

  “我在现场”是中国记协微信启动改版以来开创的首个栏目,是编辑部重点打造的精品栏目。

  “我在现场”中,记者以第一人称讲述一线采访故事,深挖故事细节,分享真知灼见、流露真情实感,鲜活明快、可读性强。编辑部不定期将优秀作品集纳成册出版发行。

  更多稿件请参考文末 #我在现场 专栏。投稿地址zgjxwxtg@163.com请标注【我在现场】+单位+姓名+联系方式。

  投稿要求:

  1、字数2000—3000字最佳;

  2、强调现场感,记者在现场;突出故事性,记者讲好故事;提高可读性,语言表达简洁凝练。

  优质投稿将单篇展示在中国记协微信公众号上,编辑部会与记者本人联系,后续沟通稿酬等相关事宜。

责任编辑: 苏影
010090110010000000000000011124071212397774